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第八章 现代物理实验方法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八章 现代物理实验方法的应用

[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电磁波谱与分子吸收光谱的关系; 2、掌握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3、了解紫外光谱和质谱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4、掌握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5、能对较简单的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的谱图进行解析。

在科研中,分离得到的天然有机物或经化学反应合成的新有机化合物,都需要测定它的分子结构,因此,确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很自然变成了研究有机化学的首要任务。过去用化学方法测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是一项非常繁杂、费时的事情,甚至是很难完成的工作,因为要鉴定的“未知物”需要通过多种化学反应使它变成已知结构的有机化合物才能推导出它的可能结构。在把“未知物”变成“已知物”的过程中,往往发生结构重排或某些出乎意料之外有反应,容易得到错误的结论。例如,对胆固醇结构式的确定经三、四十年(1889-1927)的工作,获得的结构式,后经X-射线衍射法证明还有某些错误。

现代物理实验方法可弥补化学方法的不足,物理实验方法可用微量样品,如质谱通常只用几微克,甚至更少的样品(10-10g)便可给出一张满意的质谱图,在较短时间内,正确的检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现在现代物理实验方法已成为研究有机化学不可缺少的工具,应用化学反应来确定分子结构,已沦为辅助手段。

本章主要对紫外光谱(Ultraviolet Spectroscopy,简称UV),红外光谱(Infrared Spectroscopy,简称IR),核磁共振谱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简称NMR)和质谱(Mass Spectroscopy,简称MS)作一介绍。

第一节 电磁波谱的一般概念

电磁波谱包括了一个极广阔的区域。从波长只有千万分之一纳米的宇宙线到波长用米,甚至千米计的无线电波都包括在内。

10

所有这些波都有相同的速度(3*10cm/s),根据公式: 1.频率:ν=c/λ

10

ν:频率,单位Hz;λ:波长,单位cm;c:速度,3*10cm/s 波长愈短,频率愈高.

光波波长的单位很多,其换算关系为:

-7-3

1nm=10cm=10μm 频率的表示法:

⑴一种表示法为Hz,

10-715 -1

如波长为300nm的光,它的频率为ν=c/λ=(3*10cm/s)/(300*10cm)=10s

⑵一种表示法是用波数.

就是在1cm长度内波的数目.如用波数表示,则在1cm内波长为300nm的光的波数为:

-7-1

1/(300*10)=33333cm

-1

就是300nm波长的光的波数为33333cm. 2.电磁辐射能

电磁辐射是一种能量,当分子吸收辐射,就获得能量.获得多少能量决定于辐射的频率.

△E=hν

-34

ΔE=获得的能量;h=planck常数,6.626*10J.S 频率愈高,获得的能量愈大。 3.分子吸收光谱的分类

分子中有原子与电子。原子、电子都是运动着的物质,都具有能量。在一定的条件下,整个分子有一定的运动状态,具有一定的能量,即是电子运动、原子间的振动、分子转动能量的总和。

E分子=E电子 +E振动 +E转动

(或E总 =Ee +Ev +Er )

当分子吸收一个具有一定能量的光子时,分子就由较低的能级E1跃迁到较高的能级E2,被吸收光子的能量必须与分子跃迁前后的能级差恰好相等,否则不能被吸收,它们是量子化的。

Δ E分子= E2- E1 = E光子 = hν

-4

上述分子中这三种能级,以转动能级差最小(约在0.05-10ev)分子的振动能差约在1-0.05ev之间,分子外层电子跃迁的能级差约为20-1ev。 ⑴转动光谱

在转动光谱中,分子所吸收的光能只引起分子转动能级的变化,即使分子从较低的转动能级激发到较高的转动能级。

转动光谱是由彼此分开的谱线所组成的。 由于分子转动能级之间的能量差很小,所以转动光谱位于电磁波谱中长波部分,即在远红外线及微波区域内。

根据简单分子的转动光谱可以测定,键长和键角。 ⑵振动光谱

在振动光谱中分子所吸收的光能引起振动能级的变化。分子中振动能级之间能量要比同一振动能级中转动能级之间能量差大100倍左右。振动能级的变化常常伴随转动能级的变化,所以,振动光谱是由一些谱带组成的,它们大多在红外区域内,因此,叫红外光谱。 ⑶电子光谱

