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专业基本功》知识点整理
《班主任专业基本功》有三编,第一编:班主任专业道德;第二编:班主任专业知识;第三编:班主任专业技能。
第一章 专业理念
班主任专业道德是班主任专业素养的核心,是班主任专业化的重要标志。
班主任老师的专业理念是指班主任“在对待教育工作本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认识”。它主要体现在对待职业、对待学生、对待教育教学和对待自身发展四个方面的正确观念和信念。 第一节 班主任是一个重要的专业性岗位
1.班主任的地位、作用:中小学班主任是中小学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是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是沟通家长和社区的桥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
2.班主任的任职条件:应由取得教师资格,思想道德素质好、业务水平高、身心健康、乐于奉献的教师担任。
3.班主任专业化的现实诉求:时代发展的强烈呼唤;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改变班主任工作现状的迫切需要。
现代学校是以班级授课制为基本模式的。 4.班主任专业化的涵义:班主任专业化就是以教师专业化为基础,以专业的观念和要求对班主任进行选择、培养、培训、管理和使用的过程。主要包括:①在职业道德上,从一般的道德要求向专业精神发展;②在专业知识和能力上,从“单一型”向“复合型”发展;③在劳动形态上,从“经验型”向“创造型”发展。 5.班主任专业化的内容:深化专业认知;增强专业能力;提升专业道德。
第二节 班主任是学生的主要精神关怀者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2.精神关怀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内容;班主任教育劳动的主要目的是育人,主要内容是关怀学生的精神生活、促进学生精神成长。精神关怀是班主任的首要任务和根本要求。
3.班主任精神关怀的重要意义:教育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促进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4.班主任精神关怀的具体要求: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精神需求;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三节 班主任是全面关心学生发展的人生导师
1.班主任全面关心学生发展的内涵: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关心学生的终身发展,关心全体学生的发展。 2.素质教育理念是班主任必须树立和坚持的最基本教育理念。
第四节 班主任是学生发展的重要他人
1.所谓重要他人,是指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 2.学生的重要他人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互动性重要他人;偶像性重要他人。
3.班主任承担的角色:家长代理人、学生楷模、心理保健者、学生的朋友和知己。
4.班主任成为学生重要他人的原则:①以高尚的人格濡染学生;②以渊博的学识吸引学生;③以出色的能力折服学生;④以真挚的情感打动学生。
5.班主任岗位是具有较高素质和人格要求的重要专业性岗位。 第五节 班主任是学生合法权益的保护者
1.侵害学生权益的表现:侵害学生的受教育权;侵害学生的人身自由权;侵害学生的人格权;侵害学生的隐私权。
2.教师的权利:教育教学权;科研权;管理学生权;获得报酬权;民主管理权;进修培训权。
3.教师的义务:①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的义务;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义务;③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义务;④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的义务;⑤保护学生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的义务;⑥提高政治觉悟和业务水平的义务。
第二章 职业道德
1
《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明确提出要“以提高师德素养和业务能力为核心,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第一节 教师职业道德及其重要意义
1.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的立身之本、立教之基,是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保证。
3.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必然选择。
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1.现行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的内容为: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这六条基本内容体现了教师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和时代特征。而“爱”与“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 2.教书育人是教师最核心的职责与义务。
