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激素指标的应用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激素指标的应用 1.糖皮质(皮质醇)激素指标应用

皮质醇是反映机体分解代谢水平的重要指标,与人体的运动能力密切相关,皮质醇浓度维持在一定的水平有利于运动水平的发挥。人体对运动训练的应激会导致皮质醇水平发生变化,高水平皮质醇可能会引起肌肉蛋白质分解过多而影响运动能力,因此,可根据其变化特征合理地安排运动训练,使运动员机体处于最佳状态,以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但应用皮质醇评定运动机能时,应注意血皮质醇浓度受昼夜节律、情绪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故应用时,通常采集阶段性训练周期开始的第一天晨起的血样,检测血清皮质醇浓度,以避免其他因素的影响。 (1)皮质醇用于评定运动机能

①运动强度与持续时间对机体内皮质醇影响较大,强度不大的运动可使皮质醇的清除加快,当运动强度低于50%VO2max时,血清皮质醇浓度下降,运动负荷的增加达到皮质醇的阈强度时,会导致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兴奋而使皮质醇分泌增强,皮质醇大量释放进入血液导致血浆皮质醇浓度上升,一般认为60%VO2max的运动强度是皮质醇升高的阈强度。

②训练有素者由于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功能较好,能对运动刺激产生强而集中的兴奋,从而促进皮质醇的合成与分泌,因此,在力量训练后的血浆皮质醇浓度显著上升,且运动后恢复期短;而机能状态差或训练水平低者血浆皮质醇浓度上升不明显,且血浆皮质醇恢复速度缓慢。

③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机能正常,有利于运动员达到良好的竞技状态。通常以一次性高强度长时间定量负荷后血清皮质醇的变化幅度来评价,对于同样负荷的运动,运动后血清皮质醇上升越多或下降越少,是适应运动量的表现,表明其肾上腺皮质机能较强,越能适应高负荷运动,是运动员取得良好运动成绩的重要基础。 (2)T/C比值

①正常情况下,机体内睾酮与皮质醇保持一定的水平是维持分解与合成代谢平衡的重要基础。长期高负荷的运动训练,可造成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过度应激,引起皮质醇分泌增加,抑制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使血睾酮水平下降,皮质醇上升,造成TC比值降低,出现“运动性低睾酮”症,机体表现出过度疲劳。因此,根据T/C比值变化,对于了解长时间训练时机体合成与分解代谢的情况更具指导意义,可为运动员科学训练提供重要的依据。

②合理的运动训练前后,TC变化较小或无变化;长时间剧烈运动后血睾酮下降,皮质醇上升,使睾酮与皮质醇比例失调,但通常在3d左右能恢复正常;若长期处于低血睾酮、高皮质醇血症,TC下降超过25%且不回升,可诊断为过度疲劳,应及时调整训练计划或采取恢复措施。但T/C在应用时,还应结合其他评定运动负荷大小的生化指标,如Hb、血尿素、尿胆原等进行综合分析,才能使评定结果更具科学性。

2.儿茶酚胺激素指标应用

CA在机体生理调节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运动可增加CA分泌,提高交感神经的兴奋性,调节人体的生理机能,使其迅速适应运动刺激,有利于运动员运动水平的发挥,此外,情绪紧张也可导致CA的分泌增加。因此,CA可以作为评定运动机能与判断运动焦虑状态的重要参考指标。

①运动类型、运动强度与运动时间等均会对机体CA水平产生不同的影响,其中,运动强度是刺激CA分泌的关键性因素。低强度运动时,运动持续时间是刺激CA浓度增加的必须条件;运动心率变化不大时,血浆中CA浓度没有显著变化,当运动心率的增加超过30次/min时,血浆中CA水平出现显著增高;当VO2mx保持恒定时,无论运动强度的大小,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浓度都会不断增加,直至力竭;DA含量随运动强度增加而升高,但运动强度过大则会导致DA水平降低,使机体运动能力下降;运动形式与运动时间相同时,血浆CA浓度与运动强度呈较强的相关性。

