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运动快慢的描述 速度-优质教案 - 图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课题: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一、教学内容分析: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是高中物理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它与上面两节内容一样,属于运动描述的基础知识。教材在速度平均速度的概念表述中,用位移代替了初中的路程,因而使速度概念变成矢量,并且首次用比值法来进行定义。同时平均速度是从整体角度反映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有助于学生形成整体综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瞬时速度是反映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移)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在引出瞬时速度概念时,利用极限的思想进行思维,是学生学习极限思想方法的很好途径,为学生对瞬时速度的理解,做了很好的衔接。 速度、平均速度以及上节位移的概念都是矢量,都是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基础知识,对这些矢量的准确理解是解决后续问题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速度的定义,能写出速度的公式、符号和单位。 (2)、知道速度的特点,能区分速度和速率。 (3)、能用具体实例,区别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4)、理解速度、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探究,采用比值法定义速度这一物理量。 (2)、通过理解平均速度的定义,把变速直线运动等效成匀速直线运动处理,渗透等效的方法。 (3)、由平均速度的极限思想,引出瞬时速度,培养学生的迁移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学问题。 (2)、在教学中,使学生体验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同时提升学生与他人沟通的能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高一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是:已经开始习惯抽象逻辑思维,但思维还常常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仍需具体形象的来支持,所以采用刘翔110m跨栏这个案例,开始本堂课的探究,密切联系实际,得出运动快慢的规律。 2、由于学生在初中已学习过有关速度的知识,在生活中对于速度也有较多的感性知识,在高中重新学习应该困难不大。但学生在初中学习中,速度是一个标量,是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来表示速度,而高中确实将速度变为矢量,而且采用比值法给速度下了一个规范的定义,达到了由原有的通俗的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过渡到了一个统一的标准,改变学生了已有的认识,拓展饿概念的内涵,是本节教学的一个难点。 3、在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中,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体现了新课程中“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的以“刘翔2004雅典夺冠”拉开学习的序幕,然后层层深入,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主要的课堂形式,在实现知识构建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合作学习能力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根据本节课特点,采用“启发探究欲望、展开探究活动、总结探究成果为基本的课堂教学结构。在观察现象初步分析、猜测、推导规律阶段都交给学生自主完成,因此在充分落实“双基”教学和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培养探索能力的思想指导下,使学生能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学会学习和 研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2、本节课的教学方法采用:讨论法、假设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同学之间相互讨论,来体会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其区别,探究怎样由平均速度得出瞬时速度。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综合能力,有效地突出重点。这样做能很好地体现“三动”教学模式的特征,即“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符合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物理意义及其区别。 2、教学难点:利用极限的思想,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 六、教学过程 (一)启发探究欲望 1、复习引入 〈问题1〉:当物体做直线运动时,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描述物体的位移呢? 〈问题2〉:同学们已经知道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那么物体的位移越大,是否物体就运动得就越快呢? 〈设疑引入〉:那么,如何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2、探究知识准备 指导学生阅读“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 〈问题〉:以初中的50米赛跑为例,如果跑道是直线,你是否能说明“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的区别和联系? (二)展开探究活动 1、建立模型-速度 北京时间2004年8月28日凌晨2点40分,在雅典奥林匹克体育场,这是所有国人都铭记的日子,21岁的上海小伙子刘翔犹如闪电一样,挟带着狂风与雷鸣般的怒吼率先冲过了终点,以巨大的优势斩获奥运会男子110米跨栏金牌,12秒91的成绩平了由英国名将 林·约翰逊所创造的世界纪录。 〈问题〉:110m跨栏决赛中,根据什么判定刘翔获得冠军?有哪些判定方法呢? 学生讨论答案 〈教师总结〉:由上分析可知,运动的快慢跟运动的时间及通过的位移都有关系。物理学中用速度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 [思考与讨论]:以下有2个物体,又如何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程度。 项目 A、公共汽车在平直道路行驶 B、火车在平直轨道行驶 初始位置(m) 0 500 时间(s) 10 30 末了位置(m) 100 1 250 〈教师总结〉:运动的快慢跟运动的时间及通过的位移都有关系,可以用位移跟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这就是速度。 (1)、定义: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Δx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 (2)、定义式:v=Δx/Δt (3)、单位:v的单位由位移和时间决定,国际单位制中为米每秒,符号是m/s,常用单位是km/h、cm/s等。 (4)、矢量:速度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即矢量。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2、深入探究—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1)、平均速度 〈问题〉:大自然里,物体的运动各异。如果仔细观察各个物体的运动,我们可以发现,在许多情况下,物体运动的快慢都会发生显著的改变:例如飞机的起飞过程,汽车的行驶期间,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奔跑等。在自然与人类生产生活中,各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各异且不断变更。在长时间的对运动的思索、探究过程中,为了能比较准确地描述运动的快慢, 学家逐步建立了平均速度的概念,并 学地用平均速度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那么平均速度又是如何定义的呢? 〈师生共同总结〉: (1)、定义:平均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2)、矢量:平均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由位移的方向决定,它的大小表示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快慢。 (3、)、物理意义:平均速度是在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情况下,能粗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实践应用]: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行驶,假设第1s内通过了5m的距离,第2s内与第3s内分别通过了20 m的距离,在第4s内又通过了15 m的距离。试求汽车在最初2s内的平均速度与这4s内的总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 (2)、瞬时速度 〈问题〉:在前面刘翔的110米跨栏比赛中,整个过程中、前半程或者后半程的平均速度,我们都可以计算出来,但是怎样才能较为准确地描述他在各个时刻运动的快慢呢? 〈师生共同总结〉: (1)物理意义:描述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常称为速度。 (2)方向性:速度与速率不同,速率仅反映质点运动的快慢,而速度即反映质点运动的快慢又能表述方向。(方向就是物体运动轨迹的切线方向。) (3)瞬时性:速度具有瞬时性,一般提到的速度均为瞬时速度,它反映的是物体在某时刻(或某位置)运动的快慢与方向。 (4)相对性:参考系不同时,同一物体的速度相对不同的参考系而言是不一致的。 (5)、进一步理解:我们已经知道,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如果我们把时间间隔选取得越小,使位移间隔也取得越短时,就越能准确描述在这一小段时间内的物体运动的快慢,这就是瞬时速度的平均速度的联系。从数学上来讲,也就是在质点从t增加到t+△t时间内的平均速度△x/t△中,当△t取值非常非常小时(趋向于无穷短的时间内),这个值就可以近似认为是质点在该时刻的瞬时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瞬时速率。 [实践应用]: 下列关于瞬时速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瞬时速度能精确地描述物体做变速运动的快慢,但不能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向 B、瞬时速度等效于运动的物体在一段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C、瞬时速度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始终相同 D、如果某物体在某段时间里的瞬时速度始终为零,则读物体在这段时间内处于静止状态 3、探究拓展—速度和速率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18页的汽车速度计,进行讨论,说出你能从表盘上获取哪些有用信息。 [讨论与交流] 假如有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不同的时间,绕操场跑了一圈,并且都回到了出发点,他们的平均速度是否相同?那么这时候又如何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呢? 〈学生讨论结果〉: 〈教师总结〉:因为平均速度v=Δx/Δt,且甲、乙的位移均为零,所以他们的平均速度均为零。但在这里利用平均速度无法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所以我们要引入另一个物理量:平均速率。 平均速率等于物体运动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也就是说,尽管他们两人通过的路程相同且都不为零,但是由于所用时间不同。所以用时短的运动得快,也就是平均速率大,这其实也就是初中学过的“速度”。 4、探究升华 教师引导学生表演短剧:“警察与司机的故事”,加深理解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 一外国司机驱车从长兴赶往湖州,由于交通堵塞,已经行驶了2个小时,快要抵达目的地了,司机便开始加速行驶……(基本数据:长兴到湖州约30公里,允许行驶的最大时速为60公里/小时。) 警察:您好,您的车已超速,请下车接受处理。 司机:警察同志,不会吧,我的车速是v=s/t=40公里/2小时,显然车速最多只有20公里/小时呀,怎么会是超速呢?你搞错了吧? ………… (三)总结探究成果 1、教师活动:让学生概括总结本节的内容,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总结,其他 同学在笔记本上总结,然后请同学评价黑板上的小结内容。 2、学生活动:认真总结概括本节内容,并把自己这节课的体会写下来、比较 黑板上的小结和自己的小结,看谁的更好,好在什么地方。 七、教学评价设计 分别从概念理解和应用方面设计相关的评价问题 八、板书设计 略 九.教学反思 本教学设计紧紧围绕课本,让教围绕着学生的学展开。学生在问题驱动下,在教师引导下,通过搜集信息、分析数据、比较思路总结出速度的规律,最后结合案例分析应用这一知识,使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可以看出整个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主动探求为主线,以教师点拨、概括为支点,在同学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通过学生的自主讨论、分析研究,让他们自己去发现规律,认识规律,让他们体验成功的乐趣,感受和谐的课堂氛围,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主动参与、勇于实践的精神,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 学态度和 学探究能力

运动快慢的描述 速度-优质教案 - 图文

课题: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一、教学内容分析:“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是高中物理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它与上面两节内容一样,属于运动描述的基础知识。教材在速度平均速度的概念表述中,用位移代替了初中的路程,因而使速度概念变成矢量,并且首次用比值法来进行定义。同时平均速度是从整体角度反映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有助于学生形成整体综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瞬时速度是反映物体在某一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chjp5lb6y3bj0w6iip07zlrl1bk8m012y6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