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议论文写作指导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从片段的内容可以推出该段的分论点应是“敬畏文字是一种享受”。) 【总体诊断】

由这个片段,可以看出作者将“欣赏文字”当做了“运用文字”,这是因审题不准导致选例错误。

片段二

敬畏文字是一种态度。

(分论点的提出符合命题要求,若将态度具体一些就更好。) 诗人王安石在“过”、“来”、“去”和“绿”几字中经过反复推敲,最后选择了“绿”来描写江南的春天,这才有了千古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个事实论据切合分论点,选例恰当)中国有王安石,外国有托尔斯泰。(过渡自然、简洁)盛名久负的托尔斯泰为了完成巨著《安娜·卡列尼娜》,谢绝所有访客,对佣人说:“从今天起,我‘死’了,不要让任何人打搅。”(这是工作态度,不是运用文字的态度)

两位巨匠生的时代不同,国家不同,却有着对文字相同的敬畏态度(中外例子对举,显得内容详实)。正是他们有着一丝不苟的态度,对文字无比的敬畏,才成就了千古的名篇著作。也正是有千千万万的作家都有着这样一种态度,才有一篇篇作品问世。

是敬畏文字的态度,成就千古名篇。 【总体诊断】

作者试图选用中外的两则典型事例,来证明“敬畏文字是一种态度”。这样行文显得内容较充实,思考较深刻。

在围绕观点选择事例上,第一个例子很切合。第二个例子谈的是托尔斯泰谢绝访客,这个例子的指向是多方面的:它既可以理解为托尔斯泰工作很严谨,喜欢独自思考,不想让别人打搅;还可以理解为托尔斯泰的创作态度很投入,怕灵感被打扰掉了;当然也可以理解为为了锤炼好每一个单词、一个句子,他闭门写作等。所以托尔斯泰的例子,需要调整切入口。 片段三

文字超越了符号,它留下了古人的神韵(这个总起句写得好,大气、有意味,“神韵”这个词涵盖的内容很广,既可以是某个词语的运用有神韵,也可以是作品的意境等有神韵)。幼时的我们就学习过许多文言文和古诗(作者将“文字”偷换为“文言文和古诗”,命题材料要求突出“语言运用”,而非欣赏文学作品)。从《静夜思》到《从军行》,我们领略了诗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感慨了将士们视死如归的壮志豪情,字里行间,我们除了对诗意的理解外,更能收获文字带来的心灵冲刷(具体如何表达的呢?)。文字汪洋中的奇妙组合,让文字超脱了凡尘俗气,超然于人类的精神与品格,彰显其魅力所在,这怎不叫人心生敬畏?(小作者摆脱了句首即提出分论点的窠臼,而在句尾用一个反问句,突出关键词“敬畏文字”,这种“自由写作”的写法值得肯定)

(此段,从材料里可以逻辑地推出作者的分论点是:敬畏文学作品,因为作品表达着一种品质,一种精神。) 【总体诊断】

该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强,有积累。具备写好议论文的能力,叙例、分析皆不错。但遗憾的是审题及“围绕观点选材”的能力有待提高。理由如下:作文题目是“敬畏文字”,而作者却围绕“敬畏文学作品”选材,这是其一;该题其实

11

暗含了选择“在具体语言运用中,能够表现‘严肃恭敬’态度的材料”的要求,而作者选择了表现整体意境、意蕴、精神、品质的材料,这是其二;该题目的最佳立意角度应该是“怎样敬畏文字”,而不是“为什么要敬畏文字”,这是其三。

解决办法

1.准确理解命题,确定选材类型;如,2012年中考作文题“敬畏文字”就需要采用在具体语言运用中,能够表现“严肃恭敬”态度的材料。

2.用典型真实的材料。 3.用自己熟悉的材料。学生最喜欢当下社会发展中的新鲜材料,学生最熟悉课本中的材料,学生最能整体把握自己“认知领域”(爱好范畴)内的材料,学生最能运用有专题的,经过认真梳理过的材料。

4.尽量用新颖的材料。

5.整体把握已有材料,从契合观点的角度,引用材料。一则材料,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就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但就某个具体的观点而言,引用材料只有一个最佳的契合点。