②CA可作为反映运动焦虑状态的特征性指标。体育比赛的不确定性是运动焦虑产生的根

源,运动员在比赛时不但体力活动增加,情绪也处于紧张、兴奋状态,体有运动和情绪紧张均可使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的排出量增加,其中,运动负荷主要导致去甲肾上腺素增高,精神负荷则主要导致肾上腺素增高,故可通过检测二者的含量判断运动员CA水平增高的原因。

③运动导致尿液CA排量出现变化。训练水平高者,在进行相同运动负荷的运动时,尿CA排量减少,而身体机能状态不佳时,尿CA排量则增加;运动强度与心理压力越大,机体CA的分泌越高,尿CA的排量也越大。通过对尿CA的检测,能准确掌握运动员赛前的心理状况,判断运动员赛时的兴奋程度,对于提高运动员心理承受能力,使其在比赛中正常发挥其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正常情况下,机体CA的合成与转化受性别、体位、时间、情绪、应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体位影响机体CA的浓度,安静状态下,人体直立位CA浓度高于坐位和卧位;昼夜有较大的差异,白天多于夜间等。因此,CA应用于运动实践,应充分分析导致变化的各种因素,才能保证指标使用的科学性。

3.血乳酸指标应用

乳酸是人体供能系统中的一种重要中间产物,它既是糖酵解的产物,又是有氧代谢氧化的底物,还可经糖异生途径转变为葡萄糖,可反映机体能量代谢的状态,是诱导机体出现运动性疲劳的重要物质。了解运动过程中乳酸的生成与运动后的消除规律,定期检测乳酸阈,对于指导运动员选材、评定运动训练水平与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正常情况下,乳酸的生成与消除处于动态平衡中,正常人安静时血浆乳酸浓度低于2.2mmol/L,运动员血乳酸安静值与正常人无差异,但赛前情绪紧张可使CA分泌增多,导致糖无氧酵解增强,其安静值可能出现升高现象。但应注意取样时间,安静值应在早晨起床前采样,运动后血乳酸的测定应根据不同运动项目而定。

运动强度直接影响血乳酸浓度,根据血乳酸浓度的变化可判断机体所动用的能量供应系统。以磷酸原系统供能为主的运动,血乳酸生成较少,一般不超过4mmol/L;以糖酵解系统供能为主,血乳酸浓度急剧升高,剧烈运动时,肌肉中糖的无氧酵解加强,血乳酸浓度显著升高,可达15~32mmol/L。

(1)最大血乳酸水平

最大血乳酸水平常用于速度耐力项目的训练与选材,最大血乳酸值越高表明机体耐受乳酸能力越高,无氧代谢能力越强。研究表明,速度耐力性运动项目的高水平运动员,运动后血乳酸最大浓度值也高;耐力性运动项目的运动员,在完成相同运动负荷时,优秀运动员运动后血乳酸相对较低。血乳酸的这一特点可用于评定运动员训练水平或用于速度型项目运动员的选拔。

(2)乳酸恢复速率

运动后乳酸的消除途径主要有三个:在骨骼肌、心肌等组织内被氧化;在肝、骨骼肌内重新合成葡萄糖和糖原;经汗液和尿液排出体外。研究表明,血乳酸的恢复速率与机体有氧代谢能力相关,运动后血乳酸的消除速率快,表明运动员有氧工作能力强,般认为血乳酸恢复到安静时水平大约需30min,清除的半时反应约为15~20min,通过测量运动后乳酸半时反应可评定运动机能状态和训练水平。

(3)乳酸阈

乳酸阈反映了机体的代谢方式由以有氧代谢为主过渡到无氧代谢为主的临界点,反映了血乳酸开始积累VO2max的利用率,较VO2max更能反映人体实际有氧代谢能力,乳酸阈越高者,机体对氧的利用率越高,有氧工作能力越强,更适合从事耐力型运动项目。

乳酸阈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小,合适的运动训练可使乳酸阈值大幅度提高。长期耐力训练可使慢肌纤维中毛细血管数量增多,肌肉组织中的相对氧含量增加,肌细胞线粒体、代谢酶活

