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下载与阅读!
袁隆平的卓越贡献。 四、全文小结归纳 五、写作练习:
请大家将本则通讯改写成一则消息,要求四百字左右。 提示:
通讯与消息的区别:
1、通讯报道的事实比较详尽,完整,而消息则是简略的概述 2、通讯比消息更具形象性、生动性,所以也更具感染力 3、通讯文体比较自由 4、通讯主题鲜明,结构完整 5、表现手法不同 6、通讯较消息的时效性差
举例说明人物简介的写作(课件展示):
概念:人物简介是我国各个行业在简单介绍先进集体中的每个先进人物,或英雄、模范人物时,所使用的文体样式。 写作格式: (1)标题
介绍单个人的标题,可用《***简介》;介绍集体的标题,可在人物简介前边加上单位名称,如《中国女排运动员简介》。 (2)正文
正文的内容有:被介绍的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突出贡献、获得的荣誉称号等。写作时要把上述材料按先后次序写进简介中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下载与阅读!
去。在介绍完人物的情况之后,必要的可以写一半句歌颂、赞扬的话。对其贡献作出评价,以表明作者的态度。 写作要求:
写作以前,要对被介绍的人物的一般情况有所了解,而且所用材料要真实可靠。 例文:
中国女排教练简介
袁伟民江苏人,今年42岁,在60年代和70年代曾是中国男排的优秀二传手。1976年他担任中国女排主教练,后根据现代排球的发展趋势和中国运动员特点,他把欧美式的高举强攻和亚洲式的快速多变结合起来,经过努力,使这支队伍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独特打法,终于登上了世界排坛的高峰。本届世界杯赛他获得了“最佳教练员奖”。 邓若曾四川人,今年45岁,过去也是中国男排的一名优秀运动员。现在是中国女排的副教练。虽然他开始打球的历史比袁伟民早,但丝毫不计较个人得失,全心全意地配合袁伟民搞好训练工作。他对运动员既严格又亲切,常常用自己的切身体会,鼓励她们不忘重任在肩,自觉磨练意志和提高球艺。 附:袁隆平访谈录 “我的体验就是八个字”
记者:回首过往,在您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以前,长达数十年的艰难岁月里,您的人生信条是什么?有没有所谓成功的“捷径”或者“秘诀”?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下载与阅读!
袁隆平:什么秘诀、信条,我倒是很少去琢磨这一套。我只是一个普通的科技工作者,没有那么多的传奇。不过令我感受最深的一些体验肯定还是有的,大概就是这八个字:知识、汗水、灵感、机遇。这几个字是我几十年生活工作的总结。
记者:什么促使您把研究杂交水稻作为了自己终身从事的职业? 袁隆平:从1953年到1966年,我在安江农校一边教课,一边做育种试验,每年都到田间去选种,就是从植株中筛选具有稳定遗传优异性状的品种。1960年,我在田里偶然发现一株“鹤立鸡群”的稻株,穗大粒多,结实饱满。第二年我把它种下去,精心培育,希望有个好收获,不料大失所望。长出的稻子高的高,矮的矮,穗子大小不一,参差不齐,让人心灰意冷。那天,我坐在田埂上仔细搜索所学过的科学知识,反复寻思失败的原因。后来分析推断,第一年选出的是一株“天然杂交稻”,不是纯种,因此第二年遗传性状才会出现分离。但如果按照那株“天然杂交稻”来折算,粮食亩产可以达到1000多斤——这在60年代初期可是了不起的奇迹啊!我灵感突发地大胆设想:既然水稻有杂种优势,为什么非要选育纯种呢?从此,我选定了水稻雄性不育的研究课题,致力于杂交水稻的育种。
记者:在研究杂交水稻的过程中,困难主要来自哪些方面? 袁隆平:如果没有困难,那就不叫做科学研究了。在最艰难的关头,一定不能轻易放弃。我那个年代的情况比较特殊。那时有“左”的路线的干扰,有天灾,有同行的嫉妒,但最大的障碍还是来自传统遗传理论的巨大阻力。当时的权威学者和权威学说认定:搞杂交水稻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下载与阅读!
研究不可能有前途,这是对遗传学的无知。在种种“权威”的压力面前,我坚信:真正的权威永远来自实践。有三件事对我的鼓舞特别大:一是杂种第一代有杂种优势的现象;二是1960年发现的“天然杂交稻”也表现了明显的杂种优势;三是糯稻田中的“公禾”就是天然的籼粳杂种,也显露出明显的杂种优势。这些都是自然界反复出现的铁般事实啊!为什么有些人却偏偏要盲从“权威”,对此视而不见呢? 在传统理论的阻力和束缚面前,只有靠实践去检验,去创新。在创新中“知识”尤其重要。有知识,并得以不断积累更新,是创新重要的基本条件。有了知识,又不吝惜汗水,发奋努力,才会激发创造的欲望,产生好的灵感。还有,机遇也不应该忽视,任何一项事业的成功都离不开良好的机遇。
“我现在还不明白负负为什么会得正”
记者:您在求学时代默默无闻,学业成绩也并不十分突出,30岁过后大器晚成,现在更是成为了世界级知名科学家。那么您如何看待自己并不显赫的青年时代?
袁隆平:学生阶段,我确实是成绩平平,不追求考高分。青年时代积累知识,打好基础,以后的人生将会受益无穷。但我认为终身学习、积累知识是一辈子的大事情,非一朝一夕之功,不能够太性急。我小时候完全是凭爱好、凭兴趣读书,把问题理解了也就心满意足了,不像成绩好的同学有那么多的抱负。不过那时我喜欢动脑筋想,喜欢动手做,不知不觉间也培养了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武汉博学中学(武汉第四中学前身)读书时,我对英语、体育很感兴趣,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下载与阅读!
这两门功课成绩也就比较突出。我小时候最喜欢游泳,在湖北省运动会上还代表母校获得过两块游泳银牌呢。这些为我后来从事科研打下了良好的体魄和语言的基础。但那时我的数学成绩特别差,经常请教同桌的林华宝同学(现在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那时的数学底子没打好,现在后悔莫及啊!说实话,我现在还搞不清楚负负为什么会得正。去年在北京,我还特意向数学家吴文俊先生请教了这个问题呢!(笑)
记者:凭兴趣学习的习惯是否一直延续到了您的大学时代,甚至是踏上工作岗位以后?
袁隆平:读大学时,记得学校给我的评价是这样的——爱好:自由;特长:散漫。我最怕别人给我念紧箍咒。解放初期学苏联,学校里实行五分制。说实话当时我不太喜爱功课,奉行的准则是“三分好三分妙,不贪黑不起早,不留级不补考”。学习重天分,每个平凡的人其实都有他的天分,天分所在也就是自己最好的发展方向。打个比方,我从小喜欢学语言,也有一些语言天赋。抗日战争期间随父母四处迁徙,不费大力气就学会了很多种方言,如重庆话、南京话、武汉话、长沙话等等。对不同语种的外语也有较强的识别能力,比如俄语里的卷舌音“Р”我就发得很准确。还有,在菲律宾、日本等国家的同行英语发音时有很大差别,我能很快适应这些差异,和他们进行交流。语言的天赋,对我从事研究工作有很大帮助。
1953年,我大学毕业来到湖南安江农校任教,开始明确自己的主攻方向。“教然后知不足”,感觉到以前学得不扎实。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