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中医诊断学》教学大纲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中医诊断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医诊断学英文名称:课程性质 :

总 学 时:学

分:适用对象 : 美容专业

先修课程:中医基础理论

必修课

72-99 讲课学时: 72-99 实验学时: 0

4-5.5

七年制、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推拿、骨伤、康复、护理、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Diagnostics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的基本理论,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疾病、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 它是中医学各专业的基础课,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是中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

本课程主要包括诊法、 辨证、诊断综合运用和病历书写等内容。 诊法部分包括望、闻、问、切四诊,辨证部分包括八纲辨证、病性辨证、脏腑辨证等。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习者熟练中医诊断的含义与内容,症、病、证等

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中医诊断的原理和原则;掌握问、望、 闻、切四诊的基本内容及辨证统一体系; 熟悉病情资料的综合处理, 主症诊断的思路、 疾病诊断的思路、辨证诊断的思路、病历书写的内容、格式和要求。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

中医诊断学的教学, 要贯彻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并重的方针。 课堂教学要注意理论知识的完整性、准确性、实用性,交出重点,注意知识掌握的循序渐进,

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要充分运用图表、 标本、幻灯、录像、模型、诊断仪器、 CAI 课件、计算机软件等多种媒体进行教学。 临床见习要注意选好病例, 注意病情资料采集、诊断思维、病历书写等内容的技能训练。

三、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

通过课堂讲授结合多媒体等形象化教学, 使课堂教学更为直观和趣味, 对教材中重点、难点和疑点等问题采取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式,以提高

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课堂教学中较多采用情境教学法、 案例导学式

教学法、团队式和师生角色融合式教学法等,根据《中医诊断学》课程的特点和

该阶段学生自身特点而设计的这些教学方法

, 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 激发他们的

学习热情 , 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式学习 , 实现了团队式学习、师生角色融合式学习

的教学新模式。

四、课程各章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 教学内容 ]

1.“诊断”的含义。

2. 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

3. 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包括诊法、 诊病、辨证、病历,症、病、证的概念。

4.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是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衡变、因发知受。 5.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是整体审察、诊法合参、病证结合、动静统一。 6. 中医诊断学的学习方法。 [ 教学要求 ]

1. 了解《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脉经》、《诸病源候论》、《温热论》和《温病条件》等对中医诊断的贡献;《诊藉》、《伤寒金镜录》、《濒湖脉学》等著作的作者及主要内容。

2. 熟悉诊、断、诊断、诊法的含义。

3. 熟悉问、望、闻、切四诊各自所指的主要内容。

4. 熟悉症状、体征的含义, “症”、病名的意义;“疾病”、诊(辨)病、证、辨证、证候、证型、病历的含义。了解症、病、证的区别与关系;所举名称各属

何种概念。

5. 熟悉中医诊断中整体观念,相互联系的认识基础;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衡变、因发知受的含义。了解黑箱、生物全息、缩影的含义;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衡变,因发知受的典型例证。

6. 熟悉“疾病”中存在的整体影响;整体审察的要求;诊法合参的含义,四诊并重的道理,动静统一的意义。了解四诊顺序可不固定,参合诊查, “诊”与“断”交互进行。

7. 了解中医基础理论,早临床、多实践、思维方法对学习中医诊断学的意义。

[ 教学方法和手段 ]

以课堂讲授为主,部分内容自学,简介《中医诊断学》的发展沿革,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

《中医诊断学》教学大纲

《中医诊断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医诊断学英文名称:课程性质:总学时:学分:适用对象:美容专业先修课程:中医基础理论必修课72-99讲课学时:72-99实验学时:04-5.5七年制、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推拿、骨伤、康复、护理、<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eal644soq5ap1c1kzfj507xn0uyj200qjg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