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中药材吴茱萸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优等品以饱满、色绿、香气浓郁者为佳。 吴茱萸药性:

【本经中品 吴茱萸 味辛温。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根,杀三虫。藙。】

味辛、苦,性温,入足阳明胃、足太阴脾、足厥阴肝经。温中泄湿,开郁破凝,降浊阴而止呕吐,升清阳而断泄利。

吴茱萸辛燥之性,泄湿驱寒,温中行滞,降胃逆而止呕吐,升脾陷而除泄利,泻胸膈痞满,消脚膝肿痛,化寒痰冷饮,去嗳腐吞酸,逐经脉关节一切冷痹,平心腹胸首各种寒痛,熨胁腹诸症,杀脏腑诸虫,医霍乱转筋,疗疝气痛坠。热水洗数次用。

【本经原文】味辛,温,有小毒。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根,温,杀三虫。久服轻身。生川谷。一名藙。 【产地】处处有之,或曰,吴地最良,故名,其子紧小,气味芳烈。 【性味】味辛,性温,有小毒。

【主治】吴茱萸为下气开郁,除风寒湿要药,主温中逐寒,驱风散热,止痛疗痹,治心腹冷痛,下焦冷气,中寒中恶,呕吐泻利,亦杀虫,治口舌生疮。

【别录】利五脏,去痰冷逆气,饮食不消,心腹诸冷绞痛,中恶心腹痛。 【甄权】霍乱转筋,胃冷吐泻,腹痛,产后心痛,治遍身瘰痹刺痛。腰脚软弱,利大肠壅气,肠风痔疾,杀三虫。

【大明】下产后余血,治肾气脚气,水肿,通关节,起阳健脾。 【容川】味辛气烈,去湿极速。

【好古】治痞满塞胸,咽膈不通,润肝燥脾。 【药征】主治呕而胸满。 【灵胎】驱肝风,逐肺寒。 【用量】普通三分至钱半。

【禁忌】多食伤神,令人起伏气,咽喉不通,动火昏目发疮,恶丹参硝石白垩,畏紫石英,凡一切阴虚之证,及五脏六腑有热无寒之人,均忌用吴茱萸。 【容川】吴茱萸辛而带苦,子性又主下降,故主降水饮,行滞气。专治肝寒之吐逆,此药虽不上头,然可以降肝胃之寒,使不上冲入头,故仲景用之治头痛如破,此为治脏腑而经脉自治也。 【炮制】 吴茱萸:除去杂质。

制吴茱萸:取甘草捣碎,加适量水,煎汤,去渣,加入净吴茱萸,闷润吸尽后,炒至微干,取出,晒干。每100kg吴茱萸,用甘草6kg 。 【性味】 辛、苦,热;有小毒。 【归经】 归肝、脾、胃、肾经。

【功能主治】 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用于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外治口疮;高血压。 【用法用量】 1.5~4.5g;外用适量。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洗。 【注意】

1.《本草蒙筌》:肠虚泄者尤忌。

2.《本草纲目》:走气,动火,昏目,发疮。

3.《本草经疏》:呕吐吞酸属胃火者不宜用;咳逆上气,非风寒外邪及冷痰宿水所致者不宜用;腹痛属血虚有火者不宜用;赤白下痢,因暑邪入于肠胃,而非酒食生冷、停滞积垢者不宜用;小肠疝气,非骤感寒邪及初发一、二次者不宜用;霍乱转筋,由于脾胃虚弱冒暑所致,而非寒湿生冷干犯肠胃者不宜用;一切阴虚之证及五脏六腑有热无寒之人,法所咸忌。 【各家论述】

1.《本草衍义》:吴茱萸下气最速,肠虚人服之愈甚。

2.《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吴茱萸)气浮而味降,其用有四:去胸中寒一也;止心痛二也;感寒腹痛三也;消宿酒,为白豆蔻之佐四也。 3.王好古:冲脉为病,逆气里急,宜以(吴茱萸)主之。故仲景吴茱萸汤、当归四逆汤方治厥阴病温脾胃,皆用此也。

4.《本草纲目》:茱萸,辛热能散能温,苦热能燥能坚,故所治之证,皆取其散寒温中,燥湿解郁之功而已。咽喉口舌生疮者,以茱萸末醋调,贴两足心,移夜便愈。其性虽热,而能引热下行,盖亦从治之义,而谓茱萸之性上行不下行者,似不然也。有人治小儿痘疮口噤者,啮茱萸一、二粒抹之即开,亦取其辛散耳。

中药材吴茱萸

优等品以饱满、色绿、香气浓郁者为佳。吴茱萸药性:【本经中品吴茱萸味辛温。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根,杀三虫。藙。】味辛、苦,性温,入足阳明胃、足太阴脾、足厥阴肝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cj772m39m4qfr01784a35m4y31es80156g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