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统编人教2024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高中人教版新教材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二、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论述题

2. “康乾盛世”

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一种历史观,又称为整体史观。这一史观要求从全球整体的大视角去研究世界历史。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考察历史,全面探讨世界历史各个时期的时代特征、发展主流和总体趋势,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关联和渗透。

试以全球史观来论述“康乾盛世”。(要求:观点明确,用史实阐述;不少于300—400字)

【答案】从横向比较的角度指出康乾盛世只是“落日的辉煌”。 【解析】 【详解】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题的基本思路是:首先,认真阅读材料,明确全球史观的概念;然后,依据所学知识从全球史观的角度来论述“康乾盛世”,要求观点必须明确,史实准确,逻辑清晰,而且不少于300—400字。“观点”,全球史观要求从全球整体的大视角去研究世界历史,康乾盛世时期西方正在实现社会转型,从全球史观的角度来看,所谓康乾盛世只是“落日的辉煌”。“论述”,依据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中西对比进行论述即可。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董仲舒是汉代的第一大儒,封建社会理论大厦的设计师和建筑师,封建社会初期的有建树的思想家,同时,他还是汉代的第一大教育家。以上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方面。不过,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也包含了神秘主义的、形而上学的东西,特别是作为封建地主阶级的意识形态,其维护封建专制和压抑人性的方面,始终是消极方面,特别是到封建社会的后期,便日益走向了阻碍社会前进的反动方面。

——王永祥《董仲舒评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董仲舒的主要思想加以评析。(要求:对董仲舒思想持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结合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答案】观点一:赞成董仲舒思想。

史实依据:统一是中国发展的主流,“春秋大一统”思想可以为实现今天祖国的完全统一提供理论支撑;董仲舒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有利于专制统治的长治久安;“五常”思想推崇仁义礼智信,可以改造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弘扬。

观点二:反对董仲舒思想。

史实依据:“春秋大一统”思想充满唯心色彩;“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禁锢了人们思想,扼杀了人们的聪明才智,不利于学术文化的自由发展;“天人感应”学说宣扬了“君权神授”;“三纲”思想充满专制等级色彩。

观点三:对董仲舒思想应该一分为二地客观评价。史实依据:可以参考上面两个观点。 【解析】

本题考查对董仲舒思想的评价。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在回答时,首先要表明观点,如果是赞成主要从其思想有利于社会发展、政局稳定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角度分析;如果是否定则从其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禁锢了人们思想, “天人感应”学说宣扬了“君权神授”,“三纲”思想充满专制等级色彩的角度进行分析,也可结合上述材料一分为二地全面分析。

4.材料:下表分别归纳了部分西欧启蒙思想家和中国思想家的言论。 西欧启蒙思想家 孔子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礼义生而制法度。法者,治之端也。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君者,国之隆也,父者,家之隆也。 言论 中国思想家 言论 当高卢、日尔曼和英吉利以及整个北欧沉伏尔泰 沦于最野蛮的偶像崇拜之中时,庞大的中华帝国政府正培养良俗美德,制定法律,它在伦理道德和治国理政方面堪称首屈一指。 荀子 孟德斯鸠 最好的而又最自然的秩序,要让最明智的卢梭 人来治理群众,要能确定他们治理群众真是为了群众的利益,而不是为了自身的利益。 要让人不能滥用权力,制度安排必须让权力制约权力。 梁启超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政为民政、政由民出、政以为民。 陈天华 欲救中国,惟有兴民权,改民主,而入手之方,则先之以开明专制,以为兴民权、改民主之预备,最初之手段则革命也。 国人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立法权属于全体人民,国家的主权属于人康德 民,而每个人只有服从自己的立法才是自由的,只有在服从立法的前提下,作为公民才是人人平等的。 陈独秀 民,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思想言论之自由,某个性之发展也,法律之前个人平等也。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论题:中西方交流推动彼此文明发展。

阐述:西欧启蒙思想家通过传教士翻译的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了解中国古代伦理道德和治国理政的思想,并把这一思想作为抨击欧州封建君主专制和天主教统治的武器,促进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积极传播西方的民权与立宪思想,推动了维新变法的发展。辛亥革命前夕,以陈天华为代表的革命思想家们从西欧启蒙思想中吸取民主革命思想并大力宣传,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等人宣扬民主与科学,给国人进行了一场思想启蒙教育,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解析】

