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2018部编版)第5课《孔乙己》教学设计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孔乙己》教学设计

作者: 张红霞

(张红霞 山东日照市外国语学校 山东省特级教师)

学习目标

一、品读孔乙己的形象,学习赏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二、理解孔乙己的悲剧命运,感悟小说主旨。 重难点

一、品读孔乙己的形象,学习赏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二、理解孔乙己的悲剧命运,感悟小说主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学过鲁迅先生的哪些文章?

《阿长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风筝》《雪》选自散文诗集《野草》;其中《社戏》、《故乡》选自鲁迅先生的哪部作品集?

《呐喊》是鲁迅的一部短篇小说结集,收录了鲁迅在1918年—1922年间所写的14篇小说,深刻地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鲁迅曾说过,整一部《呐喊》十四篇小说里,他最喜欢《孔乙己》。

“我曾问过鲁迅先生,其中(指《呐喊》集)哪一篇最好,他说他最喜欢《孔乙己》,所以已经译成了外国文。我问他的好处。他说能于寥寥数页之中,将社会对于苦人的冷淡,不慌不忙的描写出来,讽刺又不很显露,有大家作风。”(孙伏园《关于鲁迅先生》1924年1月12日《晨报副刊》)

孔乙己究竟是怎样一个“苦人”?社会又是怎样“冷淡”的?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近《孔乙己》,了解他的生活环境,理解他的形象特点,探究他的悲剧命运。

设计意图:《孔乙己》是初中课本中鲁迅先生的最后一篇文章,这一环节既是对初中阶段所学鲁迅文章的回顾,也激发了学生阅读《孔乙己》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尝试从不同视角复述故事: 掌柜眼中的孔乙己 丁举人眼中的孔乙己 短衣帮眼中的孔乙己 小伙计眼中的孔乙己 ……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小说内容,初步了解孔乙己的形象及社会地位,为下面深入探究孔乙己的性格、命运及小说的社会意义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重点研读,欣赏人物形象

鲁迅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中说:“要极简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 本文虽没有直接刻画孔乙己的眼睛,却有许多传神的细节描写,例如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读了课文后你对孔乙己印象最深的是哪一点?下面我们选择一个切入点,深入理解和把握人物形象,对人物描写进行品读赏析。人的面部往往能给人鲜明的印象,我们就先从脸色入手吧。

(一)赏析脸色

1.跳读课文,从文中划出描写孔乙己脸色的句子,思考分析这些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特点?在划出的句子旁边作简要的点评。

2.赏析四次脸色。

学习方式:学生交流,互动评价,教师点拨。

(1)“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这是孔乙己最初出场时的脸色。 问题:“青白脸色”说明了什么?你从本段哪句描写当中还能看出这一点? 穷困潦倒,没有进学,又不会营生、好喝懒做,温饱得不到保障,弄到将要

讨饭了;“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一句也可以看出。

这些描写表现出孔乙己经济地位的低下。

(2)“他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这是孔乙己被揭偷了人家的书时的脸色。

问题:①你觉得这句中哪个词用得生动传神?②他是怎样争辩的?“窃”和“偷”有什么区别?

①“涨”写出孔乙己羞愧、急切、竭力争辩的样子,表现他死要面子的特点。 “绽”使人感到孔乙己额上暴起的青筋似乎清楚可数,逼真地表现出孔乙己当时的神情。

②一样的意思,一个是书面语,一个是口语,可孔乙己却认为不可相提并论。他宁肯承认“窃”而不肯承认“偷”,为什么?揣摩一下孔乙己的心理。

在他看来,“窃”比“偷”似乎高人一等,何况他“窃”的是与读书人密切相关的书,这就更高人一等了。其实这是强词夺理,自欺欺人。

(3)“孔乙己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这是孔乙己被人问怎么连半个秀才也没有捞到时的脸色。

问题:为什么会颓唐不安?从“灰色”的脸色,你读出了怎样的心境?“笼”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读书、科举、做官是孔乙己一生最大的梦想和追求,屡试不第成了他一生的奇耻大辱,是他最大的痛楚,无可争辩,只好掩饰;“灰色”写出他颓唐悲凉的心境;一个“笼”字说明这种灰色不仅笼罩在他的脸上,还笼罩在他的心里,笼罩了他悲剧的一生。

