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汉被动句对比与翻译技巧
摘要 通过对英汉被动句的形成过程、结构形式、语用对比的分析,了解英汉被动
句的差异,并学会运用英汉被动句互译的方法技巧,从而能准确翻译英汉被动句。
关键词 英语;汉语;被动句;对比;翻译
“把动作的对象(宾语)提前作主语便构成被动句式,英语和汉语都有被动句式。尽管英语和汉语都有被动句式,但英语被动句的使用范围特别广,而汉语被动句的使用范围要狭窄得多,出现的频率要少得多。”[1]许多被动意义的句子是用无主语的形式来表达的。“被动式应用范围的广狭,随着语言的不同而不同,也随着时代的不同而不同。”[2]所以欲了解英汉被动句的对比差异,就得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开论述。
一、英汉被动句的形成过程
“英汉两种语言都经历了长期的历史积淀,两种语言因人类思维能力的大同而有相似的地方,但更多的是由于思维方式和文化的不同而迥异,被动意义的表达所采用的不同方式就是这样产生的。”[3]
英语被动句是用动词的被动式结构形成的被动句。英语早期的发展,如同古代汉语,古英语也没有专门的动词用来表示被动意义。动词不仅有主动用法,也有被动用法,到现在英语里仍然保留了一些这样的词,如“open”、“sell”、“wash”等。 1、The shop opens at six o’clock. 这个商店六点开门。 2、Refrigerators sell well. 电冰箱卖得很好。
随着人类思维的发展,英语中产生了分词,分词的出现在英语语法结构中引起了一场重大的革命,使被动语态在当时产生了,但是被动语态在英语中更为广泛地应用还得力于过去分词的出现。
古代汉语的被动句发展至今,仍有一些用法被现在的人们使用,例如“让您见笑了”之类的常用语。一般来说,有标志的被动句比较容易被理解。我们现在接触的大部分被动句都来自古代的文献。现代汉语的被动句多为被字句,这一现象的运用出现
1
在战国末期,但比较少见,到汉代才出现多一些,“特别是东汉以后,语法化成为汉
[4]语被动句的主要标志”。但是,用“被”的被动句在当时还完全没有用“见”和“为”
的被动句式常见。而且含“被”的被动句一般只在一些比较接近口语的文章中出现。唐代以后,在比较接近口语的文章和诗句中,“被”逐渐代替了其他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式。经过长期发展,“被”字结构的被动句变得形式化和复杂化。
英语被动句把所要说明的人或事物放在主语的位置上,目的是突出行为的对象,主观色彩较少,然而按照汉语的语言习惯,表达思想时人们要说出动作的实行者。“中国人的思维习惯重在事在人为”[5]。由此我们可以得知: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思维习惯,所以两种语言的不同也体现在此。 二、英语被动句的结构形式
被动语态的原形语义结构是“受事+状态”,它描述的是受事者在行为下所造成的一定状态。被动语态的特殊语义结构由“(施事)+受事+状态”构成,用来强调施事者。
英语被动句式基本采用be(be动词)+past participle(动词过去分词)形式。如: 1、He was beaten.
2、The house is built of wood.
其实英语被动句这一基本句式大致认为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get/be+p.p+by+施动者
如:He was/got hurt in a car accident. 他在一次车祸中受了伤。 2、情态助词+be+p.p
如:This must be done as soon as possible.
这件事尽可能快地搞定。 3、to+be+p.p
如:The cat has to be taken away. 这只猫不得不被带走。
4、be+p.p phrases(过去分词词组)形式 如:A decision was arrived at by them. 他们做出最后的决定。
2
5、it+must/should/will+be+p.p+that.译为“有人说”、“据说” 如:It is supposed that? 据推测?
It is well known that? 众所周知?
It will be said that? 人们会说?
It is asserted that? 有人主张?