性发生改变,提高了肌肉对氧的利用率和有氧工作能力,从而推迟无氧代谢的发生,使乳酸阈增加。

乳酸阈常用于评定人体的有氧工作能力,指导有氧耐力运动项目的训练。在运动训练中,针对运动员的机能状况,根据乳酸阈强度制定一套科学的控制训练强度的方法,以提高其有氧运动能力,利用个体乳酸阈选择训练强度进行耐力训练,合理地施加运动负荷使其有氧供能系统处于最大负荷状态,可提高运动员呼吸和循环系统的机能,使骨骼肌最大限度地利用有氧供能,降低能量代谢中无氧代谢的比例,从而有效地提高长时间耐力运动水平。在健康促进方面,乳酸阈还可作为衡量运动强度的重要指标,常用于指导减肥、降压等。

4.运动与糖代谢

糖是机体供能系统中最为重要的能源物质,在人体内主要是以葡萄糖( glucoseGlu)和糖原( glycogen,Gn)的形式存在,二者均能通过不同的代谢途径为机体提供能量葡萄糖是糖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其含量可反映机体内糖代谢的情况;糖原是糖在体内的储存形式,包括肝糖原、肌糖原和肾糖原等,其储备与运动能力密切相关。

运动能使机体出现不同的应激特点,导致机体物质代谢与能量转换等产生适应性变化,不同的运动强度、运动方式与运动时间,均能以不同的方式影响机体糖代谢途径,出现不同的代谢产物。如短时间高强度的运动,能提高机体无氧代谢酶的活性,加强乳酸调节能力,提高无氧代谢供能能力;而长时间的运动,可增加肌糖原数量,提高有氧代谢酶活性和脂肪代谢能力,由此提高有氧代谢供能能力。通过监测机体内糖及其代谢产物的变化,可评定人体的运动机能,指导科学的运动训练。

指标应用

机体内的糖在运动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如储存和提供机体所需的能量,以保证中枢神经和RBC等持续获得葡萄糖;降低蛋白质分解,有助于组织蛋白质含量的稳定和机能的发挥;调节脂肪代谢,抑制酮体的生成,提高长时间运动的能力等。

运动员安静时与普通人血糖值无差异,血糖会随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的不同而出现变化。运动时,收缩肌对血糖的需求剧增,肝脏持续释放葡萄糖,中枢神经系统吸收血糖的速率基本不变,因此,机体内血糖浓度可反映肝脏释放葡萄糖与收缩肌消耗葡萄糖间的动态平衡。

血糖在极量运动的能量代谢中占很小地位。在短时间剧烈运动时,骨骼肌依靠肌糖原分解供能,血糖的供能量仅占糖供能总量的1%。研究表明,1~2min短时间激烈运动时,主要依靠肌糖原酵解供能,血糖值变化不大;4~10min的全力运动,由于神经体液的调节作用,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抑制胰岛素分泌,引起肝糖原分解加强,肝脏对葡萄糖释放速率高于运动肌吸收和利用血糖的速率,故血糖浓度明显上升,甚至可超过肾糖阈,可达到1.0mmol/L左右。

长时间运动可致血糖浓度降低。长时间运动时,由于机体糖原储备不足或消耗过大、骨骼肌吸收利用血糖增多等因素,导致血糖浓度不断降低,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的疲劳,并影响RBC的能量代谢,使氧的运输能力下降,严重时甚至发生低血糖昏迷,因此,血糖可能成为长时间运动能力的限制因素之一。如1~2h长时间运动,由于肌糖原大量消耗,甚至接近耗尽,血糖供能比例可高达总耗氧量的40%,血糖水平处在正常范围低限;运动3h以上至疲劳时,如果没有外源糖类的补充,利用糖异生产生和输出的葡萄糖,已很难满足运动肌的需要,可能出现低血糖,血浆葡萄糖浓度可低至2.5mmol/L,此时,由于脑组织能供不足,可能发生功能障碍甚至昏迷。

长时间运动时骨骼肌吸收利用血糖的过程加强,速度加快,血糖浓度下降。在运动员训练中监测血糖浓度的变化,及时补给糖以维持血糖的正常水平,延迟血糖下降,有利于推迟运动性疲劳的发生。

5.运动与蛋白质代谢

蛋白质是以氨基酸为基本单位所组成的重要的生物大分子物质,广泛存在于生物体中,是机体内重要的结构与功能物质,在机体正常生命活动中行使着重要的生理功能正常情况下,蛋白质通常以一定的速度进行分解与合成代谢,以维持其动态平衡。

