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出了魔掌,翻越群山奔向自由。里面有趣的情节、动人的音乐、优美的风光、乐观的生活态度,都引发了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与向往,其中的电影音乐尤其成功,至今仍在传唱,如《雪绒花》、《do re mi》、《孤独的牧羊人》等。歌曲《音乐之声》是同名电影的序曲,同时也是全剧的主题曲,歌曲为4/4拍,中速,由主人公玛丽亚深情地演唱。歌曲抒发了玛利亚对自己的故乡、对大自然、对音乐的无比热爱之情。
《音乐之声》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七年级的中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音乐课,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中学音乐教育面对的大都是十四、十五岁左右的学生,他们求知欲旺盛,活动性大,模仿力强,但持久性和耐力性差。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方法进行教学,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教学中应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要讲求科学性和艺术性,使其精力集中,以便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对于音乐课程来说,其教育效应主要不在于知识和技能的习得,而是体现在熏陶、感染、净化、领悟等情感层面上。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学习兴趣很浓、精力集中,是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前提,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千方百计地设法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才能迅速、顺利地突破难点,从而使整个课堂教学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局面。
所以说,音乐教育的根本机制,在于有情感的教师面对有情感的学生。使学生心灵受到师爱和音乐的双重洗礼,使其身心和人格得到更加健康、健全的发展。面向全体同学的提问,一定要给每人均等回答的机会,如此不仅大大丰富教学的互动过程,也进一步锻炼了音乐教师的教学应变能力和提问技巧,借以增强音乐课教学的有效性。
《音乐之声》评测练习
《音乐之声》 学习效果分析
一、本节音乐课以学习演唱《音乐之声》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通过感受音乐、演唱音乐、体会情景、分析人物等方面来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从而使学生理解音乐深层所表达的爱国主义的情怀,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态度,坚强的品格以及爱国主义精神。
二、本节课通过对音乐作品的形式、情绪、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可以学生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陶冶、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品格。通过多学科的整合功能达到和谐统一的教育目的。
三、本节课从音响出发,以音乐为本,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倡导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保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为终身学习和享受传统音乐奠定基础。激发学生参与音乐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与创造意识,从而获得审美体验和音乐创作相结合的统一,将脑海中的音乐想象通过各种形式与音乐传导的音乐语言相辅相承。
四、经过老师的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来表现音乐场景,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地探索声音、体验音乐,并在相互的合作配合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音乐之声》教学反思
一、立足新颖,诱发学生的疑惑
教师要会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善于发问,运用新颖、灵活且富有艺术性的课堂设疑,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转换问题角度,做到新颖。
音乐课堂中,针对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年龄、心理、兴趣、爱好等特点,做到课堂提问力求灵活、新颖,只要一个问题变换一下角度或发问方式,就会别开生面,新鲜有趣,容易激起学生积极的思维。例如,每当学一首新歌时,听后不免要提问:这支歌曲表现了什么情绪?传达了怎样的音乐文化?如果每次都这样发问,学生必定会厌烦,因此可以根据年级及歌曲内容的不同,把这几个问题换个角度来问。 2、调整角色,形式灵活。
教学中要注重双向沟通,不但教师提问,学生也应主动发问,让学生学会提问是一门学问。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精心设计提问,点燃思维的火花,激发求知欲望,并有意识地为他们提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桥梁和阶梯,引导他们一步步登上音乐知识的殿堂。在教学实践中,每上一堂课,讲完一段教学内容,要运用“师生换位”的方法,让学生当“老师”提出问题,自己则当“学生”来回答问题。这样经过长期实践,学生就会慢慢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学习热情也大大高涨。例如教学歌曲《音乐之声》时,出示歌名后,可让学生先自己欣赏范唱预习歌曲,引导他们做老师尝试提问,既可提问老师,也可向其他同学发问。 二、因地制“疑”,做到全面兼顾
普通音乐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种音乐文化教育,是为了使每一个身心得到全面和谐发展。《新课标》提出:“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但是,由于各学生的音乐能力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以及各班的学习基础能力也有差别,音乐素质更是因人而异, 三、扣准要害,推进提问向纵深发展。
课堂提问一定要具有明确的目的,不能漫无边际,针对要害问题不放手,层层发问,直至将问题剖析清楚,使学生有深入的理解。教师的课堂提问,不是课下交流时的闲谈,而是严肃的课程教育,一定要紧扣授课主题,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音乐之声》的欣赏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层层深入地去聆听,并让学生相互讨论、叙述,学生在思考中慢慢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抓住最佳时机,巧妙设问
作为音乐课堂教学的手段,提问是一门艺术。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课堂提问选择时机很重要。首先,应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显示出的心里状态来加以把握。当学生疑惑不解、一筹莫展时;当学生胡思乱想、精力分散时;当学生有所感悟、跃跃欲试时,要抓住最佳切入时机,适时发问,让学生迅速开启思考的钥匙。其次,教学视角也是课堂提问时机选择的重要依据。提问的时机一旦迎合了教学需要并与教学视角相吻合则选准了“最佳时机”。一般是:当教学到达教材的关键处时;当教学到达教材的疑难处时;当教学到达教材的精华处时;当教学到达教材的矛盾处时;当教学到达教材的深奥处时等。如遇到教材中一些重点、难点、容易混淆的地方,可采用对比设问法,教师用正、误两种不同的方法演唱,让学生听辨比较:“哪一种正确?”“问什么?”学生容易辨别,得到启发且记忆深刻。 五、结论
对于音乐课程来说,其教育效应主要不在于知识和技能的习得,而是体现在熏陶、感染、净化、领悟等情感层面上。所以说,音乐教育的根本机制,在于有情感的教师面对有情感的学生。音乐教学中富有人文关怀的提问,将使学生心灵受到师爱和音乐的双重洗礼,使其身心和人格得到更加健康、健全的发展。面向全体同学的提问,一定要给每人均等回答的机会,如此不仅大大丰富教学的互动过程,也进一步锻炼了音乐教师的教学应变能力和提问技巧,借以增强音乐课教学的有效性。
通过这节课自己收获很多,在以后的音乐教学之路中我要不断地反思,总结,取长补短,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