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当前我国高校博士毕业生保持了较高的就业率,绝大部分博士毕业生选择了签约就业,继续深造的比例有所提高。与国外相比,我国博士毕业生在学术和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向上流动的比例偏低,流向非高校的各类事业单位的比例较高,流向工业部门的比例虽不高但流速较快。博士毕业生在就业区域选择上,呈现出以属地为圆心向周边地区递减的格局和态势。博士人才的环流过程中,东部和西部地区为博士人才净流入地,中部地区承担着同时向东部和西部地区高校输出优秀生源的角色,博士人才回流的比例较低。我国大学应进一步优化学术环境,提升学术职业的吸引力,提高博士研究生在学术内外部门从事科研的能力和水平。中部省份应主动招揽区域科教中心溢出的博士毕业生,积极联络和吸纳本省籍博士毕业生回流就业。
关 键 词
博士研究生;学术溢出;就业流动;职业选择
一、引言
近两年来,我国博士生就业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博士生教育和学术系统内部来看,国家和地方“双一流”建设方案的出台,极大地刺激了各大学招揽高层次人才的积极性。在高等教育系统外部,受国外贸易环境恶化与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增加等不利因素影响,国内城市加速国内经济转型升级,不断提高人
才竞争力。从2017年开始,以广州、深圳、天津、杭州、南京、武汉和西安等为代表的众多一、二线城市制定一系列人才引进政策,向博士毕业生抛出橄榄枝。学术内外劳动力市场需求的扩大,一时间使得博士毕业生成为了劳动力市场中的“香饽饽”,博士研究生的就业去向不仅成了影响个体和家庭的重要决策,而且受到学术界、产业界、政府、属地和生源地等众多利益相关者的关注。 博士生就业是一个持久不衰的议题,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博士生培养规模的快速增长和知识经济的兴起,引发了国外大量关于博士生就业去向的调查研究。例如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起的博士学位获得者调查(Survey of Earned Doctorates),英国开展的毕业生项目(UK GRAD Programme),以及经济合作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欧洲统计局共同组织了博士学位获得者职业生涯项目(Project on Careers Of doctorate Holders)等。在我国,2008年蔡学军等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和原人事部等部门的委托对博士毕业生的就业发展状况与趋势进行了调查,此后还有许多研究者利用高校发布的就业质量数据报告对研究生的就业状况进行了分析。而相关调查和研究的结论大同小异,国内外博士毕业生的去向都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博士学位与学术职业的解耦已成定势,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到工业界、政府和公共事业管理部门就业。本研究无意重复或验证这一结论,而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当前博士毕业生职业选择、地域选择的流动状况。并将其置于学术迁移、区域发展机会与平等以及国际比较等维度中,分析博士毕业生就业流动所显现的教育意涵和政策价值。 鉴于当前在国家层面尚无博士生就业态势和流动的整体数据,笔者选择2018年教育部直属高校的博士毕业生就业数据作为样本,考虑到教育部直属高
校历年博士毕业生约占全国博士毕业生总数的60%,高校性质涵盖了综合性、理工类、财经类、师范类和人文艺术类等多种类型,因此样本数据具有较好代表性。研究将首先对博士毕业生就业选择的整体状况与态势进行说明,然后分别对职业选择和地域选择等过程中的流动特征进行分析,最后从学术职业发展、区域发展均衡和城市引才策略等角度展开讨论。
二、博士生就业选择的整体状况与态势
在当前旺盛的高层次人才市场需求下,博士毕业生保持了较高就业率,根据各校公布的博士毕业生就业率数据来看,2018届毕业博士生的整体就业率约计达到97%。以平均就业率为基准线,本研究将其划分为四个区间,其中就业率超过99%的学校有13所,像上海外国语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央音乐学院等行业特色高校的就业率达100%,其他高校也基本都是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和行业知名大学,如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和北京邮电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超过平均就业率且低于99%的高校达到21所,分布在该区间的高校主要为理工类、财经和政法类高校以及部分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如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等;就业率处于95%~97%区间的高校共计12所,主要包括京沪的人文师范类大学和其他地区的高水平大学;最后就业率低于95%的高校共有8所,主要为师范类、农林类以及中南地区的高校。(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