3.教书育人的基本要求:①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②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④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4.教育要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教育也要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 5.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升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开发人的智慧和潜能,弘扬人的真善美本性为基本内容,以促进人的积极主动发展,形成人的健全个性,实现人的潜在价值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6.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元的,教师应树立科学的评价观,从多维度评价学生,以合格及特长的标准对学生进行评价。促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
第三节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1.①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②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新时期师德建设的内涵:①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思想引领;②以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为核心内容;③以教育教学实践为基本途径;④以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为根本目标。
3.关爱学生是教师特有的职业情感;严谨笃学是教师职业的基本特征;淡泊名利是教师职业的崇高美德;自尊自律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4.师德是教师职业的灵魂。教书是教师职业的主要特征,育人是教师职业的根本目的。立德树人是师德建设的根本目标。立德的根本目的在于树人。
第四节 提高新时期师德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1.如何提高新时期师德建设的科学化水平:①在专业发展上,既要注重知识,更要注重道德;②在师德要求上,既要注重基础,更要注重超越;③在价值取向上,既要注重奉献,更要注重发展;④在师德养成上,既要注重他律,更要注重自律。
第三章 礼仪修养
第一节 礼仪的作用与原则 1. 礼仪的作用:①礼仪是道德的示范;②礼仪是行为的准则;③礼仪是交往的枢纽;④礼仪是文明的标志。 2. 礼仪的原则:尊重原则、适度原则、真诚原则、自律原则。
第二节 教师礼仪的特点与意义
1.教师礼仪的特点:①教师礼仪要求的先进性;②教师礼仪行为的示范性;③教师礼仪内容的整体性;④教师礼仪影响的深远性。
2.教师礼仪的意义:①有助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②有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③有利于优良校风的形成;④有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第三节 教师礼仪的基本要求 1.《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牛修订),对教师的礼仪要求是“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 2. .教师礼仪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分为:个人礼仪、教学礼仪、集会礼仪、交往礼仪四个方面。其中,教师个人礼仪是最重要、最基本的,是教学礼仪、集会礼仪和交往礼仪的前提和基础。
3.教师个人礼仪的基本要求:谈吐文明,准确优美;举止从容,风度优雅;仪态端庄,稳重大方;衣着朴
2
素,整洁得体。
4. 教师教学礼仪:组织教学礼仪,课堂语言礼仪。
5.(1)与学生谈话时的礼仪:选择好地点和场合;做到师生平等;讲究礼节。 (2)与同事交往的礼仪:以礼相待;尊重同事;注重办公室礼仪。 (3)与家长交往的礼仪:
①家长座谈会的礼仪:服饰庄重,举止文雅;尊重家长,语言礼貌;珍惜时间,讲究效率;
②家访礼仪:选好时机,预约前往;衣帽整洁,庄重大方;用语合理,避免责难;举止稳重,温文尔雅。 ③迎访礼仪:收拾门庭,做好准备;热情待客,礼貌周到;微笑送客,心境愉快。 6.在教师与家长交往中,家长会和家访是最主要的形式。
第四章 班主任工作基本规范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规定:“要完善学校的班主任制度,高度重视班主任工作,选派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 2.《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明确提出,班主任是中小学的重要岗位,从事班主任工作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要职责。教师担任班主任期间应将班主任工作作为主业。
