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励志教育引领班级管理
用励志教育引领班级管理 文/毕茂荣
针对班级管理,每位班主任都会因班级的情况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法,但在打造一个班级学风、班风的内核班级精神时,都基本上保持着相同的理念。一个班级就好比一个人一样,没了精神,就会失去灵魂,失去竞争的动力,生命的活力。因此,本文试从班级管理的角度来探究一下学生的励志教育。 一、问题的由来
作为一名中学班主任,我们面对的学生思想多元化,想法成人化,性格追求个性化,其中还有一小部分学生生活方式出现娱乐化倾向(追星族,粉丝群类型的学生)。面对新时代,新信息,新现象,我们一部分所谓老班主任,视新课改潮流而不顾,抱着旧有的应试教育观念不放,家长式专断管理作风仍大行其道,到头来班级管理也只是一塘死水,培养的学生也是名副其实的应试机器,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意识。另外,还有一部分年轻班主任,特别是刚毕业的年青班主任,由于自己也生活在80年后,走所谓的自由民主管理之路,甚至班级管理中也出现了娱乐化倾向,到头来只会是假民主,真乱套。可见,这两种班级管理模式都无助于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无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无助于班级核心精神的打造。陶行知曾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那么,面对新时期,如何打造学生的精神脊梁,如何发挥他们每天生活的重要场所班级的作
用,是我们每一位班主任理应积极思考的课题。在新课改的大潮中,我们应教给学生为人为学的真谛,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理性精神。我想,励志教育应是打造班级核心精神,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重要路径之一。
二、推进励志教育的路径选择
所谓励志教育,励志,源自南朝谢灵运《述祖德诗》惠物辞所赏,励志故绝人。励:古同厉、砺,磨炼、振奋、劝勉之意。志有志气、志向、意志之意,追求上进的决心和勇气,要求做成某事的气概,表达要做什么样的人的意愿和决心,决定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心理状态。励志意为振作精神,奋发志气,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去实现远大目标。在《辞海》中解释为激励心志,集中心力干某种事业。那么,针对当前学生的学习压力、心理压力较大,但又缺乏明确志向、处于一种无目标状态的特殊情况,推出励志教育,积极引导他们匡正误区,学会赏识、学会激励、正确对待挫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我想,励志教育的推进应围绕着打造班级核心精神,从班级建设的方方面面入手,多管齐下来采取措施。 第一,利用每天早读课的时间来抄写名言、警句、励志诗词,不断地陶冶学生的情操。现今学校的早读课一般分为星期一、三、五读语文,星期二、四、六读英语,让语文课代表在每次语文早读课前抄写一句名言警句或励志诗词,英语课代表每次抄写一句英文格言或俚语等。这项活动不仅有利于课代表本人学习能力的提高,而且也有利于锻炼全班学生的意志,教给他们一种学习方法和一个道理,做任
何事情都是不断进取的过程和量的积累,尤其,人文知识的储备更是一个不断积淀的过程。让这些好的格言、诗词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感染学生,净化他们的心灵,一个学期积累一小本,三年下来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通过平时的反复诵读、品味和运用来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和拼搏上进的精神。
第二,利用班会课的时间来举行励志教育专题讲座。这种班会课的形式可以多样化,但核心内容只有一个就是用自己身边的人或事来感化他们,让他们明白每一个成功人士的成长经历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不是一番寒彻苦,怎得梅花扑鼻香,让他们把自己身边的人,作为学习的模范和榜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任何人的成功都来之不易,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这种班会舞台的搭建需要教师、家长以及邀请其他人士的密切配合,可以是讲座形式的单项讲述,也可以是座谈会形式的互动交流(实践证明此种模式形式活泼,效果较好)。同时,班会课也可以让各科课代表或学习上进步很大的同学上讲台来讲述自己的学习经验,用有形的个体来发挥带头模范作用,这种效应是能看得见,摸得着的。
第三,教室的布置方面要始终围绕着励志教育的主题来设计。班级主题精神的打造,应分为有形和无形的两种。比如利用历史人物和先进人物的精神来发挥感化作用,这是无形的。而早读课抄写名言警句,班会课上的交流等等都是有形的,同样,在班级布置名人的字画也是一种有形的模式。我们班就粘贴了孟郊的《游子吟》和毛泽东的《呈父亲七绝》。一首是感恩,一首是立志,学生一抬头一瞥眼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