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的能力与素质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的能力与素质 肇源县第一中学邵振平 【内容摘要】
在进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全面而又富有个性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信息技术差异性
信息技术教育已成为学生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国民素质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如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培养出具有现代化社会素质的学生,是一个值得我们每一个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下面我就从实践教学这一角度来阐述我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信息技术教育应当从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原有的知识水平出发,这是学生完成学习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在此基础之上才能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进行培养、提高和发展。不能为学而教,因考而学,要着眼于挖掘和培养学生学习的潜能,要求学生在整体上全面发展,因此对学生应当进行差异性教学。而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复杂的、多面的、多层次的,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所提出的或者所遇到的问题也会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因此,信息技术教师要做到差异性教学,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知识层次,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信息技术学科是与时俱进的学科,知识更新速度快,硬件和软件的更新速度也快。加之,目前正处于新课程改革时期,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亟待转变。现代化教育对信息技术教师自身的素质和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对本学科知识的理解要全面、深刻,提高驾驭课堂能力,信息技术教师就要加强学习,全面地学习有关的信息技术知识,努力提高个人知识素养,同时要关注计算机软件、硬件的发展,做学习型教师。这样才能站在新时代的前沿,用前卫、发展的眼光处理问题,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内容,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现代课堂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有了极大的不同。有多种多样的现代化教学媒体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现代化教学媒体的使用,给教师提供了方便有利的条件,使课堂教学以“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的方式进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已成为必然趋势,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要实现教育手段的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师必须熟悉并能熟练使用各种电教媒体。因为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熟练操作计算机,提高信息素养,并能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实用型、创新型人才,所以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在他的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这意味着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行为很大程度上在于指导学生进行实践,让他们自己去观察、思考、总结、操作,开发他们的潜能,丰富他们的思维。要做到这一点,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能熟练、准确地进行操作,并能随时处理发生的一切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