第一节 班主任的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 1. 班主任工作的职责:(一)从学校教育工作出发的工作职责:教育引导工作;班级管理工作;组织开展班级活动;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组织、协调工作。(二)从工作对象出发的工作职责:个体发展指导;集体教育工作。
2.班主任的工作内容:①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目标导向;②注重公平,面向班集体每一个学生;③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④建立平等互信的师生关系;⑤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⑥建立完善班级管理制度;⑦积极进行班级文化建设;⑧指导和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⑨充分发挥纽带作用;⑩大胆创新工作方式。
3.班主任如何履行工作职责:①从学校工作大局出发,配合学校教育的整体安排;②协调各方面教育力量,形成班级教育合力;③建立班主任工作的学校支持系统。
4.班主任工作的学校支持系统包括:校园安全的预警系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系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等。 第二节 班主任的工作原则
1.班主任的工作原则:①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学生;②正面教育,积极引导;③热爱学生,尊重学生;④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2.所谓班级中的学生非正式群体,是指班级中没有经过班主任及学校其他组织任命,学生间根据兴趣、爱好、情感等因素自发形成的群体。它是相对于班委、团队、学习小组等正式群体而言的。
3.班主任如何利用非正式群体:①利用非正式群体成员间的感情基础,增进同学间友谊,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②利用非正式群体成员间畅通的信息管道,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对班集体管理的一些意见和建议;③培养、培训非正式群体的领导者,形成强而有力、管而有效的班干部集体。
第五章 班级管理
第一节 班级常规管理与学生行为规范养成
1.班级管理是做好班级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保证良好教育教学秩序的需要。班级常规管理是班主任最基础的工作,也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基本功。
2.《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对中小学生日常行为的基本要求,也是班主任开展班级日常管理的主要依据。
3.班级日常管理的内容:教学常规管理、行为常规管理、安全教育、偶发事件处理等。
4.偶发事件是指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事先难以预料、出现频率较低,但必须迅速作出反应,加以特殊处理的事件。
5.偶发事件的特点:偶然性;突发性;爆炸性;紧迫性。
6.处理偶发事件的方法:控制感情,沉着冷静;了解情况,掌握分寸;依靠集体,尊重学生。
7.班主任的角色定位:班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学校实施管理工作的助手;联系各科任教师的纽带;沟通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桥梁。
8.中小学阶段是青少年良好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期,也是道德品质和文明习惯养成的最佳年龄期。 9.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国家明文规定、国家和社会对学生道德素质和文明行为的基本要求。
10.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途径与方法:①贯穿于日常的班级管理中;②说理教育法;③通过活动强化行为规范的训练;④通过考核强化行为规范;⑤环境陶冶;⑥教学渗透;⑦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
3
第二节 优秀班集体的创建
1.如何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进行班级工作的中心环节。
2.班集体的形成应具备以下条件:①有集体成员认同的共同目标;②有坚强的领导核心;③有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④有健全的规章制度。
3.如何创建优秀班集体:确定班集体建设目标;选拔和培养班干部;形成集体规范和舆论氛围。
4.如何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班干部:①民主选拔班干部后,要培养、指导和提高他们独立工作的能力。②既要防止包办代替、不大胆放手,又要防止只使用、不教育提高。③对班干部既要交给任务,又要教给办法;既要热情鼓励,又要严格要求;既要在培养中使用,又要在使用中培养。④支持、鼓励并发挥其特长是使用班干部的主要方法。
5.坚持集体舆论导向是培养良好班风的一个重要步骤。
6.班主任如何发挥班集体舆论的导向作用:①注意舆论倾向,正确加以引导;②有目的、有意识地组织和吸引学生参加各种集体活动;③充分运用舆论阵地,诸如班会、团队活动、墙报、黑板报、思想评论栏等形式;④把握住学生自我教育的时机;⑤用榜样的力量感召人。 7. 班风建设的首要问题是教师的师德作风建设。
第三节 面向全体的发展性评价
评价本身具有导向、诊断、教育等重要功能。