本题属于开放题型,依据材料表格信息从中西文化交流提取任意一个作为论点,如“中西方交流推动彼此文明发展”等;论述依据材料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从西欧启蒙思想家通过传教士翻译的中国古代儒家经典,、戊戌变法时期、辛亥革命前夕以及新文化运动时期如何传播西方思想以及改造中国思想进行分析;最后从结论角度进行总结说明即可。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入世是指步入社会和投身社会。著名教授樊和平先生认为,人生的安身立命,需要一种良好的人文素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具有“血缘、情理、入世”三大基本要素,构成传统文化与现代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政治思想到伦理思想,乃至人生哲学,无不体现着一种积极的入世精神。中国古代士人都是在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传统下成长起来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入世思想是大多数古代士人共同的人生目标,而“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互补的人生价值取向则是他们共同的心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就成为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古代士人的人生哲学。

——摘编自刘恒山《儒家入世精神及现代价值》等

解读材料,围绕儒家文化的“入世精神”提炼出一个观点,并运用中国思想文化史的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答案 观点:儒家文化的入世精神,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改革精神;儒家文化的入世精神,体现出了个人与社会,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高度统一;儒家文化的入世精神,反映了儒家学者关心现实,关心民生,爱国忧民的政治情怀。(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亦可)

示例:观点:儒家文化的入世精神,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改革精神。

论述:春秋战国时期,面对“礼崩乐坏”的局面,孔子在政治上主张“克己复礼”,实行“仁政”,恢复周礼,重建社会等级制度;在人际关系上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宽恕与和谐。体现出了儒家思想直面社会变革、积极入世、力图改造社会的政治主张。后世的孟子、董仲舒和朱熹的思想都继承了这一传统。

总结:儒家文化的这种入世精神反映出士人协调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政治追求。

【解析】

本题要求围绕儒家文化的“入世精神”提炼出一个观点,并运用史实加以论述。据材料“步入社会和投身社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并结合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知识即可提炼出一个观点加以论述。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观点可以多元化,例如:入世精神,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改革精神;入世精神,体现出了个人与社会,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高度统一等。注意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即可。

6.尊崇伦常

前据南京留守黄兴电陈:民国肇造以来,年少轻躁之士,误认共和真理,以放恣为自由,以蔑伦为幸福。纲纪隳丧,流弊无穷。……本大总统深惟中华立国,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人道之大经。政体虽更,民彝(指人与人之间相处的伦理道德准则)无改。盖共和国体,惟不以国家为一姓之私产,而公诸全体之国民。至于人伦道德之原,初无歧异。……自顷以来,人心浮动,于东西各国科学之精微,未能通晓,而醉心于物质文明,以破个人道德。

……抑知立国各有本末,岂能举吾国数千年之嘉言懿行,一扫而空。……若任其自然,则五季之荡无法纪,复见于今,必为人类所不容,环球所共弃。言念及此,忧心如焚。为此申明告诫,须知家庭伦理、国家伦理、社会伦理,凡属文明之国,靡不殊途同归。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乃人群秩序之常,非帝王专制之规也。

当此存亡绝续之际,惟愿全国人民,恪循礼法,共济时艰。本大总统痛时局之阽危,怵纲纪之废弛,每念今日大患,尚不在国势而在人心。苟人心有向善之机,即国本有底安之理。

——袁世凯《通令国民尊崇伦常文》节选(民国元年九月二十

日)

问题:

(1)联系所学知识,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了哪些革除“旧染污俗”的政令? (2)概括《通令》中所指民国以来“纲纪隳丧,流弊无穷”的原因。 (3)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这一《通令》的颁布? 【答案】(1)剪发辫、易服饰、改称谓、废跪拜、禁缠足、倡女权

(2)年少轻燥之士,误认共和真理,以放恣为自由,以蔑伦我幸福;醉心于物质文明,未能通晓东西各国科学之精髓;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吾国数千年嘉言懿行,一扫而空。 (3)本大题采用分项评分方法。评分观察的要素是:观点、史实、论述、组织。 评分项一:观点

水平1:既能从民国初年社会转型的视角,分析透视辛亥革命以来,民主共和思想对传统儒家道德的冲击影响,又能在更大的时间跨度上,结合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东西方文化观念交流碰撞这一主题,审视通令出台的历史必然性(背景:辛亥革命所带来的社会变革、西方工业文明的强势冲击、传统伦理道德对于社会秩序具有安定作用)。通令反映了帝制推翻、中国道统遭到严重冲击、人心浮动时刻,以袁世凯为代表的传统政治势力的保守一面,折射出社会转型时期新旧观念的激烈冲突。《通令》对社会现状的指斥有一定的

统编人教2024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高中人教版新教材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

二、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论述题2.“康乾盛世”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一种历史观,又称为整体史观。这一史观要求从全球整体的大视角去研究世界历史。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考察历史,全面探讨世界历史各个时期的时代特征、发展主流和总体趋势,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关联和渗透。试以全球史观来论述“康乾盛世”。(要求:观点明确,用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dqq67sifi570pk9t8239nplx1m54t00akf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