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课堂中合作学习的策略
浅谈英语课堂中合作学习的策略
摘 要:合作学习是英语新课程所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本文阐述了在新课程背景下,英语课堂中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策略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 工的互助性学习。英语课堂合作学习是指以合作学习的根本原理和根本方法为指导,结合英语学科的具体特点,引导学生在异质的小组中共同学习,利用合作性的人际互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开展的一种教学活动,是英语新课程所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英语课堂中合作学习的策略。 一、教师角色恰当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首先是通过教师的角色变化来实现的。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和促进者,有时还是学习的合作者。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角色意识应表达在:①协调意识。合作学习涉及多个要素,涉及多名学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活动时,发挥着创设学习环境和气氛,维持学习秩序等作用。②激发意识。教师提出的学习任务要能起到激发学生产生合作欲望的作用。教师要设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需要,言语审美需、言语交往需要、言语求知需要等。③参与和监控意识。在合作学习中,教师既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也是活动的参与者。当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当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并进行现场观察和调控,为学生及时提供有效的指导。
二、合理分组 明确任务 1.合理分组
要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必须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小组成员的组成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那么,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根底。小组的组成由老师与学生共同商讨决定,要考虑学生的成绩、性格、性别、交际能力等。每个小组的人数应适当,每学期调整一次。将学生的座位按异质小组适当调动,然后按座次就近组合,这种方法操作起来比拟简便,且小组成员相对固定。小组成员共同为本组取名,各小组确定一名组长。 2.明确任务
合作任务通常由4人组成,确保每位组员都能担任一定的角色,并担负起每个角色应该承当的责任,即各司其职。例如,小组长:负责掌握小组活动的全局,分配发言时机,协调小组学习进程,掌握合作学习的时间;报告员:负责向全班或教师汇报合作学习的结果;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活动结果;检查员:负责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为便于团结协作和培养各项能力,还规定组内成员适当的时候可互换角色,体验不同的学习责任。 三、在课堂中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应自然融入课堂教学设计之中。小学英语题材多样,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好素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围绕教
学内容,创设便于小组交流的情景,有条不紊地引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言语交际活动。
1.小组内部活动
学生在自学之后必然会遇到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所以要求在小组内部活动时个人向小组汇报目标理解的情况和不能解决的问题,接着就各组员答复的内容及提出的疑难问题展开小组讨论。在此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小组中后进学生提出问题的主动性及优秀学生乐于助人的积极性,做到小组之中只要有一人会,便没有一人不会,即“兵教兵〞,从而共同到达目标。最后各小组长把组内讨论后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归纳起来,以便在组间交流时提出。 2.学生组际之间答疑
在小组讨论后,进行组际交流,也就是全班同学一起交流。教师先让讨论得比拟成熟的小组代表发言,汇报该组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提出本组的疑难问题,其他各组作出补充、质疑和评价,组际之间进行讨论,帮助解答。这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各抒己见,并要特别注意让后进生发言,同时要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向书本甚至老师所谓的权威观点提出疑义或异议,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地、尽情地交换各自的想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判断、推理等多种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克服了自我中心、害怕等不良心理品质。 3.教师精讲、点拨和归纳
经过学生的自学、小组内部的讨论和小组之间的讨论协作过程后,学生对课堂要求掌握的知识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同时教师也对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了明确的了解,做好了充分的“第二次备课〞。在次根底之上,进行答疑解难、精讲点拨就可谓水到渠成了。此环节中教师对学生自学及组内组际讨论中所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简明扼要的讲解,从而使抽象繁杂的知识具体化、系统化、规律化,以便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掌握、运用所学内容。对于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引导帮助学生解决。讲解中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主动性,做到教师讲的巧妙,学生学得高效。 四、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把学生个人计分改为学习小组计分,把小组总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了“组内相互合作,组间相互竞争〞的局面,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小组合作达标。在小组评价时也要对个人合作学习的参与度、积极性和独创性等作出恰当的评价,这样可在小组内部树立典范,激发组内的竞争,以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消除个别学生依赖别人完成学习任务的思想。
把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结合起来,将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与合作学习评价结合起来。学生成长记录袋收集学生平时的优秀作品、表扬卡、过失卡等。小组学习过程评价不仅参照学习情况表中的得分上下,还要参考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效率、合作态度和合作技能等。学习结果评价依据学生平时的测验,期中、期末成绩,通过几方面客观地评价学生。 实践证明,在小学英语课堂中采用小组合作式学习,能够促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真正在学习实践中学会学习;同时通过合作式的交流,让学生在民主平等的根底上与他人互相合作,发挥同学间相互鼓励、相互启发的教育作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活动中完成合作意识的内化与协作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汪海燕.精读教学与合作学习法.新余高专学报,1999年第2期第125页. 【2】 张萍.合作学习法与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合作学习法对翻译能力的影响.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第10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