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教学设计(最新精品)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案例名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一、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参考课时为1课时。本课主要内容包括: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

《植物的激素调节》这一章的内容,揭示了植物体维持稳态的调节方式之一:激素调节,与第1、2章内容组成生物有机体稳态调节知识体系。《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这一节内容在全书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多,但其内容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密切,所以是极其重要的。特别是其中”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的内容,层层深入揭示了植物向光性这一生命现象是在生长素调节作用下产生的个体适应性,隐含的科学研究的方法与过程,以及设计实验时所要控制的”单因子变量”问题,在整个必修课本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很好的载体。随着生长素的发现,学生认识到植物激素的存在,并初步了解生长素作用──促进生长,这也为继续探索第二、三节生长素的其他生理作用及激素应用奠定基础,本节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内容在结构体系上体现了人们对科学理论的认识过程和方法,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极佳素材,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很好的素材。 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概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②阐明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技能目标:

①了解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培养设计探究实验的能力。

②根据本节相关原理,尝试设计一些独特盆景方案并思考操作步骤。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关注日常生活现象,体验科学发现之美,形成积极探索、勇于进取的求知精神和追求真理的良好意志品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教学难点:

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高一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关于植物生长素的感性认识,虽然在学习了《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之后,学生对于生物的调节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植物激素还是相对陌生的。因此,让学生在生长素发现过程中,建立起对植物激素的正确认识,同时要注意与动物激素区别开,以免学生混淆。

该班学生观察思维能力较强,但逻辑思维能力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将注重启发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讨,通过精心设置疑问,激发学生进行探究和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根据新课程理念,高中生物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生物学科学素养,本节课将采用“引导探究”教学模式,以“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为学生学习的三个基本维度,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为指导,以侧重科学方法教育为归宿,融合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同时,配以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模拟科学发现过程,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

六、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将自制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板书有机结合,同时搭配实验探究法、讲述法、比较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使其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观察、比较和总结、判断思维和创新能力。

七、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多媒体展示“红杏出墙”的图片,让学生讨论这种生长状况特征,引导学生简述“向光性”的定义。 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图片、 设疑 导入 1、红杏的生长方向有什么特点? 2、可能是哪种环境刺激引发了红杏生长方向的改变?这种改变有什么适应意义? 3、这种生长方向的改变,是发生在植物的幼嫩部分还是成熟部分? 生长素 的发现 过程 向学生介绍“胚芽鞘”是什么?展示图片,结合讲解。 学生思考 学生对胚芽鞘的理解缺乏感性认识,直观图片和抽象语言相结合的讲解,更易使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观察图片,思考,联系文学知识和回答 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以此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让学生能积极思考,引出课题。 生 长 素 的 发 现 过 程 达尔文实验: 多媒体课件展示实验过程和结果,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实验第一组得到什么结论? 2、第一、二组对照的目的是什么? 3、对比分析第一、三组说明什么? 4、第三、四组与第一组对照说明什么? 5、该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设问:胚芽鞘产生的“影响”是某种物质吗?科学家怎样通过实验来探索?达尔文没有继续探究下去,那么由谁来证明呢? 詹森和拜尔的实验: 多媒体分别展示詹森和拜尔的实验,思考以下问题: 1、 詹森的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詹森选择什么材料证明“影响”向下传递? 分组讨论、观察并用语言描述实验过程。最后得出结论。 第一组的实验说明在单侧光的照射下,胚芽鞘背光面比向光面长得快,具有向光性。 第一、二组起对照作用,证明向光性可能与尖端有关。由此推断:尖端可能产生某种“影响”。 第一、三组说明了尖端可能产生的“影响”与光照无关。 第三、四组与第一组对照说明了感光部位在胚芽鞘的尖端,而向光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以下。 该实验的结论是: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影响”,这种“影响”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长得快,因而出现向光性。 学生接受。 通过对各组实验结果的比较、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精神,同时也能让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严谨以及研究成果的来之不易。 综合、分析信息,培养学生处理信息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问题串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 生能更专心地投入课堂学习 实验证明,胚 芽鞘尖端产生的 影响可以透过琼 脂片传递给下部。 生 长 素 的 发 现 过 程 2、 拜尔的实验为什么选择黑暗的环境?实验结论是什么? 以上实验初步证明了“影响”可能是因为尖端产生了某种化学物质,因为它的分布不均造成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 选择黑暗是排除单侧光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尖端产生的影响向下传递时分布不均造成的。 温特的实验:多媒体展示温特的实验, 思考以下问题: 1、把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胚芽鞘的向琼脂块的生长方向如何? 对侧弯曲生长。 讲解温特实验的过程,得出结论。 2、通过第一个实验是否可以判断出影响胚芽鞘生长的物质是由胚芽鞘尖端产生的? 3、 那么,我们要对另一个实验组怎么处理? 温特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 简要介绍生长素的提取分离历史背景,以及人们发现的其他各种植物激素。明确植物激素的定义。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长久、持续和艰苦。 小结:植物向光弯曲的原因是生长素分布不均造成的:单侧光造成生长素分布不均,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素含量多,引起两侧生长不均而造成向光弯曲。 用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 不可以,应该再设置一个空白对照实验组,排除琼脂块的影响。 同前两个实验的讲解的意图相似 让学生体验到科学发现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不懈探索才能一小步一小步地接近事实的真相 生长素 的产生、 运输和 分布 多媒体结合板书,板书为主 让学生阅读课本,思考生长素的产生部位、运输方式和分布情况。 重点讲解运输方式: 认真听课,专心思考,做好笔记 对极性运输的理解是一个难点,因此在教学时,应该注意学生对 生长素 的产生、 运输和 分布 注意区别极性运输和非极性运输、形态学上端和形态学下端的概念理解(画图解释) 对本小节内容做简要总结。 极性运输的理解认识是否到位,若学生掌握较好,还可以适当地回忆、比较其他运输方式的特点。 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 练 习 巩 固 1、茎产生向光性的原因在于生长素 学生思考, 完成练( ) 习 A.向光侧分布的多 B.背光侧分布的多 C.在茎中分布均匀 D.在茎的顶端产生 2、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是单向的,一般只能从植物形态学的上端向形态学的下端运输, 而不能反过来运输,这最可能是因为( ) A.地心引力的作用所致 B.在体蛋白的特点所致 C.能量多少有关 D.光照方向的影响 1、 完成练习册中本节课的相关练习 课后完成 2、 思考、设计一个塑造造型独特的盆景方案(即课本p49的拓展题) 作 业 布 置 加强学生对新知识的巩固和应用,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基本技能。 教学流程图 PPT展示“红杏出墙”的图片 以“红杏出墙”的图片结合问题引导学生简述“向光性”的定义。 观察图片,思考,回答 介绍“胚芽鞘”的概念 思考、记忆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教学设计(最新精品) 

案例名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参考课时为1课时。本课主要内容包括: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植物的激素调节》这一章的内容,揭示了植物体维持稳态的调节方式之一:激素调节,与第1、2章内容组成生物有机体稳态调节知识体系。《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czj011wba0zn011pbd6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