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标准文案
16.B解析∶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这是一种永久性贮存。它的保存时间长,从1分钟以上到许多年甚至终身,容量没有限度。因此,答案选B。
17.C解析∶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到1分钟。短时记忆的信息既有来自感觉记忆的,也有来自长时记忆的,它一般包括两个成分∶一是直接记忆,即输入的信息没有经过进一步加工。它的容量相当有限,大约为7±2个组块。如果信息得到及时复述,则可能转人长时记忆系统而被长久保存。因此,将信息组块可获得更多信息。因此,答案选C。
18.A解析∶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采用重学法对遗忘进程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著名的遗忘曲线。研究结果被绘制成曲线,这就是百余年来一直被广泛引用的经典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因此,答案选A。
19.A解析∶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得很快,以后逐渐缓慢;过了相当的时间后,几乎不再遗忘。也可以说,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学习20分钟之后,遗忘达42%,所以应当在学习结束立刻复习。因此,答案选A。
20.C解析∶奥苏伯尔的“同化说”认为,在真正的有意义学习中,前后相继的学习不是相互干扰而是相互促进的,因为有意义学习总是以原有的学习为基础,后面的学习则是前面的学习的加深和扩充。遗忘就其实质来说,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因此,答案’选C。 二、填空题
1.命题 2.感性知识;理性知识 3.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 4.同化;保持;应用 5.直观 6.感性概括;理性概括 7.同类比较;异类比较
精彩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8.过度学习 9.150 l0.感性知识;理性知识;感知;表象;概念;命题 11.派生类属学习;相关类属学习 12.程序性知识 13.痕迹衰退说
14.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讨论 15.直接记忆;工作记忆 l6.组合律 三、简答题
1.请简述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这三种知识直观类型的优缺点。 答∶知识直观的类型包括实物、模象和言语三种直观方式,各自优缺点如下∶ (1)实物的直观及其优缺点
①概念∶实物直观即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的一种直观方式。
②优缺点∶实物直观在实际生活中能很快地发挥作用,同时,实物直观给人以真实感、亲切感,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但实物直观难以突出本质要素。 (2)模象的直观及其优缺点
①概念∶模象直观是对事物的模拟形象进行直接感知的一种直观方式。
②优缺点∶模象直观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克服实物直观的局限,扩大直观的范围,提高直观的效果。但由于模象只是事物的模拟形象,而非实际事物本身,因此模象与实际事物之间有一定的差距。
(3)言语直观及其优缺点
①概念∶言语直观是在形象化语言的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
②优缺点∶言语直观不受时间、地点和设备条件的限制,可以广泛使用;能运用语调和生动形象的事例去激发学生的感情,唤起学生的想像。但言语直观所引起的表象,不如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鲜明、完整、稳定。
2.请简要阐述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内涵及不同之处。
精彩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答∶心理学家安德森从信息加工的观点出发,根据知识的性质将其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各自内涵及不同之处如下∶ (1)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的内涵
①陈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即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包括事实、规则、事件、态度等。它是一种相对静态的知识,通常以命题和命题网络来表征。 ②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操作步骤的知识,即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它是一种动态的知识,以产生式或产生式系统来表征,即“如果……,那么……”的形式,其中“如果”是条件项,“那么”是动作项。它包括一系列具体的操作程序,如汉字书写的笔画顺序、进行四则运算、概括一段材料的主要意思等。 (2)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区别
这两种知识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而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 ②陈述性知识是相对静态的知识,而程序性知识是动态的关于操作过程的知识; ③陈述性知识的提取比较缓慢,而程序性知识的加工速度很快。 3.试述遗忘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 答∶(1)遗忘的原因
虽然信息可以在长时记忆中储存,但是我们还是常常体验知识的遗忘,关于遗忘的原因有以下几种理论解释∶
①痕迹衰退说。这是对遗忘原因的最古老的解释。按照这种理论,遗忘是由记忆痕迹衰退引起的,消退随时间的推移自动发生。桑代克在其“练习律”中指出,习得的刺激一反应联结,如果得到使用,其力量会加强;如果失去使用,则联结的力量会减弱,以致逐渐消失。这实际上是用痕迹衰退说对遗忘所作的解释。
精彩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②干扰说。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长时记忆中信息的相互干扰是导致遗忘的最重要原因。干扰说认为,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一旦排除了干扰,记忆就可以恢复。在保持期间,如果没有其他信息进入记忆系统,则原有的信息不会遗忘。干扰主要有两种情况,即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所谓前摄抑制,是指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倒摄抑制,指后面学习的材料对保持或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 四、论述题 四、论述题
1.请论述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答∶直观是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教学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从而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的加工过程。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
实物直观虽然真切,但是难以突出本质要素和关键特征;而模象直观虽然与实际事物之间有一定距离,却有利于突出本质要素和关键特征。因此,一般而言,模象直观的教学效果优于实物直观。但是,这只限于知识的初级学习阶段。当学习有了一定基础后,由简化的情境进入实际的复杂情境,即更多地运用实物直观,自然是必要的。 (2)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
为了增强直观的效果,不仅要注意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的合理选用,而且必须加强词与形象的结合。在形象的直观过程中,教师首先应提供明确的观察目标,提出确切的观察指导,提示合理的观察程序。其次,形象的直观结果应以确切的词加以表述,以检验直观效果并使对象的各组成要素进行分化。再次,应依据教学任务,选择合理的词与形象的结合方式。 (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精彩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要想在直观过程中获得有关的知识,首先必须注意和观察直观对象。而要想有效地观察直观对象,必须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①强度律∶指作为知识的物质载体的直观对象(实物、模象或言语)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为学习者清晰地感知。
②差异律∶指对象和背景的差异越大,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开来越容易。 ③活动律∶指活动的对象较之静止的对象容易感知。
④组合律∶指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状上相同、颜色上一致的事物,易于构成一个整体为人们所清晰地感知。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直观过程中,教师通过对一定直观教材的操纵,其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学生的观察能力。因此,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必须认真组织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知识归根到底要通过学生头脑的加工改造才能掌握,因此在直观过程中,应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在可能的情况下,应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改变“教师演,学生看”的消极被动的直观方式。
2.论述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答∶知识概括指主体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深度加工改造,从而获得对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抽象的、一般的、理性的认识的活动过程。对于知识的概括存在着抽象程度不同的两种类型,即感性概括和理性概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精彩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概括的目的在于区分事物的本质和非本质,抽取事物的本质要素,抛弃事物的非本质要素。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概括时,不仅要注意抽取本质的一面,也要注意抛弃非本质的一面。为此,必须配合使用概念或规则的正例和反例。一般而言,概念或规则的正例传递了最有利概括的信息,反例则传递了最有利于辨别的信息。 (2)正确运用变式
理性概括是通过对感性知识的加工改造而完成,感性知识的获得是把握事物本质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在教学实际中,要提高概括的成效,必须给学生提供丰富而全面的感性知识,必须注意变式的正确运用。所谓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 (3)科学地进行比较
概括过程即思维过程,也就是在分析综合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因而,区分对象的一般与特殊以及本质与非本质的比较过程,对于知识的概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比较主要有两种方式∶①同类比较;②异类比较。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为了促进知识的获得,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应该启发学生去进行自觉的概括,鼓励学生自己去总结原理、原则,尽量避免一开始就要求学生记忆或背诵。教师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的最常用方法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讨论。在讨论的时候,不仅要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而且要鼓励他们主动解答问题。在概括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自己去归纳和总结,从根本上改变“教师作结论,学生背结论”的被动方式。
精彩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