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道德与法制课程标准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道德与法制课程标准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

第一部分 前言

良好品德就是健全人格的根基,就是公民素质的核心。在当今世界,民族素质与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国际竞争的加剧推动着基础教育课程向着更加重视公民道德教育,更加重视创新意识培养的方向发展。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与谐社会,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重任,要求基础教育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与勇于探究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小学低年级阶段就是儿童从幼儿生活向小学生活过渡并逐步适应学校生活的重要时期,也就是儿童品德与行为习惯、生话态度、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品德与生话课程根据社会与时代发展的需要与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而设置,旨在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形成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在充满探究与创造乐趣的童年生活中,为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打下基础。

一、课程性质

品德与生活课程就是一门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本课程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一)生活性

本课程视儿童的生活为宝贵的课程资源、课程学习本身就是儿童生活的组成部分,就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真实体验生活、主动参与生活、创造生活的过程。

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生活中的需要与问题为出发点;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为课程的基本追求。

(二)活动性

本课程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传递与接受,以活动为教与学的基本形式。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就是儿童直接参与的各种主题活动、游戏或其她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悟与主动建构来实现。

道德与法制课程标准

(三)综合性

本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具有综合性、课程设计体现儿童与自然、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我的内在整合;课程内容体现品德教育与生活教育有机融合;教学活动体现儿童的生活体验与道德体验,知识学习与社会参与、问题探究等彼此渗透、相互促进,实现生活、教学、发展的三位一体。

(四)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教学目标随着儿童生活及活动过程的变化与需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儿童的其她生活空间;教学时间在与学校其她活动或学科的配合与联结中灵活而弹性地延展;课程评价走向开放、多元,全面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与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就是课程的核心 品德与生活教育应当引导儿童在体验自身生活与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学会热爱生活、创造生活;在服务自我、她人与集体的行动中,学会关心、学习做人;在与自然以及周围环境的互动中,主动探究,发展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二)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

童年就是一个蕴藏著巨大发展潜力的生命阶段、童年生活具有不同于成人生活的需要与特点,它本身蕴藏着丰富的发展内涵与价值。

学校生活就是童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并享受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校生活就是每个儿童的权利。

(三)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德育离不开儿童的生活

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她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感悟与行动。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与真实道德冲突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她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良好品德的培养必须在儿童的生活中进行。

(四)让教与学檀根于儿童的生活

儿童的知识就是通过其在生活爱活动中的直接体验、思考、积累而逐步建构起来的;儿童的发展就是其怀着对生活的热爱,通过参与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与外部环境积极互动而逐步实现的。课程必须植根于儿童的生活才会对儿童有意义,教学必须与儿童的生活世界相联系才能真正促进儿童的成长。

三、课程设计思路

道德与法制课程标准

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三条主线与四个方面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

三条主线就是: ·儿童与自我 ·儿童与社会 ·儿童与自然 四个方面就是; ·健康、安全地生活 ·愉快、积极地生活 ·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

三条主线与四个方面交织构成儿童生活的基本层面、

健康、安全地生活就是儿童生活的前提与基础,它旨在使儿童从小知道珍爱生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获得基本的健康意识与生活能力,初步了解环境与人的生存的关系,为其一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打下基础。

愉快、积极地生活就是儿童生活的主调,它旨在使儿童获得对社会、对生活的积极体验,初步懂得与谐的集体生活的重要性,发展主体意识,形成开朗、进取的个性品质,为其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打下基础。

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就是儿童自身的道德需求,也就是社会的要求、它旨在使儿童形成对集体与社会生活的正确态度,学会关心,学会爱,学会负责任,养成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为其成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民打下基础。

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就是儿童个性发展的内在需要,也就是时代提出的要求。它旨在引导儿童学会学习,发展认识能力、动手能力与创造性,利用自己的知识与聪明才智去探究或解决问题,让生活更丰富更美好,并在此过程中充分地展现并提升自己的智慧,享受创造带来的欢乐。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品德与生活课程旨在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本课程引导与帮助学生达到以下四个方面的目标。 (一)情感与态度

道德与法制课程标准

·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挚爱生命,热爱自然。

·自信向上,诚实勇敢,有责任心。 ·喜欢动手动脑,乐于想象与创造。 (二)行为与习惯

·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习惯。 ·乐于参加劳动与有意义的活动。 ·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三)知识与技能

·掌握自身生活必需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 ·具有与同伴友好交往、合作的基本方法与技能。 ·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

·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 ·初步了解有关祖国的知识。 (四)过程与方法

·体验提出阿题、探究或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过程。 ·初步体验与社区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的学习过程。 ·学习几种简单的调查研究方法并尝试应用。

第三部分 课程内容

健康、安全地生活

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l、按时作息,生括有规律。

2、养成良好的饮食与个人卫生习惯。 3、生活中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道德与法制课程标准

4、爱护家庭与公共环境卫生。

5、知道初步的保健常识并在生活中运用。 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

6、了解天气,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学会照顾自己。 7、了解儿童易发疾病的有关知识,积极参加预防疾病的活动。 8、使用玩具、设备进行活动时,遵守规则,注意安全。

9、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与安全标志,遵守交通规则。不到危险的地方去玩,避免意外伤害。

10、了解当地多发的自然灾害的有关知识,知道在紧急情况下的逃生或求助方法。

适应并喜欢学校生活

11、在学校里情绪安定,心情愉快。

12、熟悉学校环境,能利用学校中的卫生保健设施。 愉快、积极地生活 愉快、开朗

1、喜欢与同学、老师交往,高兴地学,愉快地玩。 2、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的美。 3、在成人帮助下能较快地化解自己的消极情绪。 积极向上

4、能瞧到自己的成长与进步,并为此而高兴。 5、在成人的引导下学会正确地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 6、在成人帮肋下能定出自己可行的目标,并努力去实现。

7、学习欣赏自己与别人的优点与长处,并以此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有应对挑战的信心与勇气

8、学习与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愿意想办法解决。

道德与法制课程标准

道德与法制课程标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部分前言良好品德就是健全人格的根基,就是公民素质的核心。在当今世界,民族素质与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国际竞争的加剧推动着基础教育课程向着更加重视公民道德教育,更加重视创新意识培养的方向发展。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与谐社会,加快建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c66b06n2i8wrp7230mk0mq5e7eb5x017y0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