1.全面发展的评价理念的具体体现:①将学业评价与非学业评价相结合;②评价形式的多样化;③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2.中小学常用的评价方法:成长记录袋评价、素质报告单、学生操行评语。
第六章 班级德育
第一节 学校德育的功能定位 学校德育的创新实践:(1)学校德育的创新思路(①重视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②重视理想教育,用理想点亮学生的人生);(2)学校德育创新的方法手段(①德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②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
第二节 班级常规德育工作的开展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规定如下:①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②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③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④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 2.班级德育的核心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的教育。
3.培养学生良好道德习惯可以从以下五个层面着手:①找准教育的着眼点;②建立基本的行为要求框架;③确立行为习惯坐标点;④活动育人,寓教于乐;⑤螺旋上升、表彰奖励。
4.培养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方法:①明理激情法;②自我教育法;③榜样激励法;④环境熏陶法。
5.班级常规德育工作的内容:①制定班级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②重视学生道德习惯的养成;③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④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6. 自我教育途径:自我激励、自我认识、自我调控、自我实践 第三节 学生身心健康教育指导
1.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的内容:学习辅导、人格辅导、生活辅导、职业辅导。 2.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法:讨论法、情景角色法、行为训练法、认知行为改变法。
3.个体心理辅导的对象包括:受学业成绩困惑的学生,生理有缺陷的学生,人际适应不良的学生,家庭处境不利的学生,品德不良行为的学生等等。
第四节 网络德育的新探索
1.网络时代班主任工作的创新艺术:用影像记录学生成长;创建班级网络管理平台;媒介素养教育。
第七章 班级文化
第一节 班级文化的构成及影像因素
1.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灵魂。班级文化,是班级全体成员共同创造出来的独特文化,是班级成员在班主任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2.班级文化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
3.班级文化的构成要素:青少年文化、同辈文化、教师文化、教育文化。 4.班级文化的影响因素:社会文化、家庭文化、学校文化。 5.班级文化的作用:教育功能、激励功能、制约功能。
4
第二节 班级物质文化的优化
1.班级环境布置的原则:①彰显班级个性;②凸显班级文化主题;③强化学生主体作用;④发挥激励作用。 2.如何营造班级物质环境:①营造整洁、美观的环境;②建立生物角,培养学生责任意识;③建立图书角,营造书香氛围;④墙面布置,凸显学生主体意识。
第三节 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
1.班规以制度的形式存在,主要包括:班级的管理机构、承包责任制、奖惩制度和班级的日常常规(如班级公约、一日常规、一周常规、一月常规)。
2.惩戒原则:①公开公正原则;②尊重事实原则;③有错必纠原则;④人文关怀原则;⑤适度处罚原则;⑥及时处罚原则。
处罚违纪学生要做到“循循善诱、以理服人,惩前教育,惩后疏导。” 3.班级规范的作用:价值导向作用;规范约束作用。
4.如何制定班规:①确立班主任的主导地位;②分析班级情况;③班规应体现民主性、规范性、发展性。 5.如何执行班规:①解读班规;②重视检查和评比;③运用奖励和惩罚;④协调班级教育环境。
第四节 班级精神文化的塑造
1.班级精神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2.塑造班级精神的途径与方法:设计班级标志物(如班训、班歌、班徽)、榜样示范;开展集体活动;运用电子媒介;利用传统节日;师生的情感交流。
3. 班集体是在活动中产生,在活动中得到加强,班级精神也在活动中深化和积淀。 4. 在冲突与融合中铸造班级精神。
5.班级精神是班级文化的主导价值取向,是班级成员共同的行为特征。
第八章 教育资源整合能力
第一节 整合班级教育资源
1.对于班主任而言,可资利用的教育资源包括:班级教育资源、家长教育资源、社会教育资源。 2. 整合班级内部教育力量:①学生;②班级组织(班委会、少先队和共青团、非正式群体) 第二节 整合家庭教育资源
1.家访和家长会是传统的家校合作的主要形式。
2.家校合作新载体包括家校通、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长沙龙、家长咨询委员会等等。
3.家访的类型有一般性家访、慰问性家访、表扬性家访、沟通性家访、防微杜渐性家访、纠正不良家庭教育的家访。
4.如何进行家访:①明确家访目的;②分析家访对象;③预测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制定策略;④选择合适的家访时机;⑤建立“家访记录卡”; ⑥进行后期追踪。 第三节 整合社会教育资源
