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醇厚的中原韵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醇厚的中原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聆听《沂蒙山小调》、《王大娘钉缸》、《孟姜女哭长城》,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了解民歌的创作方法—鱼咬尾及起承转合四句式的结构方法。

(2)在感受、体验中原民歌音乐风格的基础上,认识民歌与创作歌曲之间的区别,了解民歌与专业音乐创作的关系,认识民歌变异性特征。

(3)认识民歌的地方风格与生产劳动、语言特点有密切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聆听、演唱、分析了解作品的情绪、风格和不同的创作手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培养学生对民歌的兴趣、爱好,形成良好的审美观。 教学重点:

了解中原民歌的体裁、调式及“鱼咬尾”和“起承转合”的创作手法,感受、体验中原民歌的醇厚韵味和音乐风格。 教学难点:

运用鱼咬尾方法进行创作。

教学方法:欣赏法、谈话法、表演法等。 相关准备:多媒体设备、钢琴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1、《歌唱二小放牛郎》导入河北民歌。引出中原地区。

师:同学们知不知道刚才这首歌曲唱的故事发生在哪里?(河北) 幻灯 醇厚的中原韵

2、师:武侠小说常提到到中原武林人士这个词,那么中原到底指哪些地区呢? 幻灯 中国地图

师:除了我们刚刚讲到的河北省,我们看看还有哪几个省? 生:(河北、河南、山东)

地理位置与气候:中原地处太行山以南,燕山以南,黄河下游,以华北中原为主,温带气候,受季风影响。这里的人性格爽朗,淳朴。 领略中原风光 幻灯

师:中原相当于一块腹地,这样的地理条件,孕育了怎样的音乐文化?我们首先一起来欣赏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 二、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 (1)简介《沂蒙山小调》

沂蒙山属于山东省,它与井冈山、延安都是中国革命战争时期最重要的三大老革命根据地,这首《沂蒙山小调》又名《沂蒙山好风光》,优美动听的歌曲唱红了沂蒙山区,飞遍大江南北,并与著名山东民歌蜚声国内外,被定为临沂市市歌。

(2)聆听作品(由王世慧演唱)提问:这首民歌描写了怎样的内容和情绪? 答:描写了沂蒙山的秀丽风景,表达了对沂蒙山的赞美喜爱之情。 (3)哼唱歌谱,分析作品

①由几个乐句构成?是什么调式?

答:四个乐句构成,徵调式。

②歌曲创作的方法是什么?(运用诗句做示范)

提示: 这首民歌句子的结束音停留在RE-DO-LA-SOL上,创作采用了“起—承—转—合”四句式的结构方法。

③歌曲采用的另一种创作手法是?

提问:乐句间同音相连,是我国音乐创作中手法“鱼咬尾”,这首新民歌虽标为“小调”,但由于其旋律舒展,感情奔放,而带有明显的山歌风格。 (3)欣赏彭丽媛演唱的《沂蒙山小调》。

提问:与王世慧演唱的版本有什么不同?在节拍、语言、速度、伴奏和风格方面作一比较。 王世慧演唱采用方言、按原小调的四四拍演唱,在风格上表现得高亢嘹亮、粗犷豪放,乡土味颇浓。由彭丽媛演唱的是这首歌的一个变体(三四拍)。演唱时不仅在速度上有所变化,处理得也比较细腻,在风格上显得轻快活泼,热情洋溢。

(4)根据教师给出的节奏,补充旋律,形成鱼咬尾的创作手法。(范例如下:)

二、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

1、弹奏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的旋律。

提问:《王大娘钉缸》的旋律与哪首影视歌曲的旋律有相似之处?歌曲是什么调式? 答:《好汉歌》,徵调式

2、欣赏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说说用什么乐器伴奏?谈谈听后感受。 3、聆听《好汉歌》,与《王大娘钉缸》的旋律进行比较,初步认识: (1)民歌与创作歌曲之间的差别:

在于不受某种专业作曲技法的支配,是劳动人民自发的口头创作;其旋律和歌词并非固定不变,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会不断地得到加工而有所发展及变化;不借助于记谱法,而主要依靠人民

群众口耳相传;不体现作曲者的个性特征,但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 (2)专业音乐创作与民歌之间的关系。

《王大娘钉缸》的旋律是《好汉歌》的创作素材,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民歌仍然是作曲家的创作源泉之一。

四、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 孟姜女的故事家喻户晓。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残酷的徭役制度带给老百姓的只能是痛苦的生活和悲惨的命运。

(1)请学生讲述《孟姜女》的故事。

(2)随录音哼唱河北民歌《孟姜女》片段,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

提问:《孟姜女》这首歌如何划分乐句?它的前一句句尾与后一句的句头是怎样衔接的?这种旋律发展手法叫什么?

(3)聆听江苏民歌《孟姜女哭长城》,

提问:江苏民歌《孟姜女哭长城》的旋律、伴奏和演唱风格有什么特点?

提问:比较江苏民歌《孟姜女》的旋律,与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的旋律有何异同?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产生的源头本在江苏,歌曲的旋律情绪压抑而悲伤。流传到河北以后,旋律在江苏民歌的原有基础上“加花”装饰,发生了“同体”性的变异,这就是民歌的变异性特征。

五、师生共同归纳中原地区民歌和民歌的音乐特点的音乐特征 (1)中原地区民歌的音乐特征: 体裁:小调最丰富;

调式:徴、调式最多、其次是宫调式; 音阶:六声、七声为多。

(2)民歌在音乐上都具有本民族本地区的风格特色,民歌的旋律与该民族、该地区的语言密切结合,因而最容易在本地区流传。某民族或某地区的民歌,其音乐特点常在音阶、调式或节拍等方面明显地表现出来。民歌的节拍、节奏形式十分丰富,而且与生活情致、生产劳动关系密切,民歌的曲式结构一般都比较短小,篇幅长的歌词常用同一旋律不断作反复。 六、拓展与探究

(1)、第2题、第3题已在前面学习、欣赏中结合完成。

(2)在第1题、第4题、第5题中根据自己选择完成其中两道题。 (3)一起完成第5题。

醇厚的中原韵

醇厚的中原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聆听《沂蒙山小调》、《王大娘钉缸》、《孟姜女哭长城》,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了解民歌的创作方法—鱼咬尾及起承转合四句式的结构方法。(2)在感受、体验中原民歌音乐风格的基础上,认识民歌与创作歌曲之间的区别,了解民歌与专业音乐创作的关系,认识民歌变异性特征。(3)认识民歌的地方风格与生产劳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d94536dmt97tl37kuug5o77k30e8m00qui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