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王学广
来源:《成才之路》 2014年第1期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对于教师来说,在教学中能够正确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我是一名教平面设计专业的中职教师,下面就我在教学中的一点经验与大家交流一下。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成“互教式”的教学氛围
有句古话说得好: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互教式”的教学方式恰好体现了古人所说的“教学相长”。下面,我先给大家讲一个发生在美国的真实故事,可以让大家体验到这种教学方式的力量。在一个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上,语文老师正在给同学绘声绘色地讲课。突然,有一位小女孩举手示意,她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告诉老师:“您黑板上好像有个单词拼写错了。”老师回头看了一下,发现果然拼写错误。然后,这位老师当场就把错误改正过来,并没有为自己的错误找借口。并告诉大家:非常感谢这位同学,因为她帮助老师发现了一个错误,她不但拼写掌握得好,而且还很有勇气。终于,过了若干年,这位女孩子成了美国当地一位知名的女作家。每当回忆起这段往事,她都会特别感激当年的老师,正是老师的一句话,使得她信心倍增,凭借着对自己坚定的信念,终于成就了自己。这位老师使用的就是这种教学方式“互教式”,即:不但教师可以教学生,学生也可以教学生、甚至可以教老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先告诉学生:“老师在演示的时候,一定要认真看,看有没有更好更简单的方法,如果有,一定要告诉我。”在此过程中,有些学生真的提出了良好的建议,我当面进行了表扬,既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也有利于自己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真是一举多得。采用这种方式的老师,应该有这样的理念:师生是平等的,每个学生身上都有别人甚至老师也不具备的长处和优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具备一双“慧眼”,专门来发掘和欣赏学生们的优点,表扬并鼓励他们,然后请他们去教给别人。
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和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沟通
有效的心理沟通是教师成功教学的前提和保证, 教师要经常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想法,这对抓住学生的心理、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非常必要。与此同时,教师还要经常告诉学生自己下一步的安排,自己的教学目的和想法, 同时有针对性地了解学生对自己教学安排的看法和意见,并作及时调整。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自主性,使教师的教学计划能够顺利完成,并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三、运用情感教学的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发展学生积极的情感,帮助学生克服消极的情感,从而使学生以积极的学习态度增进学习效果。所以,教师对学生实行必要的“情感投资”,用关心和爱心来温暖学生、感化学生、教育学生,使学生对学习、对教师充满感情,这样才能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变得想学、爱学、会学,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之,在现代教学体系中,教师自身的心理学知识是开展良好教育的基础,有效的心理学教学思维是成功教学的关键所在。
(河北省冀州市职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