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认知方式、背景音乐对识记的影响实证研
究
摘要:日益多元化的音乐领域,丰富了背景音乐的选择,更多大学生倾向于将背景音乐加入到自己的工作和学习过程中,不同个体其场认知方式的不同也许会对他们边听音乐边识记的效果有影响。遂本研究以广东培正学院大学生为被试,采用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通过《镶嵌图形测试》以及E-prime程序设计的实验,探讨不同场认知方式个体在背景音乐下的中文词汇识记效果。得出以下实验结果:(1)低频词的正确率显著高于高频词;(2)场认知方式和词频两因素间出现交互作用能够显著影响识记正确率。(3)背景音乐和词频两因素间出现交互作用能够显著影响识记的正确率;(4)场认知方式、背景音乐与词频三者结合不能显著影响识记效果;
关键词:背景音乐;场认知方式;识记;词频;
The influence of field cognitive style and
background music on memory
By
Abstract: The increasingly diversified music field enriches the choice of background music. More college students tend to add background music to their work and learning process. Different individuals' different field cognitive styles may have an impact on their effect of reading and remembering while listening to music. Therefore, this study takes the students of Guangdong Peizheng University as the subjects, adopts a three factor mixed experimental design, and through the experiments of 《CEFT》 and E-Prime program design, discusses the effect of Chinese vocabulary recognition of individuals with different field cognitive styles under background music. The following experience has been gained in this regard:(1) The accuracy of
low frequency words 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high frequency words;The interaction between field recognition patterns and speech frequency factors may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recognition accuracy.(3)The interaction between word frequency and background music can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accuracy of recognition;(4) The combination of field cognitive style, background music and word frequency can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recognition effect;
Key words: background music; field cognitive style; recognition; word frequency
1引言
1.1概念
1.1.1场认知方式的概念
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所提出的场认知方式是一种体现在个体的组织和信息加工过程当中的习惯和偏好的认知方式。Witkin所提出的场依存型-场独立型的场认知方式理论,在众多理论中更多地为心理学者们广泛的接受以及加以应用错
误!未找到引用源。
。在知觉判断的过程中,较容易受到外部参照物影响的场依存型个体
会依赖于外界现场中的线索进行判断,而较容易受内部的自我经验所影响的场独立型个体则会依赖于内在线索进行判断。
1.1.2背景音乐的概念
人们把在多媒体呈现过程中或者在一些公共场合中播放的调节气氛的音乐约定俗成称之为背景音乐。背景音乐能够使得个体活动效率产生影响,是因为这一刺激能够间接性地影响个体当前进行活动的行为[2]。通过判别音乐是否为人们当前的核心活动,可以用以区分是否为背景音乐的本质属性。由我们的生活经验可以知道,并非占据主导地位而存在的背景音乐作为环境的调节剂,可以被认为是为了改善人们当前活动的听觉环境以及心理状态而存在的[3]。
1.1.3识记的概念
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三个部分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记忆过程,由此可见记忆与识记二者是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个体经过对外界事物的特征特性进行了解、区分、认识过后进而在其大脑中存留一定的“影子”,而这个感觉、知觉或思考到的信息的“影子”便会在我们大脑中进行编码的工作,然后最终转化为持
1
续记忆。识记是记忆的第一个也是对记忆效果的好坏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的一个基本环节。因此,当个体能够了解并且掌握识记规律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助于改善记忆的。
1.2相关理论
1.2.1场认知方式
场认知方式是个体在识别客体间关系的时候,认知活动中组织和加工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最初是源于美国的心理学家Winkin,他受启发于飞行员在飞行过程中如何调整其身体位置的,于是发明了棒框实验并利用棒框实验把飞行员以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的两种认知方式区分出来。“场”是一种对外界环境的线索方面的依赖性,在认知过程中,对外界环境的线索依赖性强的个体就是“场依存型”,对外界环境线索依赖性比较弱的个体就是“场独立型”。过往研究发现二者的思考方式也有所不同,更擅长于从整体上进行分析事物的场依存型个体,思路非常的清晰,而更擅长于把部分从整理中分离出来场独立型个体却是习惯于独立分析[4]。在日常生活中,场独立型被试通常会更加独立自主,遵循个体自己的判断,不擅长交际;而场独立型被试则善于与人沟通交往,比较理解别人,能够更多的从外界获取信息。除此之外,Winkin不仅对记忆、学习、思维、情绪方面上有所建树,也在想象、智力机能、人际关系等方面有所探究。曾经提出的心理分化理论也打破了一直以来个性特征与认知过程之间的界限[5]。
张厚粲与谢斯骏学者是我国在场认知方面的领军者,由他们进行的起步性研究当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不仅把场认知方式与记忆、错觉、图形后效方面进行研究,之后进而也延伸到应用、识字与教学的教学领域,同时也没落下道德行为与体育等领域[6]。
在我们现实的生活中,许多人的场认知方式可能并不明显,常常介于两种场认知风格之间。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会受遗传与外界环境的相互影响,从而在认知上会慢慢形成更加稳定的认知风格,倾向于用某一种认知方式来解决问题,但这并不是说场独立型被试做每件事情都一定会用场独立型个体习惯的认知
2
思考方式去完成,因为人是灵活的,也是不断进行学习的个体,所以场独立型被试是倾向于用其习惯的认知方式去思考问题,但是若此时的情境更适合用场依存型的认知方式进行解决问题的话,也是有可能会选择另外一种认知方式尝试去理解,去体现在其行为上。
1.2.2词频
词频是用以评估一个词对于一个语料库中的领域文件集或者一个文件中的重复程度。关于词频如何影响词汇记忆,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① 高频词在记忆中永远占优势。传统词频理论认为,在记忆中占据优势地位的高频词与低频词相比,更容易被识别与提取。②低频词在记忆中占优势。Allen 和 Garton提出的镜像效应认为,与高频词相比,低频词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常用词来说更加陌生、也更加新颖,因此会得到更多的加工或不容易被忽略,从而在词汇再认实验中更容易被识别[7]。
1.2.3识记
记忆在理论上的有着许多分类,内容上分为动作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与形象记忆;时间上分为长时记忆、短时记忆与瞬时记忆。而在识记过程中同样也有不同的分类:
根据识记是否有目的,即这个过程当中是否要做一定的意志努力可以分成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人们的全部知识经验都是通过这两种识记从而获取得到的。根据识记材料是否理解,即这个过程中是否能够结合个体本身的知识经验可以把识记分成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与机械记忆相比,意义识记是一种更为复杂的心理过程是源于这个过程中的理解也是对材料的一种加工,遂耗费更多的心理能量。
3
场认知方式、背景音乐对识记的影响实证研究 - 图文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