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人教版综合高中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

必修二《政治生活》讲义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

根本属性。

一、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1、国家: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

2、国家性质,即国体,也就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其性质是由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性质决定。

迄今为止,国家有奴隶制国家、封建制、资本主义国家,这三种类型的国家属于剥削阶级统治的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当家做主的新型国家。 世界上从来没有抽象的,超阶级的,“全民”的民主

(一)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1、我国国家性质(国体) (a):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做主。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和最大特点

(b):

( 1)本质:人民当家做主

( 2)最大特点: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

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 3)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广泛性:①民主权利广泛。②民主主体广泛;

真实性:①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保障;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

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③我国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取得的成就,充分反映了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3、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性 (b):

( 1)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国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

(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只有发扬民主,才能调动亿万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

只有坚持专政,才能维护国家的专政职能,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二)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 1、宪法规定的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a)

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公民依法享有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和被选为人大代表的权利,

是公民的基本民主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②政治自由(公民依法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③监督权(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检举权等) 2、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③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3、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a)

②遵守宪法和法律(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 ④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c)

①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我国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国家在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和依法实施处罚方面,对任何公民一律平等。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关系: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力的实现。要求:①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②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两者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产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二、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一)民主选举

②坚持权利与依法统一的原则。

③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 ====

1、不同选举方式的特点 (b) ①直接选举(海选)

②间接选举

①等额选举(可以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②差额选举

2、选择不同选举方式的制约因素( b):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 3、我国的选举制度 :我国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并普遍实行差额选举。 (二)民主决策

1、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 ②专家咨询制度 ③社会公示制度 ④社会听证制度

(间接选举 )

(b)

①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有利于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构科学决策的基础)

(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有利于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的参与度)

(有利于帮助决策机关发现拟定的方案可能存在的不足,并加以修正、完善)

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b)

( 1)国家:

① 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②有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 2)公民:①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

的实施。

② 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三)民主管理

1、基层民主自治的形式 (a):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村委会、业委会)

(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不是基层政权组织,不能履行政府职能) 2、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基础是自己选举当家人)和城市居民自治的意义 (b)

实行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是人民当家做主的有效途径,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

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作。

(四)民主监督:

1、民主监督方式(a):

①信访举报制度 ②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③舆论监督制度 ④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论会、网上评议政府等 2、公民要负责地行使监督权 (b):

( 1)意义:既有利于改进被监督者的工作,也有助于激发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

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 2)要求:①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②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第二单元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三、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一) 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

1、我国政府的法律地位和基本职能

(c)

====== ==== ( 1)法律地位: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 ( 2)我国政府的职能:

①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④加强社会建设

(建设服务型政府:其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政府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二)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

1、政府的宗旨和工作的基本原则

(b)

(1)宗旨:为人民服务。

(2)工作的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

要求: ①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③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a):

②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2、我国政府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的的途径(

开设热线电话;设立信访部门,推行电子政务,依法建立行政仲裁、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四、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一) 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

1、依法执政的必要性和意义 (c)

(1)必要性: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 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 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 2)依据:宪法和法律

( 3)意义:①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力和自由②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

增强政府的权威③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④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2、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a)

政府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用于负责、敢于担当,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

政府必须审慎行使权利,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

3、审慎行使决策权( b)

建立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解决防止和纠正

(二)权利的行使:需要监督

(权力是把双刃剑。政府全力运用得好,可以指挥的法、令行禁止、造福人民;权力一旦被滥用,超越了法律的界

限,就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需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1、有效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 b)

①关键是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机制。

这个机制,一靠民主,要切实保障的人们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二靠法制,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②建立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

③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2、行政监督外部体系 :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关;中国共产党;人民政协;社会与公民。

行政监督内部体系 :上级政府、监察部门、法制部门、审计部门。 第三 主义 五、

单元

从根本上来讲,一个政府能否具有权威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

建设社会

政治文明

我国的人民代表

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是否被人民认可和接受,这是区别政府有无权威的标志

大会制度

(一) 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

1、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b)

====== ==== ( 1)人民代表大会①性质:最高国家权力机关②职权:立法权(全国人大及其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

最高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①性质: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②常设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

(3)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讨论决定本行政区的重大问题并监督实施2、人民代表大会代表(b)

地位: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重要组成人员 权利: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义务: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应人民群众意见和要求,

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政权、政权组织形式)

1、民主集中制及其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的体现 (b)

( 1)人大制度的组织和活动的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民主集中制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 2)体现:

①人大与人民关系:人大代表民主选出,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决策少数服从多数。②人大与其他国家机关关系:其他国家机关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

③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关系: 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 合理划分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b)

①它保障了人民当家做主

③它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六、我国的政党制度

②它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 ④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一)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

(c)

①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②才能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③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法 (c)

①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②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二)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 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a):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

2、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必要性 ②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

(b)

是判断一个政党是不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①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③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三)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党制度

1、我国的政党性制质度:的中基国共本产内党容是、中优国越工性人阶级先(锋队b),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 1)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2)基本内容:①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②多党合作的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③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 ====

④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⑤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政协:①性质:是多党合作的组织形式,是广发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②职能: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 3)优越性:①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②有

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③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④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七、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一) 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1、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a):我国已经形成了平等民族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2、处理民族关系的 基本原则(b):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①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照耀标志之一③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

b)

②是社会稳定的前提

④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二)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1、内容: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优越性: 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②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③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④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蓬勃发展。

自治的前提和基础自治地方:自治机关:自治权:

: 国家统一领导,即“一个国家原则”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

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三) 我国的宗教政策 (b)

1、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 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国家既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也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目的是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

:既要反对境外势力干涉我国宗教事务,又要在平等友好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

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

人教版综合高中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必修二《政治生活》讲义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根本属性。一、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1、国家: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2、国家性质,即国体,也就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其性质是由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性质决定。迄今为止,国家有奴隶制国家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cwwi8v27z9mzf00wrvr0a0pl1szsm00hec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