机体内蛋白质与氨基酸等的代谢会生成氨、尿素及肌( creatinine,Cr)等多种代谢产物,这些代谢产物进入血液循环最终经肾脏排出体外。运动会加速体内蛋白质的代谢,在机体进行长时间耐力运动的中后期,当体内糖原储量被大量消耗时,蛋白质可参与氧化供能并促进FA的氧化代谢,使得代谢产物增加。运动导致人体新陈代谢加快,代谢产物增多,肾脏血液供应减少,滤过能力下降,从而导致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除体外而造成积累,使机体出现运动性疲劳,导致运动机能下降。通过检测上述指标,对于了解机体蛋白质代谢,客观评价机体的运动机能状态,指导科学的运动训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5.1血氨

氨是蛋白质和氨基酸的代谢产物,血氨主要来自于肠道内肠菌酶未被消化吸收的蛋白质、氨基酸的腐败作用及对尿素的分解作用所产生的氨,其次来源于各组织细胞中氨基酸脱氨基产生的氨。血氨的主要代谢途径是在肝内通过鸟氨酸循环合成尿素和在组织细胞中合成谷氨酰胺,血氨水平可反映氨进入血液及从其中消除的动态平衡。运动可破坏体内氨的生成与消除之间的平衡,使血氨升高,表现为高氨血症,而耐力训练可以降低安静时血氨的浓度。血氨对运动应答的变化规律,可用于指导运动训练,如评定运动强度和量度、训练水平、疲劳程度和机能状态等,也是反映机体疲劳状况的重要指标。

血氨指标应用 安静状态下,机体内氨的产生和消除保持着动态平衡,人体安静时血氨的浓度较低运动可导致体内氨的生成与消除间的平衡遭到破坏,使血氨水平升高,不利于运动员的运动能力与运动后疲劳的恢复。因此,血氨是运动机能评定的重要指标之一,可反映机体的运动强度、疲劳程度、训练效果等,可用于指导运动训练,并辅助应用于运动员选材。

①评定运动强度,指导耐力训练。机体血氨水平随运动强度的不同而不同,运动强度不大且持续时间在30min以内时,血氨浓度变化不大。当运动强度超过60%~70%VO2max时,血氨浓度急剧升高,且与乳酸含量随运动强度增加而几乎平行增加。血氨在剧烈运动后即刻即可达到高峰,在不同强度的耐力训练达到稳态之后,血氨水平仍然会持续升高。因此,血氨可为指导耐力训练的持续时间提供参考。

②评定运动性疲劳。运动后血氨增高会导致运动性疲劳的产生,影响人体的运动机能。短时间的激烈运动,由于无氧供能系统失衡而使血氨浓度增加,产生运动性疲劳;长时间运动,由于氨的积累将直接影响神经系统的调控能力,氨还对体内许多生化反应起不良作用,进而导致疲劳的出现,因此,血氨含量的变化可用于评定疲劳程度和机能状态。

③评定运动训练水平。运动训练不会影响氨产生的能力,但可增加肌肉线粒体数量并提高血流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运动所致的AMP脱氨酶活性的升高,延迟最大强度运动时氨的产生,加速机体机能能力的动员,降低血氨的水平与变化幅度,并可提高运动后氨的消除速率。血氨峰值及恢复速度与机能状态、训练水平密切相关,机能状态好,

5.2尿素

尿素(urea)是机体蛋白质和氨基酸分解代谢的主要终产物,在肝脏经鸟氨酸循环合成后释放进入血液循环,主要经肾脏随尿液排出体外,少量随汗液排出。在运动过程中,由于葡萄糖-丙氨酸循环加强,氨转运至肝脏并合成尿素,促进了肌肉内氨基酸参与供能,导致尿素在血液中的含量升高。长时间激烈运动使肌肉能量的平衡遭到破坏,ATP不能迅速再合成时,生成

的单磷酸( adenosinemonophosphate,AMP)在肌肉中易脱氨基生成次黄嘌呤核苷酸,脱下的氨基转化为尿素,血尿素增加。因此,常将血清尿素作为判断运动员机能状态的灵敏指标,用于评定其对训练负荷的反应与疲劳状况。

