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发展现代技工教育的当务之急
作者:臧广珍
来源:《职业·下旬刊》 2015年第4期
文/臧广珍
摘?要:教师是发展技工教育的重中之重。本文以辽宁为例,分析了当前技工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并从两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意见。
关键词:技工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导向和扶持
近年来,我国技工教育事业取得了稳步发展,技工院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得到了稳步提高,培养出大批技能型人才,在促进就业和服务社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技工教育的直接参与者,技工院校教师在促进技工教育发展过程中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当前部分地区的技工院校,存在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师资流失严重、“双师型”教师待遇低、能力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笔者认为,当前,加强技工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成为发展技工教育的当务之急,提升技工院校师资水平能力和构建优秀教师队伍,是当前各地区、各学校的首要任务。
一、技工院校师资队伍现状
以辽宁为例,从1946年创办第一所技工学校开始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技工院校规模已达到400多所,为促进辽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技工院校在优胜劣汰中,逐步完成了整合。虽然当前全省技工院校不足200所,但技工院校的规模、设备设施、教学方式却有了明显改观,对技能人才的培养能力和层次都有了显著提升。然而,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之时,技工院校师资流失现象却不容忽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迫在眉睫。
从表1可见近10年来辽宁省技工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2005年至2009年,教师总量趋于平稳,理论教师有少量增加,增幅低于6%,且理论教师的专业技术职称级别提升较大,5年增幅达到17.6%,实习指导教师总量下降数量较大,下降幅度为15.4%,实习指导教师职业技能资格有所提升。由此可见,在这5年中,全省技工院校比较注重教师专业技术能力的提升,整体教学能力和教师素质上了一个新台阶。2009年至2014技工院校教师队伍状况不容乐观,教师队伍人员数量呈现了下降势头。与2009年相比,技工院校教师减少了14.4%,其中,理论教师减少13.5%,特别是实习指导教师比2009年也减少了17.6%,令人担忧。
通过对部分技工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发现,目前技工院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待遇存在差异,教师流失现象严重。从教师去向看,有被本地区高职高专院校挖走,其待遇远远高于技工院校;有被发达省份技工院校挖走,也是因为待遇水平差异;有被企业挖走,企业可以自主制定待遇标准,激励机制灵活。值得注意的是,被挖走的基本上都是学校的顶尖骨干教师。
二是教师流动渠道不畅通。政府部门主办的技工院校,都是按照事业单位管理制度管理,受事业单位编制限制,需要的教师进不到编制内,留不住人,不需要的或者不适应学校发展需要的人又出不去,导致聘用教师多,其工资支出占用了学校的有限办学经费。
三是培训提升机会少,专业知识陈旧。由于技工院校经费紧张,除了国家示范校以外的技工院校,多数学校没有教师培训经费。而省市教研机构在同级财政中又没有专项经费列支,理应组织开展的技工教师培训工作因经费无法解决而不能开展。有的学校专业课教师多年没有学习进修机会,其知识陈旧,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四是缺少“双师型”教师。单从实习指导教师数量和理论教师数量比例上看,就不难看出“双师型”教师的匮乏程度,实习指导教师和理论教师数量的比例呈逐年下滑趋势,2005年为 37.5%,2009年为29.6%,2014年为28.2%。
五是实习指导教师流失严重。从表1可以看出,实习指导教师流失情况十分明显,2005年为2064人,2009年为1724人,2014年为1421人,10年下降幅度为68.8%,流失率为31.2%。
总之,加强技能人才培养,需要有一支数量足、素质高,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的教师队伍,重视和加强技工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势在必行。
二、对策和建议
1.建立校企合作的新型教师队伍
技工院校在学生培养模式上,要积极倡导校企合作,使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增加对生产岗位的认知度,了解生产工艺,体验企业工作要求,促进其快速成为合格的劳动者。那么教师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能否扮演好教师和师傅的角色,还应该从教师自身能力提升上下功夫,要将教师交流使用纳入校企合作指导内容之中。
一是技工院校的专业课教师要积累企业工作经历,不论是理论教师还是实习指导教师,都应该定期到相关企业顶岗工作一段时间,全面了解企业生产与技术的变化,以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
二是校企合作双方要对教师资格达成共识,有条件的企业可派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承担部分教学工作,提升校企合作的内涵。
三是技工院校要广泛吸纳有企业工作经验的双师型人才,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的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
2.发挥职能部门在师资队伍建设中的导向和扶持作用
(1)建立教师进修培训的常态机制,制定教师培训规划。技工院校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技能人才,因而教师必须提前一步掌握新知识、新材料、新技术,与行业的技术发展同步。技工院校的行政主管部门,应该制定技工院校教师培训进修的工作规划,并形成常态机制,协调财政部门将教师培训进修支出列入财政预算,促进教师能力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只有国家示范校在专项经费中有列支,但也没有形成常态。
(2)搭建教学成果交流平台,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教师是技工教育第一线的实践者,是技工教育的主力军,他们对教育对象和教学研究具有最为直接深刻的体会和经验。搭建教师教学交流平台,有助于发挥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传播优秀教师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通过共同研讨国内国际职业教育和生产技术方面的前沿信息、知识和做法,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水平,提升技工院校办学层次,扩大技工院校的影响力。同时能够激发技工院校教师的工作热情,促进技工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进而增强技工院校的办学活力,促进其良性发展。
(3)增强人事管理和收入分配的自主权。就辽宁而言,高级技工学校和技师学院80%以上是政府部门主办的,人员编制、收入分配按事业单位管理。对此,技工院校应该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依法依规制定章程和制度,逐步完善治理结构,尽快提升治理能力。政府部门应该根据技工院校发展要求,特事特办,给予院校必要的人事管理权限,对选聘专业教师给予绿色通道,促进技工院校师资队伍建设。
收入分配改革是一个敏感话题,也是一个关系个人价值认同和改善生活质量的具体问题。建立能够体现技工院校办学和管理特点的绩效考核与分配制度,是技工院校留住骨干教师及专业带头人的重要措施之一。如不突破当前的薪酬政策框框,技工院校急需的双师型、大师型的专业教师,就会不断流失,更不能吸纳所需人才。
技工院校的发展,急需科学的人事管理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作支撑,提高技工院校教师待遇,增强学校的自主权是未来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张福珍,王义智.应用职业技术教育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1.
[2]宋海涛,李婉琳.国外职业教育[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辽宁省技工培训教学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