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关于地方师范院校历史学专业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的两点思考5页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关于地方师范院校历史学专业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的两点

思考

一、教学的重点在于历史感的培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国古代史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一般都在大一上学期开设。大一新生对于历史学专业往往还没有什么很深刻的认识,他们的认识往往还停留在传统应试教育所造成的误区之中。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认为学历史不过是死记硬背而已。中学阶段的应试教育给学生提供出标准答案,学生所需要做的也就是把它记下而已。这不仅扼杀了很多学生对历史学的兴趣,而且也使很多学生不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的确,历史学专业有很多东西需要记忆,但并非记忆力好就可以成为历史学家。很多大家都公开宣称自己记忆力不行,比如严耕望先生就是如此。学历史需要记忆,但并不完全靠记忆。如果一年的中国古代史学习完毕以后,只记住了一大堆的年代和人物的话,那将是巨大的失败。知识点的记忆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历史感的培养。那么,何为历史感呢?我认为就是站在历史的高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它包括了批判的眼光、独到的视角等等。历史学是一门高度理论化的学科,它的意义不仅在于为我们保留一份集体的记忆,而且还在于历史学的最高追求在于总结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而为人类社会的前进指明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说,历史学是聪明人的智力游戏,绝不能仅靠死记硬背的。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第一位是“道”。当然我们的“道”不同于韩愈的“道”。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知识点的传授必不可少,但不能把教学的重点

第 1 页

淹没在知识点的传授之中。由于学生已经是成年人,接受了完整高中教育后的他们,具备了基本的阅读能力。所以,知识点的学习更多要发挥学生自己的能动性,主要依靠学生的自学来完成。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点应放在对历史规律的探索,对历史事件的分析上。在这一过程中,要尽力培养学生独立的思维能力。所以,要尽可能介绍多种观点,适当地加以自己的判断。这就要求,既要依托于教材的体系,但又绝对要突破教材。大学教师不是教材的传声筒。在教材的编写上,应该尽量避免有争议的话题。而在课堂的讲授中,则不能回避学术上的争论。历史学在很多情况下,是很难有标准答案的。传统应试教育使学生习惯于在课堂上获取标准答案,而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通过对有争论的学术问题的介绍,使学生明白,原来同样的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看法。使他们在课堂中受到启发,进而激发起独立探索的兴趣。同样,在考核上,也应该尽量避免标准化试卷,加大主观题的比例。在题目的设计上,也尽量给学生留下足够的发挥空间。

中国古代史课程的教学,绝对不能上成断代史专题。中国古代史课程的内容不计原始社会,至少也涵盖了几千年的历史。中国古代史课程的任务也就是要使学生对五千年的中国古代历史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所以,这门课的最大特点之一也就在于“通”。也就是说,它是一门通史,而不是断代史的集合。所以,这门课最好由一个老师来进行教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试图找到一个理解中国历史发展的框架,找到理解历史演进的线索。历史的发展并不能被朝代的更迭所打断。不理解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就很难理解秦汉制度的来源;不理解东汉的累世经学和累世公卿,就很难

第 2 页

理解魏晋时期的门阀政治。陈寅恪先生的《隋唐制度渊源论略稿》就是把隋唐制度的渊源追溯到了南北朝。所以,中国古代史应该试图培养学生在长尺度下思考问题的能力。有些高校,由于师资力量雄厚,在每个历史时期都有相应的专家,于是就分段授课。这样的结果就上成了大拼盘,学生很难找到头绪。

