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概述
第一章 规划概述
一、 上位规划的指导背景
(一)《吉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 1、总体战略思路
本轮城镇体系规划通过深入分析吉林省现状发展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确定规划目标。强调区域关系的衔接,将吉林省放在更大的区域背景下进行研究。重视吉林省发展的差异性,划分次区域,对不同发展地区进行详细分析。强调规划的策略性,重视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注重划分地方政府的事权。强化区域协调,对区域发展影响重大的产业发展布局、交通运输体系、环境基础设施系统的建设进行重点规划,提出协调与控制措施。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重点强调规划技术性和操作性,从管理的角度保证规划在战略目标下如何保证空间资源的有效利用。
规划预期实现“强化多元,打造地方产业集群”、“改善区位劣势,构筑省域经济发展支点”、“破解三农困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转变增长模式,建设节约、和谐社会”的区域发展战略目标。
2、次区域要求
规划在省域空间打造“三区四轴一带”的格局体系,对于延边州
珲春市英安镇城镇总体规划说明书(2009—2020)
的发展战略侧重于利用边境优势,发展区域中心城市和口岸城市,通过积极推进大图们江国际合作项目,促进东北亚各国的多边合作,利用外向型经济加速推动图们江地区的城镇化进程。
3、城镇发展定位
位于长白生态轴带上的节点型城镇。
英安镇是珲春市域中心镇,是制造业型镇,重点发展能源工业。 镇域非农业人口在1—5万人。 4、生态环保要求
完善城市绿地、水体等生态系统功能,保护近城山体;保护近城湿地,充分发挥其水源涵养等生态功能。
加快城镇处理污水厂建设,控制城市污染。 发展生态旅游等多种经营,建设生态旅游示范区。
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工程。
5、空间管制指引要求
一级管治——珲春东北虎、春化自然保护区。 二级管治——珲春边境合作区 三级管治——珲春市区、乡镇
1 珲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 1、总体战略思路
规划建设以中心城市为依托,以沿线沿边开发开放城镇为前沿的区域发展格局。构建起以延龙图为核心的中部城市经济区、敦化市为核心的西部城市经济区和以珲春市为核心的东部城市经济区。
2、次区域要求
对于东部经济区的发展着重强调利用丰富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近期大力开展森林工业、建材业、能源工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发展出口加工业;中期大力开展出口加工工业以及外贸往来,扩大规模,形成一批拳头企业,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成为全州外经贸的发展龙头;远期加大城市建设力度,大力发展异国观光旅游业和对外出口贸易,把珲春市建成为在东北区乃至全国有影响有实力的对外开发开放城市。
3、城镇发展定位
英安镇位于延边州一级城镇发展轴线上,是延边州重点小城镇。 镇域非农业人口在0.5—1万人。 职能类型:采掘。
(三)《珲春市总体规划(调整)(2003-2020)》 1、总体战略思路
2003版珲春市总体规划是对上版规划的局部进行调整。主要是调
珲春市英安镇城镇总体规划说明书(2009—2020)
整城市总体布局,整合发展老城区与合作区,发挥城市总体效益,做到老城区和合作区统一规划,有机联系,分工明确。另外是落实和深化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合理解决近期旅游业发展和远期建港发展的关系,解决近期生态建设和远期城市建设的关系,具体落实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2、城镇发展定位
位于市域一级发展轴线;珲春市旅游产业走廊、出口加工、对外贸易轴线带和未来的物流大通道上。
英安镇是珲春市域中心城镇,是能源工业型城镇。 镇域非农业人口规模在0.2—0.5万。 3、旅游业布局
规划将珲春市旅游方式划分为两类,一类为出境游、一类为自然观光游。同时将二者有机结合,形成一日游、二日游以及多日游等旅游路线,促进旅游经济乘数效应的发挥。
落实到珲春境内的主要有防川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山国家公园。 4、空间管制要求
生态敏感区:包括防川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吉林省珲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老龙口水源保护区、其它国有公益林区。管制要求:强制性管制。农牧业生态区:包括用于农业生产的农业用地、园地和牧草地。管制要求:指导性管制。
2 珲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建设发展地区:包括主要道路沿线的城镇密集区。管制要求:一般性管制。
5、基础设施建设要求
对外快速通道:长春—珲春高速公路及口岸公路建设。 充分发挥珲春市出海优势,贯彻借港出海和建港出海并行的方针,依托图们江发展水运交通。
(四)《珲春市市域村镇体系规划(2008-2030)》 1、总体战略思路
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贯彻“开放带动”总体战略,根据所处的国内、国际分工环境,抓住自身的比较优势,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与效率,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把珲春建设成为吉林省重要的边境开放城市。
(1)、统筹城乡产业发展
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现代农业建设进程,应进一步加强城乡三产产业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三次产业相互促进、联动发展。
一是统筹城乡制造业布局,引导城市的技术、资金、人才及管理等要素向农村扩散,提升农村地区特色资源及农副产品加工深度和精度,增加产品附加值。
二是统筹城乡流通及物流配送业布局,引导城市流通网络及现代物流配送体系向农村延伸,实现一产和三产有机结合,形成城乡统一的大市场、大流通格局,既有效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又减少
珲春市英安镇城镇总体规划说明书(2009—2020)
流通环节,在流通中实现农产品二次增值。
三是整合人文、自然、生态及特色农业等旅游资源开发,推进旅游业与生态、观光有机融合,结合生态、特色农业的发展,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大大提高农业的延伸效益。
