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里的动物》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在学生对动物有了初步认识后,本课将带领学生到校园里去寻访和观察身边常见的动物,进一步培养他们观察记录和交流表达的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到动物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校园里生活着哪些动物呢?”是调查学生对校园动物的原有认知,通过说一说、认一认,帮助学生聚焦和认识校园里的一些常见动物。“带上我们到校园里去寻找动物”中,学生将借助工具,利用科学的观察方法去寻访校园里的动物,观察它们的生活环境、生存方式、身体特征、运动情况等。寻访后的“研讨”活动中,学生通过交流观察到的动物名称、生活地点、在做什么等信息,能提升学生对校园动物的认识,并为后续活动提出新的研究方向。
校园实地寻访活动对学生感受动物多样性,意识到动物与环境的关系非常重要。在寻访前需要教师教给学生哪里找、怎么找、怎么记的技巧。让学生用图示记录观察到的动物的外形特征及生活地点,以促使学生更细致和深入地观察。通过交流研讨活动,把学生的寻访结果汇总成“班级记录单”,帮助学生强化校园中生活着多种多样的动物、不同的动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的认识,进一步体会到动物的多样性,提升学生研究动物的兴趣。
【学生分析】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对身边的动物常常进行着有意无意地观察,但是这些观察往往是随意的、无目的的,因此获得的信息比较有限且零散。对生活在周围的动物,一年级的学生能叫得出它们的名称,大概知道它们生活的环境,对熟悉的动物能从自然环境中辨认出它们,却无法在自然环境中准确地找到它们。上学期“校园里的植物”的考察活动给予了学生基本的校内寻访的技能与经验,但是由于动物是不停运动的,这使观察的难度大大增加。学生由于缺乏相应的观察动物的技能和寻访方法,在寻访时容易出现兴奋有余、活动目标不明确、忘记记录等现象,使得观察活动盲目、无序。而在后续的研讨活动中,由于观察不到位,容易出现表达不准确、表达内容空洞等问题。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校园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动物是多种多样的。
2.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实地观察,认识校园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利用简单的工具来观察动物的外部形态特征及运动情况。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用图画来记录动物的外形特征。 科学态度目标
1.通过实地观察动物,产生研究动物的浓厚兴趣。 2.愿意倾听和分享同伴发现的有关校园动物的信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到校园动物的多样性,形成珍爱生命,保护身边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地观察,认识校园中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难点:在实地观察中,能用图画来记录动物的外形特征。 【教学准备】
学生:放大镜(每小组1个)、棉签、笔、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课件、确定寻访区域、布置寻访动物的环境、观察地点的平面图、班级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许多动物,你能猜出老师描述的是哪种动物吗? 教师出示课件,让学生猜谜语。 二、寻找校园里的动物
1.刚才我们猜的鱼、蜘蛛都是生活在我们周围的动物,我们周围还生活着什么动物?你在哪里见过它?(如果学生说到校园里,可直接追问:你在校园里见过什么动物?)
2.你在校园里见过哪些动物,可以用“我在校园的……见过……”的句式来说一说。
3.这些生活在校园里的动物,你认识它们吗?如果认识请大声叫出它们的
名字。(课件出示动物,学生认一认。)
对于不认识的动物,可以请认识的学生介绍一下,教师也可以介绍一下,帮助学生认识更多的校园动物。
4.(教师在教室里张贴观察区域图)这是我们学校里的一个花坛,你猜猜这里可能生活着哪些动物呢?在哪里能找到它们?
5.小组领取区域图和动物卡片,交流后把卡片贴到区域图上。
6.交流汇报。每个小组带自己的区域图,到教师的大区域图上贴动物,并进行讲解。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或调整。
三、寻找动物的准备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到这个花坛里去寻找动物,看看你们标记的地方能不能找到这种动物。
2.我们可以去哪里找动物?边指图边说(大树上、草丛里、枯叶堆里、泥土里等)
3.我们应该怎样找动物?找到后观察什么,怎么记录? (1)怎么找?(轻轻地、不打扰动物等)
在教室里进行模拟寻访(教师讲解或示范,学生表演),在模拟时解决以下问题:
① 到场地后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② 对于一些难于接近的小动物如何来观察,如蝴蝶、蜈蚣等。 ③ 如何使用工具帮助我们观察。(放大镜、棉签)
小结:先集体观察空中的动物,再小组分散活动。(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用棉签拨一拨等)
(2)找到后观察什么? ① 观察动物的生活环境。 ② 动物的身体特点、 活动情况。 ③ 数一数有多少动物。 (3)怎么记录?
① 记录的要求:真实,把观察到的动物记下来,不要把想象中的记下来,记录动物的活动地点,不要忘记统计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