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11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次测试答案解析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共19页

2011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次测试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1~30小题2分,共6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 狭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

A.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 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1.【答案】C

【解题思路】 狭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2.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 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B. 与时俱进

C. 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 D. 科学性 2.答案【A】

【解题思路】马克思主义从诞生到发展都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在于它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3. 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 A. 世界发展动力问题 B. 世界本源问题 C. 意识本质问题 D. 实践本质问题 3.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对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根本对立的掌握情况。唯物主

共19页

义与唯心主义是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其划分的根本标准在于他们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所作的回答不同,即世界的本源是否是物质的。认为世界本质是物质的是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本源是精神的是唯心主义。ACD三项虽然都是哲学的重要问题,但不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都不符合题干要求,应予以排除。

4. 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质是() A. 主体和客体之间的限定与超越关系 B. 手段与目的的关系 C. 物质与精神的关系 D. 人与物的关系 4.答案【A】

【解题思路】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不仅仅是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而且也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主体改造客体的过程,也是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认识过程,就是主体在改造客体的实践中能动地反映客体的过程。在实践过程中,主体一方面受到客体的限定和制约,另一方面又能不断的发展自己的能力和需求,以自觉能动性的活动不断打破客体的限定,超越现实客体,从而使主体和客体同时得到改造、发展和完善,这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质。所以答案应选A。

5. “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这表明()

A. 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B. 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 C. 人的认识能力是由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 D. 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 5.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考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认识的本质和作用。本题重点是分析题干中的两个互相作用的关系:其一,“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们的音乐感”,说的是客体是人类认识的源泉,人的感觉、人的认识都只是由于它的对象的存在

共19页

而存在,表明的是音乐(客体)对于人(主体)的作用;其二,“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这就是说,美的对象不是对任何人都能引起美感的,这取决于人们的认识能力和审美能力,突出表明了主体对客体的作用。综合这两个相互作用的关系,就是本题的答案:人的认识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6. 在感性认识和理想认识的关系上,唯理论的错误在于() A. 夸大理性认识的重要性,否认或轻视感性认识的作用 B. 夸大感性认识的重要性,否认或轻视理性认识的作用 C. 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等同起来

D. 认为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6.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唯理论认为,感性认识是不可靠的,理性认识才是可靠的,它不来源于感性认识;经验论则认为感性认识是唯一可靠的,能把两者区分开来,就能选出正确答案。 7.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A.能否满足人的需要 B.能否被多数人认可 C.能否付诸实践

D.能否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的效果 7.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真理概念的理解,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8.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观点是() A.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 B. 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 C. 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 D. 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8.答案【D】

【答案解析】心理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经济走势属于社会存在的范畴,大众心

共19页

理影响经济走势是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9. 宋朝画家文与可住宅的周围有很多竹子。他一年四季注意观察竹子的变化,对竹子的形状、姿态有透彻的了解,因而画出的竹子生动逼真。有诗云:“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这一事实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 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 B.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 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D. 物质具有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性 9.答案【C】

【解题思路】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文与可之所以能画出的竹子生动逼真,是他长期观察,对竹子有透彻了解的结果,这说明人脑不会自动产生意识,只有当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所以应选C。而A项是说意识的起源,B项是说意识的本质,D项是物质的特性,均不符合题义。 10. 久旱缺雨时,下雨对庄稼生长有好处;雨涝才成灾时,下雨对庄稼生长有害。这说明()

A.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 B. 事物的联系是现实的、具体的 C. 事物的运动是客观的、绝对的

D. 事物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引起事物的运动 10.答案【B】

【解题思路】世界上任何具体事物、现象的存在,无不依赖于一定的条件,随着条件的改变、事物和现象之间以及事物现象内部各要素之间联系的性质和方式也要发生变化。“下雨好不好”只能与庄稼需要不需要这一条件联系起来才能回答,题干材料说明了事物的联系是现实的、具体的,故应选B。AC两项的说法不正确,而D项则不符合题义。

11.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分歧在于() A.是否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B.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共19页

C.是否承认认识是客体在人脑中的反映 D.是否承认人有认识世界的能力 11.答案【C】

【解题思路】“是否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这是哲学上的两大派别,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点,A不正确;B项是两种发展观,即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B不正确;D是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分歧,D不正确。只有剩下的C项才是两种认识论对立的实质。因此,应选C。 12.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 A.经济基础 B.生产方式 C.科学文化 D.精神文明 12.答案【B】

【解题思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本题属于识记性题目,只要牢记知识点就能正确选择出来。 13.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C.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问题 D.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持与发展问题 13.答案【B】

【解题思路】仔细审题,不难选出正确答案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就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对其关系的不同理解就是区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关键。

14.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是由于() A.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 B.它具有社会存在的反映 C.它具有相对独立性

2011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次测试答案解析

共19页2011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次测试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30小题2分,共6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1.狭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A.无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ciij9mxqn9x6b742rz56u75f0b43501d8d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