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文论专题》2028-2029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250)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粱启超“薰浸刺提”说对文艺社会作用的阐释,侧重于文艺作品的美感特征与接受者审美需求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其对文艺的审美特征的探讨,是对( )的一种“放大”研究。
A. 司空图“韵味”说 B.庄子“言不尽意”说 C.孔子“兴观群怨”说 D.严羽“妙悟”说
2.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文论发展的高峰期,其间曾先后出现过文论史上的若干个“第一”,下面选项中正确的是( )。
A. 第一部诗话——曹丕的《诗品》,第一部创作论专篇——陆机的《文赋》 B.第一部文论专篇——曹丕的《典论·论文》,第一部文论巨制-《文心雕龙》 C.第一部创作论专篇——钟嵘的《文赋》,第一部文论专篇——曹丕的《典论·论文》 D.第一部创作论专篇——陆机的《文赋》,第一部诗话——钟嵘的《诗品》 3.《沧浪诗话》最大特色便是以( )喻诗。
A. 禅 B. 儒 C.释 D.道
4.“才”、“胆”、“识”、“力”是诗人创作必备的主体性要素,叶燮认为,四者之中,“识”处于( )的地位。
A.配合和中介 B.支配和协领 C.从属和边缘 D.核心和主宰
5. 小说完全拥有了现代品质,应该属于( )时代。
A.明清 B.宋 C.唐 D.汉
6.王国维美学观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强调美的超功利性,( ),宣扬美对生活苦难的解脱性。
A.强调美的教育性 B.突出美的形式性 C.突出美的社会作用 D.强调美的政治性
7.在《美学》中,黑格尔将( )艺术看作是属于诗的门类下“戏剧体诗”的一个具体类别。
A.正剧 B.喜剧 C.悲剧 D.悲喜剧
8.韦勒克、沃伦认为文学作品有四个层面:即( )层面、意义层面、意象和隐喻层面以及由象征和象征系统构成的“世界”或“神话”层面。
A.形象 B.声音 C.画面 D.历史
9.伊瑟尔与( )一道曾被誉为接受美学的“双子星座”。
A.姚斯 B.胡塞尔 C.海德格尔 D.伽达默尔
10.弗洛伊德在他的早期研究中将人的心理状态或心理结构分为三个层面:意识、前意识、( )。
A.理性意识 B.浅意识 C.感性意识 D.潜意识
二、简答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
11.简要概括金圣叹小说理论关于人物论的主要思想。
答:首先,成功塑造人物性格是小说创作的首要任务和取得艺术成就的根本标志。 其次,小说人物还应该是个性化、性格鲜明的。 再次,小说还应注意如何去表现人物性格的问题。 12.怎样看待刘勰关于文学的发展问题?请简要说明。
答;文学不可能在一种封闭的状态下发展,政治的盛衰、社会的治乱等外界生活场必然会影响到作家的生活、思想和情感,这是文学发展的客观动因。 (1)政治的盛衰对文学演变产生重要影响。
(2)时风与社会心理的变化往往也影响文学风格的变化。 (3)学术文化思想对文学的发展亦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和作用。 13.韦勒克、沃伦认为科学语言与文学语言有哪些区别?请简要说明。
答:韦勒克、沃伦认为科学语言是“直指式的”:“它要求语言符号与指称对象一一吻合”,同时这种语言符号“完全是人为的”,它可以被相当的另一种符号所代替;以及它是“简捷明了的,即不假思索就可以告诉我们它所指称的对象”。此外,“科学语言趋向于使用类似数学或符号逻辑学那种标志系统”,即它追求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字”。
与科学语言比较起来,文学语言则显现出如下特点: 第一,多歧义性。 第二,表情意性。 第三,符号自具意义。
三、论述题(每题22分,共44分)
14.司空图关于诗歌“韵味”的审美内涵具体表现为“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结合下面提供的王维诗歌的片段,简单阐释司空图的“韵味”说。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终南别业》)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辋川闲居》)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汉江临汛》)
答: 诗歌的形象要具体、生动、不浮泛,仿佛是读者可以触摸得到的,亦即“近而不浮”; 在具体、生动、可感的形象中还要有丰富的蕴藉,所抒发的情感含而不露,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能让读者愈读愈有发现,愈读愈有味道,亦即“远而不尽”。
这些诗句所表现的情景是不同的,但其共同的特点是;景物具体、鲜明、生动,仿佛就在眼前,而其意味的悠远绵长则一下子便把人带到了一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幻境。 15.请阐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说对文艺研究的意义。
答:一方面,其对于艺术家创作动机的研究,潜意识的探讨,对于艺术作品的心理分析,拓宽和丰富了人们对艺术的发生、艺术创作中的“受动”作用和艺术的意义的理解认识,并且有力地推动了浪漫主义批评和传记批评的发展。后来在西方出现的“原型批评”、“神话批评”亦与之有着直接而密切的关系。其提出的“症候”论,可谓是在“反映”论和“表现”论之外的一种新见,开启了人们分析艺术作品、艺术形象的新思路。兴起于西方的“新历史主义批评”,无不能说是将其推广和运用于对社会生活、历史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