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管理学Management 课程编码:0220002 学分:3
总学时:48,理论学时:48,实验上机:0,其他实践学时:0 适用专业:经济学 先修课程:无 执笔人:李鹏 审订人: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管理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是以现代社会组织为客体,研究组织持续发展的基本管理理论和方法的一门课程,具有学科的综合性和边缘性。本课程内容有两部分:第一部分,管理学的基本前提,包括管理基本概念、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管理道德、管理环境;第二部分,管理过程,包括计划与决策、组织、领导、激励、沟通、控制等活动。
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熟悉管理理论的形成过程,熟悉管理理论的基本框架,认识管理活动的基本职能,理解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掌握管理活动的基本方法,了解管理学发展的新趋势及面临的挑战;具备一定的环境分析、组织设计、沟通协调等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分析管理实践中遇到的基本管理问题;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具有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以及,并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 二、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管理理论的形成过程,对管理学的体系、架构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理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掌握决策和计划制定、组织结构设计、组织文化塑造、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有效激励和控制等内容,并能够利用管理学理论和方法,对具体管理实践问题进行分析。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序号 1 2 3 4 5 6 7 教学内容 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 全球化与管理 信息与信息化管理 决策与决策方法 计划与计划工作 战略性计划与计划实施 学时分配 理论讲授 6 4 1 1 6 3 3 实验上机 0 0 0 0 0 0 0 其他实践 0 0 0 0 0 0 0 合计 6 4 1 1 6 3 3 8 9 10 11 12 13 14 15 组织设计 人力资源管理 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 领导概论 激励 沟通 控制与控制过程 控制方法 合计 3 3 3 5 6 2 1 1 48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3 3 3 5 6 2 1 1 48 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学时:6 1.本章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管理的含义,把握管理的职能与性质,掌握管理理论的变迁。
2.本章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管理的二重性,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理解:管理的含义与本质,管理职能的具体含义及相互关系,管理者所扮演的三大角色,管理者所具备的三大技能;
掌握:管理理论的发展演变过程。 3.本章教学重点:
管理的定义、管理理论的发展、管理的职能、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要求。 4.本章教学难点:
管理理论的发展、管理的二重性、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5.教学内容安排
第一节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一、管理的定义 二、管理的职能
三、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 (一)管理者的角色 (二)管理者的技能 第二节中外早期管理思想 一、中国早期管理思想 二、外国早期管理思想
(一)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观点和经济人观点 (二)小瓦特和博尔顿的科学管理制度
(三)马萨诸塞车祸与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 (四)欧文的人事管理
(五)巴贝奇的作业研究和报酬制度 (六)亨利·汤的收益分享制度 第三节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一、古典管理理论 (一)科学管理理论 (二)组织管理理论 二、行为管理理论
(一)梅奥及其领导的霍桑试验
(二)行为科学 三、数量管理理论 (一)运筹学 (二)系统分析 (三)决策科学化 四、系统管理理论 五、权变管理理论 六、全面质量管理
七、20世纪90年代的管理理论新发展 (一)学习型组织 (二)精益思想 (三)业务流程再造 (四)核心能力理论
第二章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学时:4 1.本章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会判断管理行为是否合乎道德规范,学会判断企业是否承担了必要的社会责任,学会帮助那些处于道德困境的组织寻求发展路径。 2.本章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道德与社会责任的定义,组织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 理解:道德观的类型及特征,影响管理者道德素质的因素,提高员工道德素质的途径,社会价值观的发展。
3.本章教学重点:
每种道德观的内容与区别,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 4.本章教学难点:
提高员工道德素质的途径。 5.教学内容安排
第一节管理与伦理道德 一、伦理道德的真谛
二、伦理道德的管理学意义 第二节管理与道德观 一、四种道德观
(一)功利主义道德观 (二)权利至上道德观 (三)公平公正道德观 (四)社会契约道德观 (五)推己及人道德观
第三节道德管理的特征和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 一、道德管理的特征 二、影响道德管理的因素 (一)道德发展阶段 (二)个人特征 (三)组织结构 (四)组织文化 (五)问题强度
第四节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 一、招聘高道德素质的员工 二、建立道德准则
三、管理者在道德方面领导员工 四、设定工作目标
五、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 六、对绩效进行全面评估 七、提供正式的保护机制 八、进行独立的社会审计 第五章企业的社会责任 一、企业与现代社会 二、企业的价值观
三、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 第三章全球化与管理学时:1 1.本章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企业全球化管理的基本理论。 2.本章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全球化内涵,全球化管理的环境因素;
理解:全球化经营的进入方式,全球化经营的组织模式和全球化经营的领导风格。 3.本章教学重点:
全球化经营的进入方式、全球化经营的组织模式。 4.本章教学难点:
全球化经营的组织模式。 5.教学内容安排 第一节全球化内涵
一、世界层面上的全球化内涵
二、国家或地区层面上的全球化内涵 三、产业层面上的全球化内涵 四、企业层面上的全球化内涵 第二节全球化与管理者 一、全球化管理的环境因素 (一)全球化的一般环境 (二)全球化的任务环境 二、全球化管理者的关键能力 (一)国际商务知识 (二)文化适应能力 (三)视角转换能力 (四)创新能力
第三节全球化与管理职能
一、全球化经营的进入方式决策 (一)出口
(二)非股权安排 (三)国际直接投资
二、全球化经营的组织模式
(一)全球化的压力 (二)当地化的压力
(三)全球化组织模式的选择 三、全球化经营的领导风格
第四章信息与信息化管理学时:1 1.本章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理解信息化时代对管理提出的新要求及管理新技术的使用。 2.本章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信息的定义,信息与数据的区别与联系,有用信息的特征;
理解:信息获取的成本——收益分析,信息管理工作的流程,信息系统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掌握: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历程,学会利用信息系统和其他信息技术来收集、处理、储存和传递信息,进而辅助组织各个层次的管理工作。
3.本章教学重点: 信息管理工作的流程。 4.本章教学难点:
信息系统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用信息系统和其他信息技术来收集、处理、储 存和传递信息。 5.教学内容安排
第一节信息及其特征 一、信息的定义 二、对信息的评估 三、有用信息的特征 (一)高质量 (二)及时 (三)完全
第二节信息管理工作 一、信息的采集
(一)明确采集的目的 (二)界定采集的范围 (三)选择信息源 二、信息的加工 (一)鉴别 (二)筛选 (三)排序 (四)初步激活 (五)编写 三、信息的存储 四、信息的传播 五、信息的利用 六、信息的反馈
(一)反馈信息真实、准确 (二)信息传递迅速、及时 (三)控制措施适当、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