(2)、加快村镇空间结构调整,提供城乡协调发展的空间策略 明确珲春市的中心镇和重点镇,加快中心镇和重点镇的发展,形成珲春市的发展重点和经济增长极,带动市域经济的发展;
围绕空间发展轴带打造珲春市经济发展轴,加强珲春市各乡镇之间的联系,形成珲春市互动有序的发展体系格局;
做好迁村并点工作,方便农业发展的规模化和产业化,方便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方便农民的生产生活。
(3)、创造科学的城乡人口管理机制,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 加快城乡户籍管理一元化、城乡社会保障一元化、城乡就业待遇一元化、城乡就业服务一元化进程,为劳动力合理流动提供政策保证。
(4)、统筹城乡公共设施建设,保证城乡协调发展
实现公共设施投入一体化,保障农村居民享有与城镇居民基本相应的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加大新农村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为农村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城镇发展定位
英安镇是位于珲春市区域发展轴线(密江乡——英安镇——珲春市——板石镇——敬信镇)上的工矿型市域中心城镇。
3 珲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1)城镇性质:为以能源工业为依托,以粮食和牧业以及蔬菜生产加工为主的市区的辅城。
(2)产业发展方向:建立能源工业和矿产工业园区,积极发展绿色农业和特色农业。
(3)镇区规划布局:二带(图们江、英安河滨河绿化带)一区(能源工业园区)三心(行政中心、商业服务中心、文化教育中心)三组团(三个居住组团)。
(4)人口规模:5万—7万人。 (5)用地规模:5.7—6.6平方公里。
(6)镇域中心村包括:英安村、大荒沟村、关门嘴子村、荒山村。
(7)镇域基层村包括:甩湾子村、向阳村、里化村。
二、上轮规划回顾
2001版《珲春市英安镇总体规划》于2001年由英安镇人民政府和珲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2007年进行了部分修编。
(一)上轮规划要点概述 1、城镇性质:
英安镇是镇域生态经济中心,以能源工业和粮食为主、蔬菜水果生产加工为辅的珲春市区域重点发展的中心城镇。
2、人口规模:
近期(2010年)人口21400人,总户数6880 户。
珲春市英安镇城镇总体规划说明书(2009—2020)
远期(2020年)人口23400人,总户数7300 户。 3、用地规模:
规划确定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为149.39 平方米/人。 近期(2010年)建设用地规模为194.15公顷; 远期(2020年)建设用地规模为349.58公顷。 4、用地发展方向
村庄建设用地发展方向定为向东北方向发展。 (二)上轮规划实施评析
原规划自实施以来,对英安镇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规划指导思想明确、思路清晰、内容齐全,所规划的城市性质、规模、用地布局等基本符合英安镇的实际。
但是,由于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珲春市口岸经济和珲
春大唐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的发展,致使原有规划对形势的变化估计不充分,2001版《珲春市英安镇总体规划》有效性逐渐减弱,很难继续指导镇域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1)城镇规模方面:对流动人口和暂住人口的估计不足,规划目标难以落实。2001版《珲春市英安镇总体规划》在城镇规模规划中,只对镇域户籍的人口规模进行预测,缺少对镇域流动人口和暂住人口规模预测;这也直接导致对用地规模预测偏低。规划的城镇规模与实际发展相脱离。
(2)城市性质方面:对城镇性质论证尚显不足,对珲春市与英安镇的
4 珲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关系把握不清,论证不够充分。
(3)道路交通方面:由于英安镇城区被珲春大唐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割裂的比较严重,东西两区之间交通联系极为不便。上轮规划对此情况未作妥善解决。
(4)用地布局方面:随着城市加快发展,城镇拓展空间受制约,尤其工业用地不足,不能满足进一步发展需求;
(5)与上位规划协调方面:2001版《珲春市英安镇总体规划》对上一层次规划的指导作用重视不足,两级规划的内容不够协调;
2001版《珲春市英安镇总体规划》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规划编制方面的原因主要是对东北亚和珲春市大环境认识的不足以及对英安镇域快速发展的历史阶段认识保守,布局形态过于理想和均衡,空间布局对产业发展的适应性不足;规划管理方面的原因主要是规划管理体系不完善;此外,公共投资缺乏对镇区空间发展的引导,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镇区发展难以按照2001版《珲春市英安镇总体规划》确定的思路来进行。
三、本轮规划承接的主要内容
1、城镇性质:
英安镇是镇域生态经济中心,以能源工业和粮食为主,蔬菜水果生产加工为辅的珲春市区域重点发展的中心城镇。
2、城镇发展定位
珲春市英安镇城镇总体规划说明书(2009—2020)
英安镇是位于珲春市区域发展轴线(密江乡——英安镇——珲春市——板石镇——敬信镇)上的工矿型市域中心城镇。
3、镇域镇村体系规划
(1)镇域中心村包括:英安村、大荒沟村、关门嘴子村、荒山村。 (2)镇域基层村包括:甩湾子村、向阳村、里化村。 4、用地发展方向
村庄建设用地发展方向定为向东北方向发展。
四、规划背景
(1)经济全球化与图们江区域国际开发开放
受国际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和国家宏观调控的约束,国际资本流动和国内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趋势日渐增强,加上图们江流域国际开发开放的不断深化,将为珲春市英安镇充分利用国内外资金、技术、人才,充分利用信息化成果,加快技术创新,发展高技术产业,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提供良好的机遇。
借助UNDP的协调机制,图们江区域各成员国加快了自主开发进程,中国政府响应UNDP的倡导,对图们江地区的开发开放给予了高度重视。近年来,图们江地区中心城市-珲春市的经贸旅游实现了较大突破,初步形成了以工业为主导,以外贸、旅游为两翼的发展新格局。以珲春市为中心,不断加大对外通道建设力度,使这一地区海陆空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初步形成。已开辟中国珲春-朝鲜罗津港-韩国釜山港定期集装箱海上货运航线、
5 珲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