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中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教材教法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中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教材教法(一)

一、填空题

1、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2、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独特而有差异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人文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4、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5、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包括简笔画、演示、电教媒体。

6、《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7、《课标》“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综合性学习,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 8、《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听”、“说”、“写”(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读”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语文课程与其他方面形成一个整体”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9、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识字,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帮助学生阅读。 10、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段语文的教学重点。

11、《课标》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评价必须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12、语文综合性学习应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

13、清晰明确,乃是教学目标叙写的灵魂。

14、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15、学生只有认识了一定数量的字,并且能够正确理解字义,才有可能顺利地阅读书报,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提高认识能力。

16、创设情境、实现互动是落实口语交际的主要任务。

17、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习空间,增加语文实践机会,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18、教学目标有两种叙写方式:分解式目标和交融式目标。

19、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0、课程是动态生成的生态系统,因“教师、教材、学生”之间不断地相互作用而生长。在这个系统中,学生是最活跃的因素。

21、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设计,首先要选择好话题。话题要贴近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22、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过程。

23、“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不会出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几个明显的提示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却极好地把二维乃至三维的目标都交融在一起。最大的优点就是叙写方便。

24、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5、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26、巩固识字的最好办法是复现。

27、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不仅要重视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而且要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全方位多角度地训练。

28、口语交际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中进行。

29、现代阅读观认为,学习者原有的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和过程而建构成的,外部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主体已有的经验作为基础,这种信息对于学生来讲,是毫无意义的。

30、《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各学段习作教学的目标是:低年级侧重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中年级侧重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达,高年级侧重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的表达。

31、《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32、《语文课程标准》设计思路明确指出: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3、“分解式目标”按照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小目标。这种叙写方式,思路清晰,具体明确,便于操作。

34、教学目标叙写时,首先,要注意选用合适的刻画动词,然后要明确表述教学后学生应该达到何种结果,最后要注意用词用语准确而有分寸。这样既可体现目标达成的层次性和区分度,也可加强教学的可操作性与教学效果的可测度性。

35、《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口语交际教学的要求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36、语文教学必须在大量的言语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37、《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38、课程资源从获取途径看,可以划分为校内资源、校外资源、网络化资源三大类。

39、课堂即时评价对调控教学、激励学生能起到及时调节与导向的作用,又能为终结评价积累素材。

40、课程资源从存在形态看,可以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

41、《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高年级“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能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42、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43、语文素养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主要分为六个层次:一是必要的语文知识,二是丰富的语言积累,三是熟练的言语技能,四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五是深厚的文化素养,六是高雅的言谈举止。

(二)

二、名词解释

1、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组织下的以共同目标为学习追求,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以合作交流为基本特点,具有明确分工和个人责任的互助学习活动。

2、语文课程资源: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的校内、校外一切课程资源。它可以分为:物本语文课程资源、人本语文课程资源、动态语文课程资源。

3、分解式目标:按照“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小标题。

4、人本语文课程资源:人本语文课程资源:以人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包括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相关人士等。

5、课堂即时评价:在语文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境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质性评价,称为“课堂即时评价”,也称“情境性评价”。这种评价主要针对在学生互动为主的多元(师生、生生)状态下课堂教学的过程与结果。评价主体可以是教师、同学、学生本人;评价结论的表现形式可以是激励性评语、体态动作、实物、象征性物品;评价对象可以是学生个体,也可以是学生群体。 6、物本语文课程资源:以物资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语文教材、校园景观、生活场景都是物化形态。

7、体验学习:指个人在人际活动中充分参与并获得个人经验,在对话交流中获得新的知识,并将之整合运用于未来的解决方案或策略上,达成目标或愿望。简而言之,凡是以活动为开始,先知后行的学习方式,都可以称之为体验学习。

8、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必要而直接的条件。(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就是课程的要素来源。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与水平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环境,以及对于课程认识状况等因素,就属于课程实施条件。

9、语文素养:语文素养以语文知识为基础,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文积累(文化底蕴)、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的融合。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也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10、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与接受学习相对而言的,是指学生自己有目的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意识和自我冬至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的关键在于引导,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1、探究学习:“探究学习”,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探究”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探究过程本身。要培养小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要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取探究的乐趣。

12、对话: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就教学问题展开多向的信息沟通与多元的意义重构。

13、动态语文课程资源:以活动过程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语文课堂上,学生突然喷发的思维火花、一件偶发的事件,学校里进行的各种语文学科的竞赛,孩子们课间的欢娱等都是语文课程的动态资源。

14、“三维目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纬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整体提高。

15、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不出现“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几个明显词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都把二维或三维的目标交融在一起。

16、生字复现:(一)认字和认人一个道理: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四回成了好朋友。巩固认字最好的办法是“复现”,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多次与汉字见面。(二)复现生字途径和方法:(1)充分

利用教材在语境中复现生字的特点,让学生多读多看多悟;(2)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创造更多复现机会;(3)重视课外活动引导,在生活大语言环境中复现生字。

17、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

(三)

三、简答题

1、“学会汉语拼音”的衡量标准是什么?答:“学会汉语拼音”的衡量标准是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2、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答: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3、什么是探究学习?请举例说明。答:“探究”学习,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如:教学《捞铁牛》一文第二段,这一段包括四、五、六自然段,讲的是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起一只只铁牛。可以这样处理这一部分的:

(1)课前用小木板、木条制作了类似教材插图中的“大船”,还准备了绳子、石块、“铁牛”(用大石快代替)、玻璃缸。

(2)然后让学生分组操作,演示怀丙捞铁牛的过程,同时让学生说说他们在捞铁牛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

(3)最后再读第四自然段,去验证观察的结果。

又如:教学《白杨》学生可以抓住重点词语探究,可以抓住爸爸的三次“沉思”:想一想,爸爸在什么情况下沉思,沉思什么?具体是怎么想的?你是通过哪些句子读懂的?(“一思”眼前的白杨,体会白杨高大挺拔的特点;“二思”胸中的白杨,体会爸爸扎根边疆的心意;“三思”未来的白杨,体会孩子们在边疆成长。

4、三维目标的整合有哪些策略?答:⑴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①明确“导向‘的重点是“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②要重视熏陶感染、潜移默化,避免“贴标签”式的教育。③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⑵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①多给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机会。②善于将课内学习引向课外,将课外学习引入课内,有计划,有意识地做好安排,做好引导。③课内的“扩展活动”和课外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都要注意“量”的问题。

5、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习作教学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答:①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

中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教材教法 

中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教材教法(一)一、填空题1、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2、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学段相互联系,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e3je5rltb00kc5204u903ypi6bk1500iyv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