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一、辨证唯物主义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1辨证唯物主义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唯物辨证法的内容: 三大规律和一系列范畴 对立统一规律是最根本的规律: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对立统一规律是理解唯物辨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3)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二、唯物辨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 1 对立统一规律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斗争性: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反对的性质 矛盾的同一性:指矛盾双方互相联系,互相吸引的性质 两层含义:1)互相依存 2)互相贯通,互相转化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相互区别,相互联系
区别:1) 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不同 2)矛盾同一性是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 3)矛盾斗争性是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 联系: 1)矛盾的斗争性是同一性的基础和前提 2)矛盾的同一性是斗争性的条件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原理告诉我们:
在分析和处理任何矛盾的时候,必须在斗争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斗争,反对任何割裂两者关系的片面性,要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1)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推动着事物的发展 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矛盾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某种发展为条件
◇2矛盾双方互相利用,各吸取自身的有利因素而得到发展 ◇3矛盾双方互相贯通,规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矛盾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斗争性推动着矛盾双方的力量变化,为质变准备了条件 ◇2斗争性推动着事物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共性)
矛盾的特殊性: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及其侧面各有不同的特点 (个性) 矛盾在不同过程及阶段上的特殊性: 根本矛盾——贯穿始终
非根本矛盾——不贯穿始终—事物发展过程的阶段性 矛盾及其各方面地位、作用的特殊性:
主要矛盾:分矛盾主要方面、矛盾非主要方面 非主要矛盾:分矛盾主要方面、矛盾非主要方面 “两点论”和“重点论” 矛盾的性质:
对抗性矛盾——采取外部冲突方式来解决矛盾 非对抗性矛盾 (4)矛盾解决的基本形式: 1)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
2)矛盾双方“同归于尽”,为新的对立双方所取代
3)有些矛盾经过一系列发展阶段,最后达到对立面的融合,即融合成一个新事物
2 质量互变规律 (1)质、量、度
质:指一事物区别于他物的内在规定性。 量:是指事物的一切可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 度:是质和量的统一,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 (2)量变和质变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变化——不显著的变化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显著的变化 量变和质变的根本规律:(质量互变规律)
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2)质变巩固着量变的成果,并进一步引起新的量变
3)事物由量变转化为质变,又由质变转化为新的量变,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构成了世界无限多样的发展。 (3)质量互变的普遍性和复杂性 量变的形式:
1)构成事物成份在数量上的变化
2)构成事物成分在空间排列次序上的变化 质变的形式: 1)爆发式的飞跃 2)非爆发式的飞跃 量变和质变的互相渗透:
表现在: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和质变过程中的量的扩张 质量互变规律的意义:
1)质量互变规律反映了事物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2)我们做任何事物都不能超越事物发展固有的阶段性,又要在上一阶段为下一阶段做好适当的准备。
3)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一方面要立志改革,不停顿的前进;另一方面又要稳步扎实,立足当前,不要超越客观可能,做冷静的促进派。
3 否定之否定规律 (1)肯定和否定
肯定和否定是事物矛盾着的两个方面,是对立的统一。
肯定:是指保持事物存在的方面,他肯定这一事物是该事物而不是他事物。 否定:是指促使事物灭亡的方面,他促使一事物向他事物的转化。 肯定和否定的相互关系:对立统一
1)肯定和否定是对立的,肯定代表事物内部稳定、保守的方面;否定代表事物内部活跃的,要求变革的方面。
2)肯定和否定又是统一的,肯定离不开否定(肯定中包含否定),否定离不开肯定(否定中包含肯定)
辨证的否定观:
1)任何事物都有肯定和否定
2)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自我否定、自我完善的过程 3)辨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决定性的环节 4)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
5)作为联系和发展的环节被称为“扬弃”,即既有克服又有保留。 辩证否定观的意义:
唯物辨证法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对任何事物都不要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而必须采取分析的态度
(2)否定之否定: 否定之否定:
是指事物经过两次否定,构成了发展的一个周期,在更高阶段上得到新的发展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批判“循环论”和“直线论” (3)否定之否定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否定之否定的普遍性:
否定之否定是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贯穿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 否定之否定的特殊性: 否定形式的特殊性: 1)自然界的否定是自发的
2)社会的否定是通过有意识的人自觉进行的 曲折发展的特殊性:
1)回复——事物在正常情况下发生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逆转、倒退——异常情况下发生的
三、唯物辩证法的诸范畴: 1原因和结果 2必然性和偶然性 3可能性和现实性 4现象和本质 5内容和形式
四、实践和认识
1 实践的特点和形式
(1)实践及其特点
实践是指人们有目的的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实践的基本特征 能动性 客观性 社会性 (2)实践的基本形式及其相互关系 基本形式: 生产实践 社会实践 科学实验
相互关系: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 社会实践
科学实验 受制约、反作用
2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四条:来源、动力、目的、标准
3 认识的辨证运动
(1)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1)对事物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的认识 2)特征:直接性、表面性 3)形式:感觉、知觉、表象 理性认识:1)对事物本质和内部联系的认识 2)特征:间接性、抽象性 3)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两者辨证关系:
总:相互联系,相互区别 分:依赖、有待发展、相互渗透 实现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 1)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得丰富的和真实的感性材料 2)遵循正确的途径和方法,对材料加工提炼 (2)由理性认识到实践:
理性认识到实践飞跃的意义:
1)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实践需要正确的理论作指导 2)理论回到实践的过程也是检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 实现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 1)指导实践的理论认识应当是正确的
2)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3)理论要为群众所掌握
(3)为什么实践和认识要经过多次反复和无限发展 1) 从客观方面看 2) 从认识的主体来说 3)从过程的推移来说
五、真理
1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决定的。真理的本性是主观和客观的符合,作为检验它的标准,既不是主观思想,也不是客观事物本身,而只能是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社会实践。
◇2由实践的特性决定的。实践的特点是联系主、客观的桥梁,它能把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相对照,主观同客观相符便是真理,不符合便是谬误。 2)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极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确定:任何认识必须通过实践才能检验出来
不确定:实践检验认识是一个过程,具体的实践有着历史局限性,认识的真理性有待于进一步发展着的实践检验。
2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
1)认识路线和思想路线的一致性
思想路线是指化为指导思想用用以支配行动的认识路线 认识路线是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 2)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党的思想路线:一切此实际出发 (出发点)
理论联系实际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深化) 实事求是 (核心、目的)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途径) 总之:
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我们搞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坚持实事求是,这是我们学习认识论、真理论乃至整个辨证唯物主义所得出的结论。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解放思想:指从那些落后的传统观念和主观偏见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经过研究把握事物固有的规律性,作为行动的向导。 与时俱进:指理论和实践,主观和客观保持具体的、历史的、动态的统一。 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与时俱进的实质就是不断创新
相互关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与时俱进的前提和动力
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目的和内在要求
六、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1)生产力
概念:即社会生产力,表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指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构成要素:
劳动对象 ——生产力中人的因素——是首要生产力 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
从事社会生产实践的劳动者 生产资料——生产力中物的因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虽然科学技术本身不是生产力的独立要素,但它渗透在生产力的各个基本要素中。 通过教育和训练,科学技术为劳动者所掌握,使劳动者具备必要的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科学物化在生产资料中,创造新的生产工具,可以大幅度的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和劳动对象的结合,会引起劳动对象的多样化和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