而汉语被动句式则通过“受事+动词”这一基本句形来描述这一状态。 如:1、门被撞开了。
2、困难被克服了。
与英语相似的是,汉语被动句的基本句式也被认为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受事者+被+施事者+行为动作 如:他被石头绊了一脚。 2、受事者+被+行为动作 如:树叶被扫干净了。 3、受事者+被(让)+施事者+给 如:我的自行车给丽丽借走了。
4、受事者+被(为)+施事者+所+行为动作 如:我们学校被一条河流所环绕。
由以上英汉被动句的结构形式的对比,我们能清楚的了解到英汉被动句结构的差异。
三、英汉被动句的语用对比
英语被动句中的“主语应是说话者要突出强调的重点,如果我们感兴趣的重点是动作的承受着(宾语),就用被动语态把动作的承受着(宾语)变为主语,使其突出
[6]出来”。这种情况在汉语被动句中也存在。“中国正常的被动句式是必须把主事者(施
动者)说出来”[7]。
如:英语中典型的被动句式:“The matter was often talked about.”
3
汉语中用典型的被动句式译之为:“这件事曾被多次谈到。”
在语用场合中,英语被动句常常比汉语被动句运用多,归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说话者不知道动作的执行者,或者认为不必指出施事者。 如:The bridge was built in 1900. 这座桥建于1900年。
The house is being repaired. 那座房子正在修葺中。
2、说话者希望使所说的内容,尤其是在科技文献中,显得更加客观,避免就一些自己不太肯定的事表态,或者表示泛指。
如:It is said that more than 5,000 people attended the meeting. 据说,有五千多人参加了这次会议。
The matter will be dealt with as soon as possible. 这件事会尽快处理的。
而汉语中的被动句“基本上是用来表示不幸或者不愉快的事情”[8],也表示说话或行文当中强调被动动作或是特别突出受事者(这一点上文已提到)。“五四运动以后,汉语被动式的使用范围有所扩大,这就是说,不一定限于不幸或不愉快的事情”[9]。 如:二十来的岁,他已经很大很高,虽然肢体还没被年月铸成一定的格局,可是已经像个成人了。(老舍《骆驼祥子》)
在现在的汉语中,被动式已经仅仅不再用“被”字表示,而是扩大到用“遭”、“受”、“让”、“给”、“挨”等字表示,他们仍旧表示对主语来说不幸或不愉快的事情。 如:很不幸,他由于考试没有及格挨了爸爸的骂。 这话偏生又让我听见了。(冰心《姑妈》)
综上所述,运用英汉被动式必须明确两者的使用区别并根据两者语言的表达习惯,应用于适当的语用场合。 四、英汉被动表达形式的转换
英语的被动句可以用各种方式译成汉语,但是如果将英语直译为汉语,翻译出的句子往往会不通顺或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如:Her son was cut short by illness. 直译:她儿子的生命被疾病缩短了。
4
意译:她儿子因病而夭折。
下面介绍英语被动句译成汉语被动句的几种方法:
1、译成含有被动意义的词、词组。例如:“受?”、“是?的”、“为?而/所”等。 如:The naughty boy got scolded. 这个顽皮的孩子受到了斥责。
The pictures were taken by a professional photographer. 这些照片是由一位职业摄影工作者拍的。 The books are written for children. 这些书是为孩子而写的。 2、译成主动句。
如:The ground was covered by snow. 雪覆盖着大地。
3、加泛指主语“人们”、“大家”、“有人”、“我们”等。 如:I was told of the rumor. 有人给我讲了这个传闻。
The boy was found dead in the woods. 人们发现那孩子死在了森林里。 4、译成“据说?”。
如:It is said that Japan’s industrial progress after the war was every remarkable.
据说战后日本的工业进步非常显著。 5、采用无主句式。
如:An hour per day for taking exercise must be guaranteed. 必须保证每天一个小时的锻炼。 6、以原文的地点状语作主语。
如;English is spoken in many countries. 许多国家的人说英语。
从以上的几点可以看出,“对英语中的被动句式,汉语可用种种方式来表示,如果拘泥于原文的结构,译文往往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所以翻译时须根据汉语的习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