当然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首先是要激发起学生对历史学的兴趣。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对这句话都没有真切的感受。很多人根本没有发现自己的兴趣何在,而有些人的兴趣则因为种种原因而被扼杀。在我们这种层次的学校中,学生报考历史专业,有相当多的人并非出于对历史学的兴趣。因而,兴趣的培养,在大一的专业课教学中就占有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历史学研究的是已经发生的生活,生活本身是丰富多彩的,所以历史学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中国古代史的教学就应该把这样的丰富多彩体现出来。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必要时可以穿插一些逸闻趣事。教师也应该用生动的语言把已经成为陈迹的历史讲活。历史老师应该是善于讲故事的人。孟子把“得天下之英才而教育之”当成人生的三大乐趣之一。教师应该能找到这样的乐趣,享受这样的乐趣,并把这样的快乐传递给学生。所谓“独乐乐不如与众乐乐”。而且,历史学研究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这就决定历史学家在进行研究的时候不可能是绝对冷静客观的。

二、教学的难点在于使学生突破旧有框架的束缚

三年多以来感受最深的就是旧有框架对大一新生头脑的束缚。中国古代史的内容,学生在中学阶段都曾经系统地学习过。这使他们在学习的时

第 3 页

候有了一定的基础。可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表现最为明显的一点就是对于五种阶段论的认识。经过了中学的学习以后,学生普遍接受了五种阶段论的社会发展模式,并把它当成了基本的常识。这样学生会感觉很容易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但事实上讲,至少在中国古代史的研究中,目前学术界对于五种阶段论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几本优秀的,有代表性的中国古代史教材,也都回避了五种阶段论的模式。而一个大学教师,如果在讲授中国古代史的过程中,依然按照五种阶段论的模式进行授课的话,是很不负责任的做法。这里并不是要否定五种阶段论,这是一个可以进行探讨的课题。即便是教师本人认可五种阶段论的模式,也要向学生解释自己接受这一理论的原因。如果简单地按照这一模式进行讲授的话,学生会觉得历史发展的逻辑很简单而清晰。可历史的发展并非如此简单。历史研究的任务是去发现真实,而不能是去证明真理。不能在学生进入专业领域之前先用一个紧箍咒把学生的头脑框起来。事实上,目前中学历史教材中也在逐渐淡化五种阶段论。无奈,我们的中学历史教师并没有这样的意识,他们依然在按照这一模式进行讲授。作为中学教师,可以这么做。他们的任务是使学生的头脑清晰起来,以方便于应试。但作为大学教师就不能。

旧有框架的束缚还体现在对历史人物的认识上。在学生的作业和发言中,经常可以看到某人为某一阶级的什么家。我们研究历史并不是要简单地给历史人物贴标签,划成分而已。人是一种很复杂的动物,人不是仅有好和坏的两面。历史研究也不能把复杂的问题过于简单化。那样我们很难理解众多的历史现象。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逐渐使学生把历史人物还原于历

第 4 页

史本身,使学生认识到历史发展的复杂性。

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下的填鸭式教学,使学生容易产生对权威的崇拜。尤其是当进入大学阶段的学习接触到与他所认可的“权威”不同的观点时,学生就会感到无所适从。这个时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和习惯,使学生明白所谓的“权威”也不过是一家之言。是否认可“权威”的观点,都需要自己的思考,而不能仅仅因为他是“权威”。给大一新生上课,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使学生逐渐习惯于大学阶段的学习。

所以,真正要上好大一新生的课,必须经过长期的积累和不懈的探索,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要接受自己行动所带来的责任而非自己成就所带来的荣耀。 2、每个人都必须发展两种重要的能力适应改变与动荡的能力以及为长期目标延缓享乐的能力。

3、将一付好牌打好没有什么了不起能将一付坏牌打好的人才值得钦佩。

第 5 页

关于地方师范院校历史学专业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的两点思考5页

关于地方师范院校历史学专业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的两点思考一、教学的重点在于历史感的培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国古代史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一般都在大一上学期开设。大一新生对于历史学专业往往还没有什么很深刻的认识,他们的认识往往还停留在传统应试教育所造成的误区之中。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认为学历史不过是死记硬背而已。中学阶段的应试教育给学生提供出标准答案,学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d5ah7hepa8mpoj7ocb09o8y29wtcx00z55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