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揭阳一中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级第一次阶段考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增强国力,都不同程度地进行改革。管仲在齐国推行了“相地而衰征”的土地政策;鲁国也实行了“初税亩”。这些政策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有 ①有利于增加国家税收 ②有利于新的生产方式的产生 ③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④有利于限制土地兼并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 2.《诗经》中描写秦国,“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这反映出当时的秦国

A.政治清明 B.经济发达 C.民风强悍 D.矛盾重重

3.“(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史记·商君列传》)以上表述主要肯定了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 ①“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法 ②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③奖励军功,按功授爵 ④“燔诗书而明法令”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④

4.商鞅变法中“废井田,开阡陌”的措施主要适应了哪些阶级或阶层的要求 ①新兴地主阶级 ②自耕农阶层 ③奴隶主阶级 ④商人阶层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5.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

A.封建化的过程 B.农业化的过程 C.工业化的过程 D.汉化的过程 6.成书于6世纪初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号称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义富盛,人物殷阜。”这主要反映了 A.魏晋时期,战乱未波及洛阳城 B.北朝繁荣,吸引南方士族北迁 C.北魏学习汉文化,促进其繁荣昌盛 D.国家统一促进了北魏经济的发展

7.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曰:“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 A.解决平城粮食供应困难 B.革除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 C.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 D.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8.下表是孝文帝改革的一项措施,该项措施的主要意义在于 鲜卑姓 拓跋 丘穆陵 贺赖 改姓 元 穆 贺 鲜卑姓 拔拔 步六孤 独孤 改姓 长孙 陆 刘

A.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进程 B.变鲜卑贵族为汉族地主 C.改鲜卑姓为汉姓 D.消灭了鲜卑陋习

9.教皇格列高利七世继任后,颁布敕令:罗马天主教会系由上帝独自创立,只有教皇才能任命和废黜主教,如果有人从世俗界接受主教的职位,教廷将不予承认。这体现了 A.教权高于王权 B.王权与教权平等 C.王权高于教权 D.教权与王权互不干涉 10. 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

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A.教会是否腐败 B.信仰是否必要 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

11.16世纪的哲学家罗素指出:16世纪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下列材料能够佐证罗素这一认识的是 A.“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B.“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意志和权力”

C.“当钱币在钱柜中叮当作响时,增加的只是贪婪和利己之心” D.“上帝的恩典并不是毫无分别地把得救的指望赐给所有的人”

12.“它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以上材料反映的思想是

A.因行称义 B.因信称义 C.“人非工具” D.理性至上 13.恩格斯说:“加尔文的教会的组织是完全民主的和共和的;而在上帝的王国已经共和化了地方,人间的王国还能够仍然从属于君王、主教和领主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加尔文主张建立民主的教会组织 B、加尔文主张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 C、加尔文的主张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D、加尔文主张加强王权

14.沙皇政府1649年通过的《法律大全》明确宣布地主有权以1626年编纂的土地财产登记簿或1646~1647年的人口调查表为依据,无限期地追捕逃亡者,所有逃亡农民不论逃亡时间多久,都要连同他们的家庭、财产一起返回并定居在原来的地主领地里。这一规定:①反映了农民被奴役的程度日益加深 ②说明了农奴是地主的私有财产 ③从法律上确立了农奴制的地位 ④标志着俄国农奴制度最后确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5. 下列关于1861年改革的评述错误的是

A.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B.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巩固沙皇专制统治 C.农奴制的废除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D.改革彻底废除了封建制度 16.1861年,一农民有一诉讼案件,将

A.实行公开审判 B.可以请律师 C.按等级进行审理 D.可由陪审团陪审 17.恩格斯在论述克里木战争影响时指出:“现在沙皇政府遭到了惨败……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丢了丑。前所未有过的觉醒时期开始了。”“觉醒”是指人们认识到俄国 A、军备落后 B、制度腐朽 C、经济凋敝 D、吏治腐败

18.据《世事见闻录》记载:“三井家在江户有3座大店铺,雇用着1 000多名伙计。据说每天的生意,要做到黄金2 000两以上才算好生意。黄金2 000两,也就是白米5 000袋。5 000个农民一整年的辛苦耕种,才能缴上贡米5 000袋……此外,三井家还有许多田地,租地收入每年多达黄金2万两……江户以外,三井家在大阪等地方都有分店;此外,还有分布在各藩的经销店……”这段材料反映了

A.日本重农抑商 B.资本主义萌芽 C.日本商业发展 D.封建统治动摇 19.驻日参赞黄遵宪作《樱花歌》曰:“一朝轮舶炮声来,惊破看花众人梦。”描写的是发生在19世纪中期的

A.“黑船事件” B.“武装倒幕” C.“废藩置县” D.“修约运动”

20.英国学者韦尔斯在研究日本发展的历史时这样说:“……1866年,它还是一个中世纪的民族……1899年,它已经是一个完全西方化了的民族。”促使日本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即完成了历史的重大跨越的最根本因素是

A.门户开放,受西方国家的影响 B.推翻幕府统治,扫除封建障碍 C.明治维新,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D.发动战争,开拓海外殖民市场

21.《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自应享优例豁除。”从中可以看出导致中国近代以来民族工业举步维艰的一个因素是

