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瓶里(注意:植物应种在沙砾中,水位离瓶口6厘米左右为宜)。
2.用灯泡照射广口瓶(注意:灯泡离广口瓶的距离为15─20厘米)。 3.每天观察这个瓶子,记录5天的观察结果(注意:灯泡位置可以随着水变绿色的深、浅进行远、近的位置调整),记录调整后的任何变化,继续观察10天。
【教学过程】
一、请同学们交流5天的观察结果,然后就下面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1.在广口瓶生态系统中,什么是生物因素?什么是非生物因素? 2.一些生物和非生物因素是否能进入这个密封的瓶子?如果能,有哪些? 3.这些绿色的藻类是从哪里来的?
4.画一张在瓶中生物与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的关系图表。
5.小金鱼、田螺和水栖植物能在分开的瓶子里单独生存吗?为什么? 二、请每位同学写一简洁的实验体会:说明你的广口瓶和瓶中的东西是如何模拟一个生态系统的。你的生态系统模型与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有哪些不同? 【课后活动】
设计一个方案,模拟海洋或陆地生态系统。说明这个模型与淡水生态系统有哪些不同?与同学们交流,修改方案,再进一步实施方案。 【设计意图和评析】
科学家们经常用模型来代表非常庞大或者极其微小的事物,比如:太阳系中的行星、细胞的细微结构等。本课题用模型来代表一个生态系统,讨论在生态系统中生物和非生物因素是如何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通过模型的制作及实验数据的交流、分析,使学生象科学家那样地去思考问题,并将原本非常复杂的生态系统用一只容器中的世界进行再现,使学生建立起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如何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初步概念,知道环境对生物生长的重要性,从而形成一定的环境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观念。
第九课时 你能探测出水中极低浓度的污染物吗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许多污染物即使在浓度很低的情况下也会产生有害影响。 2.了解对极低浓度的物质的测定方法。 3.了解环境问题与污染物浓度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对极低浓度的物质的测定方法,环境问题与污染物浓度的关系。
【教学准备】
1.9个小试管、试管架、标尺、食用色素、塑料滴管、水。
2.布置学生对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进行事先预习,并将数据表抄在笔记本上。
表2—5 对极低浓度的物质的测定
数据表 试管号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你觉得对水中极低浓度的污染物是采用什么方法测定的?在现实生活中环境问题遇到的污染物你觉得它的浓度大约是多少?
二、学生实验:
1.给每个试管贴上1─9的标签。
2.用胶头滴管给每个试管滴9滴水(注意尽量使每一滴水等量)。
3.在1号试管中加1滴食用色素。记下试管中总共滴下的液滴数。轻轻摇晃试管,使溶液均匀混合。将数据记录在数据表中。
4.用滴管从试管1中取出1滴溶液滴入试管2,轻轻摇晃试管使溶液均匀混合。将数据记录下来。
5.在试管3─9中把前一试管的一滴溶液滴入后一试管。观察每一支试管中的颜色,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三、交流、分析:
1.从试管1─9,水的颜色如何变化?
2.食用色素中有颜料分子,在试管9中仍然有颜料分子吗?作出解释。 3.分析哪一个试管中的浓度为百万分之一?哪一个试管中的浓度为十亿分之一?
4.为什么在讨论环境问题时常常用到百万分之几的概念? 【课后活动】
总共的液滴数 食用色素浓度 颜色 设计一个方案,将一个混合物的浓度为百万分之五转变为千万分之十,哪一个浓度高?两种混合物从外表上看有何不同?经师生商讨后请实施你的方案找答案。
【设计意图和评析】
该活动使学生能用非常简单的方法来测定极低浓度的物质,通过亲身体验、师生交互活动讨论环境问题与百万分之几的数量级的关系。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许多污染物即使在浓度很低的情况下也会对环境产生有害影响,进一步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十课时 保护土壤——雨水如何影响不同类型的地表
【教学目标】
1.懂得保护土壤的重要性及主要措施。
2.关注我国和当地的水土流失的情况及其危害性。 3.学会用控制变量的技能模拟实验。
【教学重点与难点】控制雨量的大小,模拟同一大小的雨量对不同类型的土壤的影响。 【教学准备】
1.材料:砖头两块,报纸一张,松土一盆,草皮(长草的土层)一小方块。 2.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方案,先与同学们交流,经师生商讨后,再实施。 3.准备实验数据的收集:制订相应的记录表。
表2—6 保护土壤实验记录表 水土流失情况 开始实验 相同雨量的影响 实验: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水、风、冰等引起的土壤或岩石颗粒的移动过程称为水土流失。当土壤直接暴露于水、风等环境下时,水土流失会发生得很快。
二、请同学们模拟雨水对不同类型的土壤造成的水土流失的影响: 步骤:1.在桌子上铺一张报纸,取两只牢固性好的淘盆,将它们的一端分别搁在
一块砖头,
使其保持同一高度。
2.写下你要检验的假设,注意控制下面实验的步骤。
3.在两只淘盆架起的一端分别倒入松土和放置草皮,使两只淘盆中所含的土壤量一致,做好相应记录。
4.做一个能控制雨量的造雨器,使落到两个样本上的雨量相等,用该造雨器
检验相同雨
量对两种类型土壤的影响,记录实验结果。
三、交流、讨论:
1.雨水对每种类型的土壤有什么影响?
2.这个实验模拟水土流失。对真实的由雨水引起的水土流失你有何结论?根据本实验,农民怎样保存上层土?
3.在实验中,为什么必须控制两个淘盆中的土壤量和雨量? 4.提出保护土壤的措施,指出水土流失的危害性。
假设: 松土 土壤量相同 草皮
中学环境教育教案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