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入学调研考试卷
化 学 (四)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Mg-24 Al-27 S-32 一、选择题(16小题,共48分,每小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鲜花运输途中需喷洒高锰酸钾稀溶液,主要是为鲜花补充钾肥 B.草莓棚中使用的“吊袋式二氧化碳气肥”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C.“梨花淡自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中柳絮的主要成分和棉花的不同 D.《本草纲目》记载的“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的实验方法可用来分离乙酸和乙醇 【答案】D
【解析】A.高锰酸钾稀溶液有强氧化性,不能作钾肥,喷洒它的目的是除去乙烯,延长花期,选项A错误;B.碳酸钙需要在高温下煅烧分解才能得到二氧化碳,因此草莓棚中不能使用碳酸钙来产生二氧化碳,选项B错误;C.柳絮的主要成分和棉花的相同,都是纤维素,选项C错误;D.“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涉及蒸馏的方法,蒸馏可用来分离乙酸和乙醇,选项D正确。答案选D。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化学键断裂或化学键形成的过程都是化学变化 B.Na2O2和Na2O都属于碱性氧化物
C.溶液中的溶质粒子能透过滤纸,而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不能透过滤纸,所以可以用滤纸来分离溶液和胶体
D.食盐溶液能导电,但食盐溶液不是电解质 【答案】D
【解析】A.氯化钠溶于水有离子键的断裂,是物理变化,故A错误;B.Na2O2是过氧化物,不是碱性氧化物,故B错误;C.胶体也能透过滤纸,所以不能用滤纸来分离,故C错误;D.食盐溶液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D正确;本题选D。
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4 g 由乙烯与环丙烷组成的混合气体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NA B.标准状况下,由H2O2制得4.48LO2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8NA
C.标准状况下,11.2 L NO和11.2 L O2混合后气体的分子总数为NA
-
D.25℃时,pH =13的Ba(OH)2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为0.1 NA
【答案】A
【解析】A.乙烯和环丙烷的最简式均为CH2,式量为14,故碳原子数为为NA,正确; B.氧元素有-1价到0价,生成0.2mol氧气,转移电子为0.4mol,错误;C.NO与O2反应生成NO2,分子数减少,错误; D.不知溶液体积,不能计算微粒数目,错误。
4.下列有关金属的工业制法中,正确的是
A.以海水为原料制得精盐,再电解精盐的水溶液制取钠
B.用海水、石灰乳等为原料,经一系列过程制得氧化镁,用H2还原氧化镁制得镁
C.以铁矿石、焦炭、空气、石灰石等为原料,通过反应产生的CO在高温下还原铁矿石制得铁
D.从铝土矿中获得氧化铝再制得氯化铝固体,电解熔融的氯化铝得到铝 【答案】C
电解
【解析】A项,工业制钠是电解熔融NaCl:2NaCl=====2Na+Cl2↑,而电解NaCl溶液:电解
2NaCl+2H2O=====2NaOH+H2↑+Cl2↑,得不到钠,A错误;B项,镁的还原性比氢气的还原性强,不电解
能用氢气还原氧化镁制取镁,工业制镁是电解熔融氯化镁:MgCl2=====Mg+Cl2↑,B错误;C项,高温
工业上常用CO在高温下还原铁矿石炼铁:3CO+Fe2O3=====2Fe+3CO2,制得铁,因为炼铁的矿石中含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硅,所以石灰石的作用是将二氧化硅等杂质转变为炉渣而除去,C正确;D项,因为熔融状态下氯化铝不导电,所以从铝土矿中获得氧化铝再电解熔融的氧化铝来获取金属铝,D错误。
5.在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X并发生反应:2X(g) Y(g),温度T1、T2下X的物质的量浓度c(X)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M点的正反应速率υ正小于N点的逆反应速率υ逆 B.T2下,在0~t1时间内,υ(Y)=
a﹣b
mol/(L·min) t1
C.M点时再加入一定量X,平衡后X的转化率减小
D.该反应进行到M点放出的热量小于进行到W点放出的热量 【答案】D
【解析】用“先拐后平”法,T1优先T2出现拐点,T1达到平衡时间短、速率快,其它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则T1>T2;T2平衡时c(X)小于T1,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逆反应为吸热反应,该反应的ΔH<0。A项,M点是T1时的平衡点,υ正(M)=υ逆(M),N点是T2时的不平衡点,N点时的逆反应速率小于T2平衡时的逆反应速率,由于T1>T2,T2平衡时的反应速率小于T1平衡时的反应速率,M点的正反应速率υ正大于N点的逆反应速率υ逆,A项错误;B项,
T2下,0~t1时间内υ(X)==
a﹣b=mol/(L·min),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t1
a﹣b1
化学计量数之比,υ(Y)= υ(X)= mol/(L·min),B项错误;C项,M点时再加入一定量X,相当
22t1于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后X的转化率增大,C项错误;D项,该反应的正反应
为放热反应,W点消耗X的物质的量大于M点,该反应进行到M点放出的热量小于进行到W点放出的热量,D项正确;答案选D。
-
6.下列物质之间进行反应时,可用离子方程式2H+ +CO23→ H2O+CO2 ↑表示的是 A.碳酸钠溶液中加入足量醋酸溶液 B.在盐酸溶液中滴入少量碳酸钾溶液 C.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硫酸 D.碳酸钡和稀硝酸反应 【答案】B