A.外资工业在中国的兴起 B.民族工业没有技术优势 C.民族工业没有资本优势 D.外资工业享有免税特权 22.维新变法期间,促使光绪帝支持变法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B.封建统治面临全面危机 C.维新派的影响 D.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

23.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4.康有为在研究儒家经典基础上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不久便被清政府毁版,其根本原因是这两本书

A.学术观念不符合史实 B.推崇光绪帝而批评慈禧太后 C.损害了孔子的威信 D.有力地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

25.百日维新发展经济的政策,在某些地区得到落实,促进了当地工商业的发展。山西省商务局成立后,承办山西的矿务、铁路,还集股白银45万两兴办轻工业,如在盛产棉花的地区,开设纺纱、织布厂,引入进口机器生产。同时,在该厂附近分设轧花、榨油两厂,山西的近代工业开始起步。以上材料反映的信息,正确的是

A.戊戌变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B.戊戌变法取得了成功

C.戊戌变法法令得到广泛落实 D.维新变法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二、非选择题(共50分,第26题16分、第27题20分、第28题14分。)

26.(16分)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两次改革不囿于传统,除旧布新,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面对社会转型,两次改革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各是什么?举例说明。(8分)

(2)依据改革的措施,概括说明两次改革“除旧布新”的形式有何不同,并指出其对历史发展所起的相同作用。(8分)

27.(20分)19世纪中后期,日本政府大力推行殖产兴业政策,迅速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志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

——守屋典郎《日本经济史》 材料二 自明治初年,渐行所谓奖励工业。……(工部省)开拓矿山、制造机械和造船……不计利息,不计减损……产品不能销售之物,则自行标价,尽藏库中……故而穷于支付工资与购入材料,只能以补贴营业金的名义从大藏省申报领取。即或是矿山、造船等需用几十万元的官营事业也都是如此弊病。

——高桥龟吉《日本近代经济形成史》 材料三 经济学者田口卯吉……(1880年)发表评论说:“政府之制造,已确实妨碍民间同

种产业之兴起,……应该中止劝奖保护之政策,使政府的事务限定在适当的领域之内……日本人民业已足以同外国人竞争,业已能够经营制造商业,何须政府自身为之?”

——米庆余《明治维新——日本资本主义的起步与形成》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治维新之初政府殖产兴业的方式及原因。(6分)

(2)19世纪80年代,日本殖产兴业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依据材料二、三,概括这种变化的原因。(8分)

(3)日本大地震引发福岛核泄露事故以后,政府对东京电力公司实施了监管。据此并综合上述材料,请就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谈谈你的认识。(4分)

28.(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早在战争开始之前,朕难以忘怀的先皇便曾向我国所有忠实臣民以及世界各强国庄严地发表过声明,消除对我们东方教友的迫害和保卫他们的权利是他唯一的目的和愿望。……俄罗斯人!你们的劳动及牺牲不是白费的。伟大的事业已经实现了,虽然这是通过另外一种不能预见的道路来实现的,现在朕可以问心无愧地结束流血牺牲,将宝贵的和平归还朕可爱的祖国。

——《结束克里米亚战争的宣言(1856年3月19日)》

材料二 然而到了19世纪60年代,它的弱点暴露无遗,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亚历山大二世所推行的改革与其说是振衰起敝的灵丹妙药,不如说是暴露疾病的症状。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请回答:

(1)就战争目的、结果和影响批驳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的观点。(6分)

(2)为克服材料二中的“关键弱点”,俄国统治者采取了哪一重大举措?它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并指出这一举措的局限性。(8分)

2013-2014揭阳一中高二级下学期(93届)第一次段考历史试题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50分)

1—5 DCCAB 6—10 CDAAC 11—15ABDDD 16—20 CBCAC 21—25 DBCDA

二、非选择题(共50分,第26题16分、第27题20分、第28题14分。) 26、(1)商鞅变法:奴隶主贵族和新兴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如废井田开阡陌、废分封行郡县等。(举一例说明即可)(4分)

北魏孝文帝改革:落后的鲜卑族文化和先进的中原文化之间的矛盾,如实行均田制、推行汉化政策等。(举一例说明即可)(4分)

(2)不同:商鞅变法创设新制度;北魏孝文帝改革,学习借鉴中原文化。(4分)相同作用: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促进了民族融合,国家统一。(4分,每点2分) 27、(1)方式:官营。(2分)

原因:民间缺乏创办企业的意愿;发挥官营企业的示范效应。(4分) (2)变化:由官营转变为政府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2分) 原因:官营企业经营不善、亏损严重;官营企业对民营企业发展的妨碍;民营企业迅速发展,竞争力增强;经济学界对政府官营政策的不满。(8分)

(3)认识:政府有必要对经济实行干预;政府干预的方式要因势而变。(4分)

结果:战败。(2分)

影响:进一步激化了国内矛盾;导致俄国国际地位下降。(2分) (2)举措:推行农奴制改革。(2分)

积极作用: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农奴获得了一定的自由,生活有所改善。(4分) 局限性:改革措施缺乏全面性;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2分)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揭阳一中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级第一次阶段考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增强国力,都不同程度地进行改革。管仲在齐国推行了“相地而衰征”的土地政策;鲁国也实行了“初税亩”。这些政策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有①有利于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e25g8zjte38ccg96mxg8n6j4879as00bvt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