6.灵活裁剪或扩充材料。

修改示例

片段一(原“片段一”中观点与材料不匹配,故作替换)

众所周知,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减五次”,才完成了《红楼梦》这一旷世奇书的创作。

可又有谁知,单就书名,他就推敲了好多次。曹雪芹先将作品定名为《风月宝鉴》,对书稿修改一番后,改名为《石头记》,后又题名《情僧录》、《金陵十二钗》、《石头记》。书成一百回后,他又将书传阅亲友,以察效果,然后,再修改、加批、誊抄、传阅。最终于甲戌年定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突出了曹雪芹对书名的反复修改,而“反复修改”本身就是一种严肃、恭敬的态度),将原本一百回的作品删改为八十回,附带脂砚斋的批注传世(附带批注比修改更进一层,再次强调了他的态度)。这些改名、题名、加注的过程,难道仅仅只是一个作家对文字的普通修改吗?当然不是。那是“批书人泪笔加批,著书人哭成此书”。曹雪芹对文字严肃、恭敬的态度堪称文坛的奇绝。(以赞叹的语气,在段尾点名观点)

(将原片段的分论点“敬畏文字是一种享受”,改为“敬畏文字是对文字运用的一种严肃、恭敬的态度”。段内结构保持与原作一致。)

片段二

敬畏文字就要对文字持一种严肃、恭敬的态度。(点明“严肃、恭敬”的态度) 诗人王安石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是王安石反复推敲、斟酌出来的。王安石先后用了“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字,最后才选定这个“绿”字。一个“绿”字化静为动,不仅给人以色彩感,还给人以动态感。(点示一下“绿”的表达效果,可以更有力地支撑观点,这样可以是观点与材料联系得更加紧密)中国有王安石,俄国有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初发表时,托尔斯泰要求出版社将文稿交给自己校对,他常常将底稿修改得百孔千疮、不可辨识。然后叫妻子连夜誊抄,次晨,托尔斯泰又对誊抄稿重新涂改,如此反复几周或几月,才有可能定稿。有时稿子已发出了,他忽然想到还要改几个字,便打

12

电报去吩咐报馆替他修改。(叙事围绕“反复修改”展开,以突出托尔斯泰运用文字严肃、恭敬的态度)

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两位巨匠,却对文字有着相同的敬畏。正是他们一丝不苟的态度,对文字无比的敬畏,才成就了千古的名篇著作。是敬畏文字的态度,成就千古名篇。

(修改思路:将具有多方面指向的托尔斯泰改稿的例子,修改为与观点契合的例子,扣住“运用文字”扩展内容叙例。)

对应训练

1.请分析下面一段话能否证明论点,若不能,该如何修改? ... 中心论点:人无完人。

人无完人,即使是一个十分伟大的人,有时也免不了要犯错误。牛顿、爱迪生、爱因斯坦等伟人在晚年的科学研究中,都犯过很大的错误。这就说明一个人是很难做到十全十美的。

参考答案:不能。例子整体上可以支撑观点,但选用例子时,对例子的扩展不到位。具体来说,选段中对牛顿、爱迪生、爱因斯坦等伟人在晚年的科学研究中所犯的错误,没有做必要的交代,叙例过于简单,简而不明,影响了说服力。 修改示例:即使是一个伟大的人,有时也免不了要犯错误。被誉为世界上第一伟人的牛顿,晚年埋头编写神学题材著作,企图证明上帝的存在,结果一事无成;世界上发明最多的科学家爱迪生,晚年思想保守,坚持输直流电,反对输交流电,结果一败涂地;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在生命的最后十年致力于“统一场”的工作,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结果白白浪费了时间,这些事实告诉我们:人无完人。 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练习。

荀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确如此,我国古代的射箭手纪昌,为了打好射箭的基础,就先练基本功。第一步练眼睛,长久地睁着不动,直到连针尖刺到眼边都不眨一下,才练第二步。随后,每天找一个细小目标盯着看,直到把小东西看成是大东西,才去学习练射箭。经过一番苦练,他终于成为了名射手。还有晋朝的书法家王羲之,从小潜心书法,从点、横、撇、捺学起,不知练了多少个寒冬酷暑。每次练完,他都到池边洗笔,天长日久,竟把池水染黑了。试想,如果他们没有那种锲而不舍的精神,能够成为名家吗?

