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易错知识点(七)
元素周期律
【易错分析】
1.误认为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绝对值相等的元素只有第ⅣA族的元素,忽视了第ⅠA族的氢元素的最高正价为+1,最低负价为-1。
2.误认为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一定等于其族序数,忽视了氧元素无最高正价,氟元素无正价。
3.误认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忽视了关键词“最高价”。 4.误认为失电子难的原子得电子的能力一定强,忽视了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失电子难,得电子也难。
5.误认为同周期相邻两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都等于1,忽视了长周期也有相差11或25的情况。
6.误认为得(失)电子的数目越多,元素的非金属性(金属性)越强,忽视了元素原子得失电子的数目多少与元素的非金属性、金属性强弱没有必然的联系。
【错题纠正】
例题1、一种由短周期主族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图所示),具有良好的储氢性能,其中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总和为24。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化合物中,W、X、Y之间均为共价键 B.Z的单质既能与水反应,也可与甲醇反应 C.Y的最高化合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强酸 D.X的氟化物XF3中原子均为8电子稳定结构
A.该化合物中,H、B、N之间均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共价键,B.Na【解析】故A正确;C.N单质既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也能与甲醇反应生成甲醇钠和氢气,故B正确;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HNO3为强酸,故C正确;D.B的氟化物BF3中B原子最外层只
有6个电子,达不到8电子稳定结构,故D错误。答案:D
例题2、科学家合成出了一种新化合物(如图所示),其中W、X、Y、Z为同一短周期元素,Z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X核外电子数的一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WZ的水溶液呈碱性
B.元素非金属性的顺序为X>Y>Z C.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中强酸 D.该新化合物中Y不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解析】由W、X、Y、Z为同一短周期元素,Z的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X核外电子数的一半可知,Z为Cl、X为Si,由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Y元素化合价为?3价,则Y为P元素;由W的电荷数可知,W为Na元素。A、氯化钠为强酸强碱盐,水溶液呈中性,错误;B、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依次增强,则非金属性的强弱顺序为Cl>S>P,错误;C、P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磷酸,磷酸是三元中强酸,正确;D、新化合物中P元素化合价为?3价,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错误。答案:C
【知识清单】
一、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
内容 右) 原子结构 数 原子半径 主要化合价 递减 最高正价由+1→ +7,最低负价由 -4→-1 递增 最高正价、最低负价相同,最高正价=族序数 核电荷数 电子层数 最外层电子递增 相同 递增 递增 递增 相同 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 元素性质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碱性 非金属的气态氢化物 单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 碱性逐渐增强,酸性逐渐减弱 稳定性增强,形成由难到易 还原性逐渐减弱,氧化性逐渐增强 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稳定性减弱,形成由易到难 还原性逐渐增强,氧化性逐渐减弱 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1)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 本质 金属性 判断依据 原子越易失电子,金属性越强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越靠前,金属性越强 单质与水或非氧化性酸反应越剧烈,金属性越强 单质还原性越强或离子氧化性越弱,金属性越强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 若Xn+Y―→X+Ym,则Y金属性比X强 本质 非金属性 判断依据 原子越易得电子,非金属性越强 与H2化合越容易,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 单质氧化性越强,阴离子还原性越弱,非金属性越强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 An+B―→Bm+A,则B非金属性比A强 (2)半径大小比较规律:在中学化学要求的范畴内,可按“三看”规律来比较粒子半径的大小:
“一看”电子层数:当电子层数不同时,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例:r(Li)
“二看”核电荷数:当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例:r(Na)>r(Mg)>r(Al)>r(Si)>r(P)>r(S)>r(Cl),r(O2)>r(F)>r(Na)>r(Mg2)>r(Al3);
“三看”核外电子数:当电子层数和核电荷数均相同时,核外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例:r(Cl)>r(Cl) r(Fe2)>r(Fe3)。
2.化学键与化合物的关系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