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郎溪中学2024-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
月考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 《文献通考》对古代农业生产有过如下一段描述:圩田、湖田多起于(北宋)政和以来……大概今之田昔之水,徒知湖中之水可涸以耕田,而不知湖外之田将胥而为水也。”这说明
A.宋代农业生产技术得到极大的提高 B.古人对过度开发具有一定的警醒和反思 C.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的开垦开发 D.宋代政和年间出现了较严重的水患灾害
2. 南宋后期的谢维新说:“今世俗所谓布者,乃用木棉或细葛、麻苎、花卉等物为之。”此后,我国中原地区衣被原料逐渐转变为以棉花为主。材料表明南宋以后
A.种植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B.经济重心基本转移至南方 C.衣被原料受到政府关注 D.中原成为棉花种植的中心
3. 据史书记载,“(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指的是
A.
B.
C.
D.
4. “就如中国的农民,欧洲使用木制农具时,他们已经用铁犁耕田。而当欧洲也使用铁制农具时,他们仍在使用铁制农具。中国人把一种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运用到很高的水平,却没想到要改善和替代它。”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B.铁犁技术更新缓慢 C.小农经济的停滞性 D.欧洲经济后来居上
5. 宋代范成大有诗云: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该诗描绘了中国古代经济 A.男耕女织的生产形式 B.精耕细作的特点 C.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 D.人们生活美满幸福
6. 《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 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 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 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
7. 汉代冶铁技术取得重大发展。铸铁柔化处理技术和炼钢技术在汉初很不普及,但汉武帝后却得到迅速推广,工艺也更为成熟。其主要原因在于 A.杜诗发明和推广水排 B.铁农具的广泛应用 C.铁业官营政策的推行 D.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8. 《尚书·洪范》记载当时的政务时说:“一曰食,二曰货。”《周礼》记载:“以九职任万民……六日商贾,阜通货贿。”材料反映了当时统治者 A.实施重农抑商政策 B.重视和鼓励商业发展 C.提倡“工商皆本”
D.强调耕战以加强中央集权
9. 宋代关于物的立法,有动产和不动产的区别,其中动产被称为“财”或“物”,不动产被称为“产”或“业”。业主的土地所有权也由单一的所有权派生出永佃权、占佃权等,以及基于土地所有权的典当、抵当等担保物权。这反映了宋代
A.商品经济的繁荣
B.民间租佃关系的日益规范 C.社会主流观念改变
D.法律注重保护土地所有权
10. 唐朝时广东地区“岭南之田,所种惟稻”,到明清时,出现了“惟知贪财重利,将土地多种龙眼、甘蔗、烟叶之属,以致民富而米少”的现象,这一变化说明当时
A.农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农作物产品逐步商品化 C.小农经济开始逐渐解体 D.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11. 盐引是盐商合法贩盐的官方凭证。明朝政府鼓励商人输运粮食到边塞换取盐引。盐商凭盐引到指定的盐场支盐,再把盐运到指定的地区销售,获取利润。这反映了明朝
A.食盐市场出现官商勾结 B.政府对盐商采取扶植政策 C.食盐业被政府严格控制 D.食盐生产具有区域性特征
12. 《广东新语》所载诗曰:“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二洋,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这首诗说明 A.明清“海禁”政策导致白银大量内流 B.闭关锁国政策下官营贸易的兴盛 C.官营丝织品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 D.清初行商制度是官商结合的产物
13. 《十三行史料展》记述“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这里拥有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的环球贸易航线。……客观上造就了一个时期里著名的中西贸易中心和广州历史上令世上瞩目的经济文化的辉煌时代。”导致十三行兴盛的主要原因是
A.民间贸易的兴盛和发展 B.三角贸易的形成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