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用作动词
根据不同的意义和语法特点,词可分为实词和虚词。有些词有比较实在的意义,能够单独用来回答问题,叫实词。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名词的主要用途是作句子的主语、宾语和定语。例如“永州之野产异蛇”(柳宗元:《捕蛇者说》):“永州、野、蛇”都是名词,“野(郊外)”是主语,“永州”是“野”的定语,“蛇”是“产”的宾语。这是名词的常用法。在一定的上下文里,名词还可以活用为动词(作谓语)、活用为副词(作状语),这是名词的非常用法。 名词用作动词
1把名词放在宾语的前边充当动词,表示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事物,这个名词就用作动词(使动)。如:
①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史记·毛遂自荐》 ——周文王凭着方圆百里的一块土地就使诸侯(向他)称臣。“臣”本来是名词,把“臣”放在动词的位置上,而且给它带上宾语“诸侯”,“臣”用作动词。“臣诸侯”是使宾语“诸侯”成为“臣”、是主语使“诸侯”向他“称臣”的意思。“臣”用作动词(称臣),但这个动作的施行者不是主语“文王”,而是“文王”使宾语“诸侯”施行这个动作。
②然得而腊(xi)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瘘、疠。(柳宗元:《捕蛇者说》)
——可是捉到这种蛇,杀了,使它变为肉干儿,制成药饵,可以治好大风、瘘、疠等恶病。“腊(肉干儿)”本来是名词,“腊之”是动宾结构“腊”用作使动词。“腊之”的意思是,使“之(蛇)”成为“腊(肉干儿”这种东西
③明君不官无功之臣。(曹操:《论吏士行能令》)
——贤明的君主不让没有功劳的臣子做官。“官”本来也是名词,这里给它带上宾语“臣”(“无功”是“臣”的定语),“官”用作使动词。“不官无功之臣”是“不使(让)无功之臣做官”的意思。
2.把名词放在宾语的前边充当动词,表示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就是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事物,这个名词也用作动词(意动)。如:
④粪土当年万户侯。
——把当年的万户侯看作粪土。“粪土”本来是名词,把“粪土”放在动词的位置上,给它带上宾语“万户侯”(“当年”是“万户侯”的定语),“粪土”用作意动词。和名词的使动用法不同:“粪土当年万户侯”,不是“使万户侯成为粪土”,而是“以(认为)万户侯是粪土”,表示思想上(主观上)认为“万户侯”是“粪土”。
⑤孟尝君客我。(《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孟尝君把我当作客人。“客”本来也是名词,把“客”放在动词的位置上,给它帶上宾语“我”,表示主语主观上认为“我”是
真正的“客”。“客我”不是“使我为客”(“我”早就是孟尝君的一个门客了),而是“以(认为)我为(是)客”。
⑥私土子人者,百不有一。(柳宗元:《封建论》)
——真把他管辖的地方当作自己的土地而尽心治理,把自己统治下的人民当作子女而加以爱护,这样的诸侯一百个里也没有一个。“子”本来也是名词,把“子”放在宾语“人”前,表示“以(认为)人为(是)子”。
3.用一个名词表示和这个名词有关的动作或变化,既不是使动、也不是意动。这是名词用如一般动词。如:
⑦以叔隗妻赵衰,生盾。(《左传·晋公子重耳出亡》) ——把叔隗嫁给赵衰,生子叫盾。“妻”本来是名词,这里用作动词。但“妻赵衰”,既不是“使赵衰成为妻”(使动),也不是“认为赵衰是妻”(意动)。“妻”用作一般动词,当“给……做妻子”讲。
⑧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史记》)
——就用丹砂在绸子上写了“陈胜王”三个字。“王”当“称王”讲。
⑨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唐代和尚慧褒原来就住在它(华山)的脚下。“舍”当“居住”讲。
普通名词可以用作动词,方位名词也可以活用为动词。如: ⑩江水又东。(《水经注·江水》)
——长江又向东流去。“东”本是方位名词,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向东流”。
?先生且喜且愕,舍狼而前。(马中锡:《中山狼传》)
——东郭先生又喜又惊,撇开狼迎上前去。“前”本来也是方位名词,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向前去”。
辨别名词用作动词,一是从全句的意思着眼,二是注意句子的结构。名词用作动词一般具有结构上的特点:
第一,副词和介词结构(介词和它的宾语组成“介词结构”)后边的名词用作动词,如“不官”、“又东”“以叔隗妻”(“以叔隗”是介词结构),因为副词和介词结构不能修饰名词。
第二,代词前边的名词用作动词,如“腊之”,因为名词不能修饰代词。
第三,两个名词连用,如果它们之间不是联合关系或偏正关系,其中必有一个用作动词:在主谓词组里后一个名词用作动词,如“陈胜王”;在动宾词组里前一个名词用作动词,如“妻赵衰、臣诸侯、子人”。
第四,名词前边没有动词,而后边有介词结构作补语,这个名词也用作动词,如“舍于其址”(“于其址”是介词结构)。
第五,“而”字连接的两个部分,如其中一部分是动词或动词性词组,而另一部分是名词,这个名词一般也用作动词,如“得而腊之”、“舍狼而前”。
名词用作副词
根据不同的意义和语法特点,词可分为实词和虚词。有些词有比较实在的意义,能够单独用来回答问题,叫实词。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名词用作副词
名词用作副词,这种情况现代汉语里极少,文言里却比较常见。 1.表示待人态度。如:
①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记·鸿门宴》)
一一您替我叫他进来,我可得像对待兄长那样来招待他(项伯)。“兄”本是名词,这里用如副词,作“事”的状语,意思是“像对待兄长一样的”
②生男女,必货视之。(柳宗元:《童区寄传》)
一一生了孩子,一定像看待货物似的看待他们。“货”本来也是名词,这里用作副词,作“视”的状语。
2表示比喻。如:
③有狼当道,人立而啼。(《中山狼传》)
——有只狼在道路中间,)像人似的直立着嚎叫。“人”本来是名词,这里用作副词,作“立”的状语。
④备器械,持糗粮,响应风从。(《广东军务记·三元里抗英》) ——(各处乡民)准备了武器,携带着干粮,像回声一样相应,象风一样相随。“响”是回声,本是名词,这里用作副词,作“应”的状语。“风”用如副词,作“从”的状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