尿素指标应用

正常生理状态下,血清尿素的正常值范围为2.9~8.2mmol/L,成人血清尿素浓度的日间生理变动平均为0.63mmol/L,男性血清尿素浓度比女性血清尿素浓度平均高0.3~0.5mmol/L。

①长时间运动训练导致血尿素含量增高。长时间高负荷运动导致肌肉中蛋白质、氨基酸的分解代谢供能加强,使氨基在肝脏中代谢产生的尿素增多而使血尿素含量明显升高。研究表明,运动时间在30min以内血尿素变化不明显,而运动超过30min后,其含量往往明显升高,绝大多数出现在运动45~60min。

②血尿素是评定机体机能状况的灵敏指标。训练水平越高、机体机能状况越好者血尿素水平恢复正常的速度越快,反之,机体对运动负荷的适应性越差,恢复的速度越慢。

③血尿素用于指导运动训练。训练期每天或隔天、或于大运动量训练后次日晨测定血尿素,可指导运动训练。若训练中血尿素含量不变,表明运动量过小;若于训练期开始上升,然后逐渐恢复正常,表明运动量足够大,且身体能适应;若训练后次日晨血尿素超过8.0mmol/L,或训练期中始终升高,或在训练后3~5d甚至1周仍未恢复,表明运动量过大,身体未能适应,必须对运动量进行调整,一般认为运动后以不超过8.0mmol/L为宜。

④血尿素指标应用时需充分考虑影响其变化的因素。血尿素有个体差异,评价时应针对不同个体进行系统分析与比较;尿素测定结果与饮食中蛋白质含量相关,摄入过量蛋白质会导致血尿素增高;不同检测方法的参考范围也有一定的差异。

5.3肌酐

骨骼肌是人体最大的组织,它提供了移动躯体、完成运动所必需的动力,参与其能量供应的代谢途径是肌酸—磷酸肌酸—肌酐代谢,其中磷酸肌酸属磷酸原供能系统的高能磷酸化合物,在短时间、高强度运动(如短跑、举重、投掷)中起着主导作用。

肌酐( creatinine,Cr)作为肌酸一磷酸肌酸供能系统的终产物,最后经肾小球过滤随尿液排出体外,肾小管内很少吸收,其水平反映了骨骼肌磷酸肌酸的含量与机体的肾功能状况,可用于评定肌肉的机能水平、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和训练效果。

肌酐指标应用

血液中肌酐分为外源性肌酐和内源性肌酐两种,外源性肌酐是肉类食物在体内的代谢产物,内源性肌酐是体内肌肉组织的代谢产物(每20g肌肉代谢可产生1mg肌酐)。若未进行剧烈运动且肉类食物摄入量稳定时,机体内每天生成的肌酐就会比较恒定。

①运动导致肌酐增高。剧烈运动时机体储备的ATP不能满足机体所需时,机体可动员肌酸-磷酸肌酸供能系统,在肌酸磷酸激酶的作用下直接将肌酸磷酸的能量传递给ATP供机体所用,从而生成肌酐,且由于运动使肾血流量减少,肾组织缺血,肾小球滤过机能降低,导致肌酐随尿液排出的量减少,血清肌酐浓度增加。

②肌酐指标应用于运动员选材。肌酐既可反映骨骼肌的发达程度,也可反映骨骼肌内磷酸肌酸水平的高低,故其测试是衡量体内磷酸肌酸水平的非损伤性简便方法,肌酐/体重系数是一项重要的运动生化指标,常用于运动员选材与指导运动训练。

激素指标的应用

激素指标的应用1.糖皮质(皮质醇)激素指标应用皮质醇是反映机体分解代谢水平的重要指标,与人体的运动能力密切相关,皮质醇浓度维持在一定的水平有利于运动水平的发挥。人体对运动训练的应激会导致皮质醇水平发生变化,高水平皮质醇可能会引起肌肉蛋白质分解过多而影响运动能力,因此,可根据其变化特征合理地安排运动训练,使运动员机体处于最佳状态,以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但应用皮质醇评定运动机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ddka67avq0zn011oo6h6et871df8g0195z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