1.依托社区教育委员会;建立校外教育基地;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九章 主题班会的设计与实施能力
第一节 主题班会的设计
1.主题班会是班主任综合素质和教育实践智慧的集中体现。主题班会最重要的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主题班会要实现的是德育功能。 2. 主题班会的德育功能体现在:①主题班会具有导向作用;②主题班会是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有效方式;③主题班会具有情感感染的功能;④主题班会可以增强班级的凝聚力;⑤主题班会可以引领班级的集体舆论,形成良好的班风;⑥主题班会可以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班会的类型最常见的有两种:固定班会(如周会、晨会等班级例会)、主题班会。
4.主题班会作为实施班级德育和开展班级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被列入国家课程计划,作为与必修课同等重要的课程板块。
5.主题班会的原则:计划性、针对性、整合性、创新性原则。
第二节 主题班会的实施
1.组织实施主题班会应当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①处理好静态预设与动态生成的关系;②处理好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③处理好情感体验与价值引领的关系;④处理好遵循规范与开拓创新的关系。
5
第三节 主题班会的评价
1.主题班会的评价标准:主题具有思想性、内容具有真实性、形式具有新颖性、氛围具有感染性、师生具有互动性。
2.班主任在主题班会中的主导作用:①在主题的选择与确定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②通过班会实施过程的动态掌控实现主导作用;③重要环节的适时介入上。
3.好的主题班会课的标准:好的主题、好的设计、好的效果,即内容、形式、效果三个方面都好。
4.班会课主题的确定有的是服从于学校整体工作安排的需要,有的是班主任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自主开发设计的。
第十章 人际沟通与交往能力
第一节 班主任有效人际沟通的基本素质
1.现代学生观:学生是鲜活的生命个体;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可能性;学生是不可替代的学习主体;学生是有个别差异的。
2. 现代师生关系观:教师的角色更多的是从经师到人师的转变;师生之间平等沟通、亦师亦友。
第二节 班主任与学生的有效沟通
1.班主任与个别学生沟通的技巧:①创设良好沟通氛围的技巧;②倾听的技巧;③表达的技巧;④提问的技巧;⑤提供反馈(批评)的技巧;⑥处理学生情绪的技巧。 2.教师的表达是决定沟通效果的关键环节。
3. 班主任与班集体沟通的技巧:①与学生建立关系,拉近心理距离;②演讲表达要清晰简洁、有条理;③鼓励接受与适度挑战相结合,调动学生参与;④灵活控场。 第三节 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有效沟通
1.班主任如何协调与任课教师的关系:①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②经常向任课教师征求意见;③请任课教师参与班级活动。
第四节 班主任与家长的有效沟通 1.协调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关系:①帮助学生走近父母的世界(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父母;教会学生感谢父母);②营造“尊长辈、敬父母”的班级氛围;③为学生和家长搭建沟通的平台;④消除家长与学生的隔阂。 2.有效家校沟通的策略与技巧:①在细节中把握沟通合作的技巧;②把握与家长沟通的特殊心理;③因人而异,选择多元化的方法策略。
第十一章 专业自主发展能力
班主任专业发展,是指班主任适应工作的需要,通过系统教育和自我发展相结合的途径,不断提高和完善专业素质的过程。
第一节 教育信念: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1.班主任教育信念的基本内涵
所谓教育信念,是指人们对教育事业、教育理论及教育主张、原则的确认和信奉。 班主任的教育信念具有专一性、执着性、稳定性等主要特征。
2.班主任教育信念形成的要素分析:①班主任教育信念的形成要以认知为条件;②班主任教育信念的形成要以情意为要素;③班主任教育信念的形成要以理想为前提;④班主任教育信念的形成要以实践为基础。 3.教育信念在班主任专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①教育信念是班主任做好工作的精神力量;②教育信念是班主任职业道德的重要支柱;③教育信念是班主任专业成长和发展的内在动力。 第二节 教育科研:班主任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
1.班主任教育科研的策略建议:①加强理论学习,提升学术涵养;②注重实践反思,勇于剖析自我;③营造科研氛围,倡导团队成长
第三节 自主发展:班主任专业发展的理想境界
1.班主任群体专业化,要加强五个建设:道德建设、能力建设、制度建设、班级建设、文化建设。 2.自主发展是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基本的、关键的动力系统。
3班主任自主发展的基本策略:学习:①在理性认识中丰富自我;②实践:在师生交往中发展自我;③研究:在把握规律中超越自我;④反思:在总结经验中提升自我。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