【解析】醋酸是弱酸,不能拆写成H+,故A错误;在盐酸溶液中滴入少量碳酸钾溶液,盐酸
-+
拆写成H+,碳酸钾拆写成CO23,故B正确;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硫酸,离子方程式是H +
--
HCO3 → H2O+CO2 ↑,故C错误;碳酸钡难溶于水,不能拆写成CO23,故D错误。
﹣
7.已知:(NH4)2CO3(s)===NH4HCO3(s)+NH3(g) △H=+74.9kJ?mol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熵变小于0,焓变大于0
B.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因此一定不能自发进行
C.碳酸盐分解反应中熵增加,因此任何条件下所有碳酸盐分解一定自发进行 D.判断反应能否自发进行需要根据△H与△S综合考虑 【答案】D
﹣
【解析】A.依据反应的特征分析(NH4)2CO3(s)===NH4HCO3(s)+NH3(g) △H =+74.9kJ?mol1,反应是熵变增大的反应,△S>0;反应是吸热反应焓变大于0,△H>0,故A错误;B.该反应是吸热反应,△H>0,△S>0;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断依据是△H﹣T△S<0,当高温下反应可以自发进行,故B错误;C.碳酸盐分解反应中熵增加,△S>0,反应是吸热反应,△H>0,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断依据是△H﹣T△S<0,反应自发进行,因此低温下碳酸盐分解是非自发进行的,故C错误;D.根据△G=△H﹣T?△S判断反应能否自发进行,△H>0,△S>0,在较高温度下可满足△H﹣T?△S<0,即在较高温度下反应能自发进行;△H<0,△S<0,温度较低时即可满足△H﹣T?△S<0,能自发进行;△H>0,△S<0,一般情况下△G=△H﹣T?△S>0,不能自发进行;△H<0,△S>0,可满足△H﹣T?△S<0,反应能自发进行,故D正确。
8.氮化铝(AlN)广泛应用于电子、陶瓷等工业领域。在一定条件下,AlN可通过反应Al2O3高温
+N2+3C=====2AlN+3CO合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上述反应中,C是还原剂,AlN是还原产物 B.AlN的摩尔质量为41
C.AlN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D.上述反应中,每生成1 mol AlN需转移3 mol电子 【答案】B
高温
【解析】反应Al2O3+N2+3C=====2AlN+3CO中,C元素化合价升高,N元素化合价降低,
反应中N2为氧化剂,CO是氧化产物;C为还原剂,AlN是还原产物。A.上述反应中,C是还原剂,AlN是还原产物,选项A正确;B.AlN的摩尔质量为41g/mol,选项B不正确;C.AlN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选项C正确;D.上述反应中,每生成1 mol AlN需转移3 mol电子,选项D正确。答案选B。
9.某温度下,将2 mol A和3 mol B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A(g)+B(g) C(g)+D(g),5 min后达到平衡,已知该温度下其平衡常数K=1,若温度不变时将容器的体积扩大为原来的10倍,A的转化率不发生变化,则
A.a=3 B.a=2 C.B的转化率为40% D.B的转化率为60% 【答案】C
【解析】温度不变,扩大容器体积(相当于减小压强)时,A的转化率不变,说明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即a=1,A、B错误;设达到平衡时,B的转化量为x mol,则A、B、C、D的平衡量分别为(2-x) mol、(3-x) mol、x mol、x mol,设容器体积为1 L,则平衡常数K=1=
x2
,解得x=1.2,B的转化率=1.2÷3×100%=40%,C正确,D错误。
(2-x)(3-x)
10.下列关于反应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Zn(s)+CuSO4(aq)===ZnSO4(aq)+Cu(s) ΔH=-216 kJ·mol1,则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
B.相同条件下,如果1 mol氢原子所具有的能量为E1,1 mol氢分子的能量为E2,则2E1=E2
-
C.101 kPa时,2H2(g)+O2(g)===2H2O(l) ΔH=-572 kJ·mol1,则H2的燃烧热为-572 kJ·mol-1
+--
D.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含1 mol NaOH的氢氧化钠溶液与含0.5 mol H2SO4的浓硫酸混合后放出57.3 kJ的热量
【答案】A
【解析】A.当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则反应是放热反应,△H<0,故A正确;B.如果1mol氢原子所具有的能量为E1,1mol氢分子的能量为E2.原子的能量比分子的能量高,所以原子会结合成分子形成化学键放出热量,即2H=H2 放出热量,则2E1>E2,故B错误;C.H2的燃烧热必须是1mol物质燃烧生成最稳定的氧化物液态水时所放出的能量,故C错误;D.中和热是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所放出的热量,1molNaOH的氢氧化钠溶液与含0.5mol H2SO4的浓硫酸混合时,浓硫酸溶于水放热,所以导致△H<-57.3 kJ?mol-1,故D错误。
11.在含a mol FeCl3溶液中加入含b mol Fe和b mol Cu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忽略离子的水解),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当a≤2b时,发生的离子反应为2Fe3+Fe===3Fe2
--
B.当2b≤a≤4b时,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n(e)为2b mol≤n(e)≤4b mol
+++
C.当2a=5b时,发生的总离子反应为10Fe3+4Fe+Cu===14Fe2+Cu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