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盛世”
教 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中学的某某,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第3课──“开元盛世”。 我将从教学背景、教学任务、教学策略、教学过程、设计说明、教学反思六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 教学背景 (一)教材分析
从教材地位上来说,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阶段,唐玄宗在位时的“开元盛世”更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顶峰,在隋唐乃至整个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中处于重要地位。
从教材结构上来说,本课上承“贞观之治”,下启盛唐的民族关系、对外交往和科技文化,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从教材内容上来说,本课共分三个子目。第一目介绍了唐玄宗即位后的政治措施。第二目介绍了唐朝繁荣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第三目简要介绍了唐朝衰亡的过程。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参与性强、善于表达,但仍处于感性认识阶段。而本课内容偏重政治经济
方面,学生理解难度大。为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为学生创设直观的思维情境,鼓励启发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从而完成知识的“认知—理解—内化”。 二、 教学任务 (一) 教学目标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对本课的相关要求是:“知道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结合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唐玄宗改革的措施,“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理解“开元之治”的概念,“开元之治”与“开元盛世”的关系; 通过唐玄宗前后期的统治变化,培养学生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图片、视频及史料展示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对比能力;
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纠正学生随意编造、戏说历史的习惯,培养“论从史出”的正确史学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玄宗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经济生产水平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而且居于当时世界先进地位,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对这一时期精美的丝织品和陶瓷工艺的教学,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盛世经济的繁荣
【确立依据】 教学目标 学生学情
【突破方法】 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结合多媒体所展示的图片、视频资料进行合作学习,从而概括出唐朝农业的发展情况;展示唐朝陶瓷、丝织品的图片以及长安城的复原图来直观感知唐朝手工业技术的高超和商业的繁荣,从而认识到唐朝盛世经济的繁荣。 2、
难点:农业工具的改进
【确立依据】 知识基础 认知特点
【突破方法】 展示曲辕犁的结构图和介绍筒车工作原理的视频,让学生明白其工作原理,然后将曲辕犁和直辕犁、筒车和翻车作对比,使学生体会到曲辕犁和筒车的先进之处,理解生产工具的进步既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又是经济繁荣的很好体现,从而突破难点。 三、 教学策略 (一) 教法学法
主要教法:情境创设;讨论法;问题教学法 学法指导:课前预习;自主思考;合作学习
(二)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 教学过程
(一) 课前预习并完成练习册
《开元盛世》说课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