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可能不推“必” 部分不推“全”
先说“可能不推必”。“可能”是指不确定的条件。其中的“推”,是指推导、推理、推出;“必”是指必然性、确定性的结论。试题文中给出的条件各具特色,其中比较微妙的是可能性条件和个别性条件。如果是“可能性”的条件,就不能选择必然性、确定性的结论,牢记“可能不推必”这个分杠原则。考试有如下试题:
试题1:热天可能会使人烦躁不安,对他人采取负面反应,甚至进攻,发生反社会行为,世界上炎热的地方,也是攻击行为较多的地方。
由此可推出的最恰当的结论是( )。 A.自然环境决定人格特征
B.自然物理环境可对特定行为作出一定的解释 C,越是寒冷的地方,人们越不会出现侵犯行为 D.炎热的地方社会治安更好 [解析)
(1)文中第一句就出现了“热天可能会使人烦躁不安”这样或然性前提,阅读时发现这样的前提,就可在选项中搜索“可能性”结论,排除其他。
(2)B是具有可能性的结论。而A、C、D都具有确定性,排除。答案B。
这样的阅读方法是把握特征的方法,熟练掌握后,可大大节省阅读时间,更避免困惑在百思不得其解的分析中。再体会下一个试题,也许你立刻就找到答案。
试题2:研究人员通过大量数据分析:人们心理烦躁的原因可能是对市场经济的剧烈竞争感到疲倦或不适应,也可能是多数人长时间上网后的网络综合症带来的副作用,还有可能是人际关系的不和谐造成的心理负担过重。烦躁心理使社会秩序呈现不良形态,甚至传染他人引起无名的烦乱。
以上分析说明( )。
A.人们的烦躁心理可对社会产生影响 B.和谐的社会不会引起人们心理烦躁
C.比较起来,人际关系是决定人们心理是否烦躁的重要原因
D.强化知识积累,则能增强适应能力、把握处世尺度,减少心理烦躁的因素 [解析]
(1)牢记,可能性前提不能推出B、C、D这些确定性结论。A是答案。
6
(2)同时,A也是一个宏观性选项,对照其他不十分恰当的具体说法,·也是必选对象;在解析过程中,可灵活恰当使用不同的分析原则。
[点拨] 快读:发现可能条件,不必详读题干;
快解:分析搜索选项,或然选项必选。(或然;不必然、也许、可能)
可能不推“必”,是对客观认识实践的经验性总结,“可能”和“必然”在逻辑常识中被称做模态词项,是一对必须遵循思维规则的逻辑概念。此夕L,还有“不必然”、“不可能”等概念之间的互相推理。2007年,北京市考试就出现了“高薪未必养廉”(高薪不必然养廉)这类模态命题的推理试题,本篇在模态推理简介部分将做专门介绍,并附专项练习题供备考演练。
再说“部分不推全”。部分不推全也是重要的分析原则之一。其中的“部分”是个别性条件,指非整体性概念,包括“一些”、“大多数”等。“全”则是相对部分来说的全称概念,如:“都”、“任何”、 “所有’’等。顾名思义,“部分不推全”包括个别现象不推出整体现象、少数现象不推出多数现象、用某一类不去推其他类等。这个口诀可引申到机械类比或样本不足的归纳推理。如:发现某地区某几个人长了6个手指,就断言:这个地区的人都是6个指头。这就是样本不足的归纳,犯了常言中 “以偏概全”的逻辑错误。再如:朗朗从小学钢琴,最终成为世界闻名的钢琴家,兰兰也从小学钢琴,所以兰兰也必定能成为世界闻名的钢琴家。这就犯了机械类比的逻辑错误。事或物不同,属性未必相同,不可异类必推。
试题3:维生素E是抗氧化剂,能够清除体内的自由基。于是,保健品商家把维生素E作为提高免疫力、抗癌、抗衰老的灵丹妙药来宣传。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如果食物中维生素E的含量为每毫升5微克,能显著延长果蝇的寿命,但是如果维生素E的含量增加到每毫升25微克,果蝇的寿命反而缩短了。其实,细胞中的自由基参与了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比如细胞增殖、细胞间通讯、细胞凋亡、免疫反应等。
由此推论不正确的是( )。
A.自由基有其独特的作用,对机体而言是不可或缺的 B.科学家对果蝇的实验揭示了“过犹不及”的道理 C.维生素E的含量超过25微克时,会危及到人的生命
D.维生素是维持人体生命的必要物质,但过量服用时也会威胁生命 [解析]
(1)果蝇食用25微克/毫升维E食物寿命缩短是个别物种现象,推不出危及人的生命。 (2)选项C是推论不正确的选项。答案C。
试题4:规定汽车必须装安全带的制度是为了减少车祸伤亡,但在安全带保护下,司机将车开得更快,事故反而增加了。司机有安全带保护,自身伤亡减少了,而路人伤亡增加了。
这一事实表明( )。
A.对实施效果考虑不周的制度往往事与愿违
7
B.安全带制度必须与严格限速的制度同时出台 C.汽车装安全带是通过牺牲路人利益来保护司机的措施 D.制度在产生合意结果的同时也会产生不合意的结果 [解析]
(1)仅一个制度不完善,推不出所有制度都不完善。
(2)B、C既具体又确定,且文中证据不足,排除无争议。剩余A、D极其容易混淆!