13

⑴请从观点与材料的关系的角度,简要评价这个议论段。

参考答案:选段的开头引用荀子的话作为观点,用“纪昌学射”和“羲之学书”的事例做论据,最后用反问句作结。但是从荀子的话中提炼的观点应是“学贵积累”,而例子“纪昌学射”和“羲之学书”的着眼点却是“苦练基本功”。虽然,“羲之学书”的事例兼有持久、刻苦的意思,但也与观点不能完全契合。

⑵请对上述材料的观点,稍作修改,使其观点与材料保持一致。

参考答案:把观点调整为“成功需要长期苦练基本功”。 3.下面是某同学的作文提纲,请补写议论文论据。 中心论点:呼唤爱心归来

开头:简述几则社会上类似“小悦悦”事件的例子引出问题,人们的爱心哪里去了? 主体部分

⑴罗列社会上的爱心例子,正面立论:爱心并没走远,它就在我们身边。

事例1: 事例2: 事例3:

⑵结合开头,展开分析:当人们的素质处在仍需提高阶段时,文章开头出现的一

幕是在所难免的;但对于这些见死不救、见义不为的现象,在道义上要进行谴责。 结尾:发出热情洋溢的倡议,让每一个人都做一个有爱心的人,让世界充满爱。 参考示例

事例1:“最美女孩”刁娜奋不顾身保护受伤的女子,用自己的身躯诠释着爱心;事例2:林秀贞用三十年爱心赡养孤寡老人; 事例3:青岛爱心群体“微尘”爱心捐款献身公益。 提示:应避免“论据并列”和“角度雷同”。

14

4.围绕观点恰当叙例

议论文中的叙例首先要高度概括。记叙文中的叙述可作详尽的描写、铺陈。但议论文中的叙述则不然,如果像记叙文那样详尽、细致地叙述,论点就会被掩盖在叙述之中,从而凸现不出来。其次,议论文的叙例要选准角度。一个材料有时隐含多种意义,可用来证明多个论点。我们叙述论据时不需要面面俱到,只需围绕观点、抓住一点展开,使论点与论据水乳交融。再次,议论文中的叙述论据与展开议论是紧密相连的,叙述例子既要为议论选好角度,还要为议论作好铺垫。 病例分析

【病文呈现】

片段一 (说明:“小悦悦”事件在2011年10月13日,网友把“2011年的冬天”戏称为“道德寒冬”)

中心论点:用勇气和善良温暖道德寒冬。

2011年10月23日傍晚5点多钟(具体的时间),烟台市的刁娜和爱人隋美正开车经过通海路富龙搅拌站附近(准确的地点)时,看见前方一名女子倒在路中,头上、身上都是血,同时痛苦的呻吟声时断时续的传来。(外貌及神态描写) (交代起因)

刁娜的心一下子被揪住了,因为这里往来车辆很多,过往的司机一不留神很可能会再次撞到这位女子,那样后果就太可怕了。担心女子会有危险,心急如焚的(此处的心理描写,可以表现刁娜急人之所急的高尚品质)刁娜和爱人隋美正毫不犹豫,立即下车营救。两人站在受伤女子前方,使劲儿打手势、大声喊话,指挥过往的车辆绕开受伤女子,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具体的行动描写展现营救的过程)在指挥的过程中,一辆飞驶而过的小轿车躲闪不及,车辆反光镜将刁娜挂倒,使她重重的摔在地上。

(陈述经过。)

最终,受伤女子得到救治。而经医院诊断,刁娜右小腿两处骨折,其中一处是粉碎性的。刁娜用“一条腿换一条命”的义举传开后,被网友冠以“最美女孩”的称号。

(说明结果。)

15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议论文写作指导

(从片段的内容可以推出该段的分论点应是“敬畏文字是一种享受”。)【总体诊断】由这个片段,可以看出作者将“欣赏文字”当做了“运用文字”,这是因审题不准导致选例错误。片段二敬畏文字是一种态度。(分论点的提出符合命题要求,若将态度具体一些就更好。)诗人王安石在“过”、“来”、“去”和“绿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dymk3cuvi4mg6283nif6msol1o4w700uy7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