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埃斯特庄园
埃斯特庄园(Villa D'Este )作为意大利台地园的典范,与兰特庄园(Villa Lant )、法尔耐斯庄园(Villa Farnese)并列文艺复兴三大名园,上图为百泉路。变化多姿、长愈百米、清流跌宕的三层百孔雕塑喷泉,经过五个世纪悠长时间的手,涤尽冷涩的石感,青苔、蕨草遍布,绿意葱茏,生趣盎然,至今依然是世界园林的经典美景之一。
埃斯特庄园建造在罗马以东40公里处的帝沃里小镇上,由红衣主教埃斯特委托利戈里奥将他的府第改建而成。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被意大利政府没收。著名的音乐家李斯特曾住在里面直到1886年去世。 园林环境
埃斯特庄园坐落在朝向西北的陡峭山坡上,全园面积4.5公顷,园地近似方形。全园分为6个台层,上下高差近50米。入口设在底层,被园路分割为八个部分。两边的四块是阔叶树林从,中央四块布置为绿丛植坛,中央设有圆型喷泉。底层花园中还有著名的水风琴。第二层中心为椭圆形的龙泉池,第三层为著名的百泉谷,并依山就势建造了水剧场。庄园的最高层在府第前约12米宽的台,可俯瞰全园景观。
埃斯特庄园以其突出的中轴线,加强了全园的统一感。庄园因其丰富的水景和水声著称于世。园内没有鲜艳的色彩,全园笼罩在绿色植物中,也给各种水景和精美的雕塑创造了良好背景,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埃斯特庄园在中轴及其垂直平行路网的规整、均衡的控制下,将埃斯特家族的故事化为跌宕起伏的喷泉叙说传奇。园内反复出现的鹰雕是埃斯特家族族徽,而下图中的罗马喷泉则通过母狼、女神雕塑、方尖碑,在自然台地喷泉的烘托下,把家族的背景与荣耀表述的那么直白、生动而充满迷人的韵律。
这个庭院尽管有规则的几何图形,因地形的繁复却不能一眼望穿,每一个节点、每一个端点,都有令人惊叹的美景,而且常常需要走到眼前才能发现。埃斯特庭院不再类似过去欧洲庭院的实用性庭院(如果园、厨园、药草园)或迷园、结纹园、花坛园等绿色雕塑庭院,文艺复兴带来的开放的精神、丰富的物质基础与摩肩接踵而至的人才,将它推向了一个新的巅峰,自此,欧洲庭院有了自己新的骄傲——意大利台地园,罗马郊外的Tivoli小镇也因之名扬四海。
第一台层:水风琴喷泉
以建筑为背景,占地面积大,气势雄伟,由下往上,宛如一座大自然的管风琴。这一构思新颖,技艺精湛,引人入胜。泉水涌下时,犹如琴声悦耳动听。
第二台层:龙泉喷泉 龙泉喷泉用高大的树篱与下面的平台隔绝,使龙形喷泉处在整个花园的中轴线上是一个简单的直线水柱,也符合轴线的特点。
第三台层:百泉路
第三层台地上是著名的百泉路。约150米长,在台地的矮挡土墙上,每隔几英尺便建有高、中、低三个不同层次的小细水流喷泉。
水剧场 在百泉路的东北角则是著名的水剧场。水剧场依山铸造,水量充沛,高大的壁龛上有阿瓦托的雕像,两边各有仙
女雕像,柱廊,形成一半圆形泉池。由阿瓦托喷泉喷出的水流从柱廊上方倾泻而下,构成了生动的水剧场。 巨杯喷泉
埃斯特庄园最著名的大喷泉巨杯喷泉,形状似大酒杯,树立在一个大贝壳上。杯中流出的泉水落在贝壳之上,发出悦耳的声音。
园林布局
从埃斯特庄园早期的彩绘效果图可以看到,埃斯特官邸高据台地的顶端,庭院沿建筑的中轴线,依形就势的展开于层级分明、井然有序的台地之上。在中轴、中轴平行线、垂直平行轴线组上,每条轴线的端点与轴线的节点上,均衡的分布着亭台、游廊、雕塑、喷泉等各式景观。特别是庄园充分利用台地优势,规划了大小喷泉500个(千泉宫或百泉宫的名称由此而来),式样繁复、
缤纷绚烂的泉水全部由水位落差自然形成,一直保持到现在也没有使用电力驱动,尤其是其中两组喷泉(管风琴喷泉、猫头鹰与小鸟喷泉下图中)添加了人工机械设施,将音乐、鸟雀啼鸣的情趣融入到喷泉组合中,堪称古典园林的水法典
范。
园林景观设计方法
(1)地形
建在面向西北的陡峭山坡上,在府第前留有开阔、可供眺望的俯瞰平台。为了营造出稳定而均衡的庭院空间,庄园顺山势劈成多个台层。高差使得水景、山景等各种景物产生丰富的变化效果,而台地往往是欣赏下面花坛和园外自然景色的瞭望台 (2)水景
水法的运用可是说是埃斯特庄园最突出的特点。庄园充分利用台地优势,将各种理水手法运用的堪称绝妙。
第一种方式为喷泉。埃斯特庄园中规划了大小喷泉五百余个,为了增强喷泉的装饰效果,还将水池中的喷泉改造为底座,形成雕塑喷泉。
第二种方式为水池。在庄园中的三个矩形鱼池便是采用这种方式。开阔的水面不仅给人以凉爽之感,而且倒映在水池中的绿树红花、宫殿廊柱或戏水的水鸟等,都构成了绝美的景色。
第三种方式为瀑布。埃斯特庄园中的瀑布多以叠瀑形式出现。不仅增加了水的动态美,跌水下泄所形成的水花、怒吼、鸣响都会给人以震撼、给人以梦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