(4)“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这是孔乙己最后一次出场时的脸色。

问题:通过“黑而且瘦”想象一下孔乙己受到了怎样的折磨?过着怎样的生

活?(学生回答恰当即可)

孔乙己这样悲惨的境遇,招来的仍然是“笑声”。 学生读11段最后一句。

教师指导:孔乙己在别人的笑声中出场,又在别人的笑声中离去。纵观全文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取笑他,尤其是取笑他的不幸。于漪老师说:“孔乙己是一个悲剧,悲剧使人泪下,可是我们读了文章以后,眼泪不会夺眶而出,而是感到内心一阵痛楚。”这就是因为孔乙己的悲剧是在笑声中进行的,足见社会的冷漠。同时也可以看出,他极其低下的社会地位。

问题:还能从哪里看到他的地位低下?

例名字的由来,“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被丁举人打,连小孩子都不愿理他,人们记得的是他欠的钱等。

教师小结:纵观四次脸色:青白——红——灰——黑而且瘦,脸色的变化充分体现了孔乙己的好吃懒做、死要面子、自欺欺人的性格特点,体现了他低下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一步步预示着他的悲剧命运。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既让学生深入理解孔乙己的形象,又教给学生赏析人物形象的方法:从某一角度切入,抓住关键词句深入品析。同时在品析过程中还关注到人物前后的变化。 过渡:以上我们主要从神态描写的角度,抓住他脸色的变化,来理解孔乙己的性格特点以及他的命运。我们还可以从哪个角度来赏析孔乙己的形象?

(二)自主品读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赏析,每个小组从外貌、语言、动作等方面选一个角度,也可以选多个角度赏析。赏析的时候要注意抓住关键的词语或句子,还要兼顾到前后的变化。先自己赏析,然后小组交流。小组推选出代表,全班交流。学生互动评价,教师点拨提升。

预设:

1.外貌

重点分析从长衫到破夹袄的变化。长衫在他心里是读书人的象征,象征着他的身分、他的理想、他的尊严的底线。可是最后一次出场的时候却换成了破夹袄。可见他不仅生活的垮塌,更突出他精神世界的垮塌。

2.行动

重点赏析从“排”到“摸”的变化。“排”写出他在短衣帮面前排阔气、得意炫耀的神情。“摸”写出他的穷困潦倒,动作吃力。两相对比,突出他生活的每况愈下。

3.语言

重点赏析他的语言特点以及从极力争辩到不再争辩的变化。

(1)满口之乎者也,说的都是文言。文言是什么?是古代的书面语。用书面语来当口语,一是显示他是读书人,写出他的迂腐、穷酸。

(2)跌断,跌,跌……突出他的死要面子。

(3)当人们说他偷东西的时候,从极力争辩到不再争辩。说明他已无力争辩。

设计意图:既从多角度理解品读了人物形象,也是赏析人物形象方法的迁移运用。

(三)理解命运

问题:通过以上品读,我们看到一个一步步走向死亡的孔乙己,作者是怎样交待他的命运的呢?“大约”“的确”矛盾吗?如何理解?

“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一句交待了孔乙己的命运;不矛盾,因为孔乙己本来就“不会营生”,又被打折了腿,失去了生存能力。在那样残酷冷漠的社会,他是不可能生活下去的,所以说“的确”死了。但是,孔乙己是一个被社会抛弃的人,没人关心他的命运,即使他“的确”死了,也没人了解确切情况——他无声无息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就像秋天的树林里飘落了一片黄叶,就像冬天的大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2018部编版)第5课《孔乙己》教学设计

《孔乙己》教学设计作者:张红霞(张红霞山东日照市外国语学校山东省特级教师)学习目标一、品读孔乙己的形象,学习赏析人物形象的方法。二、理解孔乙己的悲剧命运,感悟小说主旨。重难点一、品读孔乙己的形象,学习赏析人物形象的方法。二、理解孔乙己的悲剧命运,感悟小说主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e2rk6jao47b3ef97wu606i7k4ff8500zdd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