在电子光谱中分子所吸收的光能使电子激发到较高的电子能级,使电子能级发生变化所需的能量约为使振动能级发生变化所需能量的10-100倍。

电子能级发生变化时常常同时发生振动和转动能级的变化。因此从一个电子能级转变到另一个电子能级时,产生的谱线不是一条,而是无数条。实际上观测到的是一些互相重叠的谱带。在一般情况下,也很难决定电子能级的变化究竟相当于哪一个波长,一般是把吸收带中吸收强度最大的波长λmax(最大吸收峰的波长)表出,电子光谱在可见及紫外区域内出现。

第二节 紫外和可见光吸收光谱

1.紫外光谱及其产生 ⑴紫外光的波长范围

紫外光的波长范围为4-400nm。

200-400为近紫外区,4-200nm为远紫外区。

由于波长很短的紫外光会被空气中氧和二氧化碳吸收,研究远紫外区的吸收光谱很困难,一般的紫外光谱仅仅是用来研究近紫外区的吸收。 ⑵紫外光谱

当把一束光通过有机化合物时,某一波长的光可能吸收很强,而对其他波长的光可能吸收很弱,或者根本不吸收。当化合物吸收一定波长的紫外光时,电子发生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光谱叫做紫外吸收光谱,简称紫外光谱。 ⑶电子跃迁的种类

在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由于化合物的价电子有三种类型,即ζ 键电子、π 键电子和未成键的 n 电子,在电子吸收光谱中,电子跃迁主要是经下三种。

*

①ζ-ζ跃迁

*

ζ电子是结合得最牢固的价电子,在基态下,电子在成键轨道中,能级最低,而ζ

*

态是最高能级。ζ-ζ跃迁需要相当高的辐射能量。在一般情况下,仅在200nm以下约~150nm才能观察到,即在一般紫外光谱仪工作范围之外,只能用真空紫外光谱仪才可观察出来(在无氧和二氧化碳的情况下)。所以测紫外光谱时,常常用烷烃作溶剂。 ②n电子的跃迁

n电子是指象N,S,O,X 等原子上未共用的电子。它的跃迁有两种方式。

*

第一种方式:n-π跃迁

*

未共用电子激发跃入π 轨道,产生吸收带,称为R带(基团型的,Radikalartig德

*

文),由n-π引起的,在200 nm以上。

*

如:醛酮分子中羰基在275-295nm处有吸收带,为C=O中n-π跃迁吸收带。

**

第二种方式是n→ζ跃迁,这种跃迁所需的能量大于n-π,故醇醚均在远紫外区才出现吸收带。~ 200nm。如甲醇λmax183nm。

*

③π→π跃迁

*

乙烯分子中π电子吸收光能量,跃迁到π轨道。吸收带在远紫外区。

*

当双键上氢逐个被烯基取代后,由于共轭作用,π→π能级减小。吸收带向长波递增。

4

由共轭双键产生的吸收带称为K带,其特征是摩尔消光系数大于10。在近紫外区吸收,CH2=CH2 λmax162nm,CH2=CH-CH=CH2 λmax217nm。 2.Lambert-Beer定律和紫外光谱图 ⑴Lambert-Beer(朗勃特-比尔)定律

当我们把一束单色光(Io)照射溶液时,一部分光(I)通过溶液,而另一部分先被溶液吸收了。这种吸收是与溶液中物质的浓度(c)和液层的厚度成正比的。这就是

Lambert-Beer定律。透射光强度(I)和入射光强度(I0)之比,即I/I0为透射比。LogI/I0为透光率,A=- LogI/I0为吸光度(吸收度);c:溶液的摩尔浓度(mol/L)L:液层的厚度,单位cm;

ε:摩尔消光系数。从理论上说,ε的大小表示这个分子在吸收峰的波长可以发生能量转移(电子从能位低的分子轨道跃迁到能位高的分子轨道)的可能性。

43

ε值大于10是完全允许的跃迁,而小于10跃迁几率较低,若跃进迁是禁阻的,ε值小于几十。

当c为百分浓度时,ε为百分消光系数,以表示。

⑵紫外光谱图 以吸光度或消光系数(ε或logε)为纵坐标,以波长(单位nm)为横坐标作图得到的紫外光吸收曲线,即紫外光谱图(纵坐标常常用ε或logε)。

第八章 现代物理实验方法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第八章现代物理实验方法的应用[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电磁波谱与分子吸收光谱的关系;2、掌握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的基本原理和应用;3、了解紫外光谱和质谱的基本原理和应用;4、掌握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5、能对较简单的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的谱图进行解析。在科研中,分离得到的天然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dyei207vu8qp211380t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