(3)A中首先界定“考虑不周”,然后指出“往往事与愿违”,其中“往往”定义了不是“全部”。一个例证,推出某部分,属于文题相符的选项。
(4)最容易错的是选D。表面上看,D和文中的现象似乎能对号入座,其实不然。文中仅借助一个制度出现的现象,样本太少了,不足以推出具有全称含义的D。正是:部分不推“全”。否则就是以偏概全。
[点拨] 快读:简明阅读题干,发现特称(有些、往往、每当、某个、偶尔)条件; 快解:分析搜索选项,全称(都、完全、任何、大都、几乎)坚决不选。
注意:“大都、几乎”等虽然不是全称,但是也是很强的量项,推导“特称前提”的结论,一定要坚持弱于前提、小于前提的原则。
可能不推必,也是人们对客观认识的经验总结,是量化推理的具体特例。
量化推理是以三段论、对当关系为理论,以具有量化意义的判断为对象的推理。在三段论推理中,特称前提是不能推出全称结论的。对当关系推理同样不可以由特称命题推出全称命题。关于三段论和对当关系,本篇稍后有专门介绍和习题供参考。
五、选项要证据 直观是答案
逻辑试题,有些要考核从前提最直接能推出什么,不能推出什么的证据确证度。由A推出A的证据确证度是100%,这种试题被称做直观题。
试题1:在一次实验中,研究人员将大脑分为若干个区域,然后.扫描并比较了每个人大脑各区域的脑灰质含量。结果显示,智商测试中得分高的人与得分低的人相比,其大脑中有24个区域灰质含量更多,这些区域大都负责人的记忆、反应和语言等各种功能。
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推出( )。 A.智商低的人大脑中不含灰质 B.大脑中灰质越多的人,智商越高 C.聪明的人在大脑24个区域中含有灰质
8
D.智商高的人,记忆、反应和语言能力都强 [解析]
(1)有人选A吗?应该没有。因为题丈已经申明“智商高比低的人含灰质更多”,说明两种人大脑含灰质无疑。那么,选C就无可置疑!从“灰质更多”,直接推出“含有灰质”,这是直观题的典型特征。
(2)B不能选。因为从“智商高一灰质更多”椎不出“灰质越多一智商越高”。在演绎推理中,断定后件(包括加强后件)是无效推理。
(3)最容易错的是选D。因为题中“这些区域大都负责人的记忆、反应和语言等各种功能”是误导选项,使人们容易接受“负责就强化”的暗示。其实不然!“负责”也有弱化的可能,究竟是强化还是弱化是不清楚的。
(4)题干说“聪明人大脑含灰质多”,选项C说聪明人大脑含有灰质,这是废话,但这不是错话! A推出A是逻辑公理。其他选项都是错误推理。
试题2:有些昆虫在第一次繁殖幼虫之后便死去,另一些昆虫则在它们的下一代获得生存保证之后还能活几年。在后一种昆虫中,包括那些对生态系统做出有益贡献的昆虫,如蜜蜂。
从以上陈述中得出以下哪项结论?( )
A.在生态系统中不扮演主要角色的昆虫通常在第一次繁殖后便死去 B.大多数蜜蜂在下一代能够自行生活之后还会活得很好 C.蜜蜂通常不会在第一次繁殖以后立刻死亡
D.大多数昆虫一出生就能够独立生活,不需要成年昆虫的照顾 [解析)
(1)题干文中说“另一些昆虫则在它们的下一代获得生存后还能活几年……如蜜蜂”; (2)直观简明断定:答案C。
直观型试题,其实好理解。从“灰质多”推出“有灰质”,从“能活几年”推出“不会立刻死”是无可置疑的。考生往往觉得:会这么简单吗?于是就选择容易受暗示的、却不合逻辑的错误选项了。
[点拨] 快读:简明理解题干;(简化语句如:蜜蜂还能活一蜜蜂没死) 快解:条件重复必选。(注:A—A是逻辑公理,证据确证度100%)
六、强弱相比较 选“最”才保险
试题选项中有两个以上都可以选的情况下,要比较各个选项,选择说服力或认可度“最”强的为正确答案。
9
试题l:某公司的销售部有5名工作人员,其中有两名本科专业是市场营销,两名本科专业是计算机,一名本科专业是物理学。又知道五人中有两名女士,她们的本科专业背景不同。
根据上文所述,以下哪项推论最可能成立?( ) A.该销售部有两名男士是来自不同本科专业的 B.该销售部的一名女士一定是计算机本科专业毕业的
C.该销售部三名男士来自不同的本科专业,女士也来自不同的本科专业 D.该销售部至多有一名男士是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的 [解析]
(1)思路:因最多2人同一专业,所以,3男士不能都是相同专业,因此: (2)至少有2个男士来自不同专业是必然。A必然。
(3)C可以成立,但不必然。比较之下,“A”强于“C”,答案A。 (4)B、D断定错误,不选。
试题2:野生大熊猫正在迅速减少。因此,为了保护该物种,应把现存的野生大熊猫捕捉起来, 并放到世界各地的动物园里去。
以下哪项,如果正确,对上述结论提出了最严重的质疑?( ) A.野生大熊猫在关起来时通常会比在野生栖身地时生下更多的幼仔
B.在动物园中刚生下来的大熊猫不容易死于传染病,但是野生大熊猫很可能死于这些疾病 C.在野生大熊猫的栖息地以外,很难弄到足够数量的竹子,这是大熊猫惟一的食物 D.动物园里的大熊猫和野生大熊猫后代中能够活到成年的个体数量相当 [解析]
(1)思路:要反驳题干主张的“养”,即:养起来不好! (2)A、B都支持养,排除。
(3)C、D都是反对养的选项,D是说养也不能增加数量,C则说养不活!就反驳而言,C显然强于D。答案C。
这类题型,提问中往往出现“最”的提示;偶尔也有口语化的“最”,注意区别。 [点拨] 快读:简读注意“最”; 快解:选强勿迟疑。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