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动物生理学3中枢神经系统[3]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三章 中枢神经系统学习目标掌握

?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

了解

?中枢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机能的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感觉机能?中枢神经系统对内脏运动的调节

第一节 动物神经系统的演化一、神经系统概述

是机体各种生命活动的主要调节机构。神经系统可分为中枢和外周。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外周神经包含有传入和传出神经纤维,把外周神经冲动传送到中枢,或把中枢的冲动传向周围器官。

第一节 动物神经系统的演化人类神经系统功能第三章 中枢神经系统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 动物神经系统的演化第二节 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第三节 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第四节 中枢神经系统感觉机能第五节 中枢神经系统对运动机能调节第六节 中枢神经系统对内脏机能调节

第一节 动物神经系统的演化人类神经系统的结构脑干第一节 动物神经系统的演化二、动物神经系统演化

头索动物(文昌鱼):神经管-脑泡-脊神经,是高级神经系统雏型。

脊椎动物:膨大的脑(大脑、间脑、中脑、小脑、桥脑(灵长类)和延髓-脊髓-周围神经。 人类:大脑高度皮层化。

神经系统演化:从弥散、网状、梯形、链状到管状,直至前端分化成脑的六个部分以及大脑皮层的形成。

1

第一节 动物神经系统的演化鱼类神经系统特点中枢神经:5部脑。

?端脑:嗅叶和大脑,没有大脑半球,古纹状体,嗅觉发达。?间脑:较小,包括丘脑和下丘脑、松果体;内分泌调节。?中脑:发达,视觉整合中枢,是感觉中枢。适应暗光,为近视眼。?小脑:发达,出现脊髓束,是运动协调中枢;?延脑:壁薄,参与运动与姿势平衡。某些鱼类(七鳃鳗)发育过程中的后脑(小脑和延脑)成为菱脑。平衡器官发达:半规管、椭圆囊、球状囊;侧线感觉水流。第二节 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神经元的结构

树突

突触前末梢

整合部位胞体细胞核始段轴丘

髓鞘

冲动传导

轴突末梢

递质分泌

第二节 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2、神经纤维

神经纤维(nerve fiber):轴突和神经元的长树突统称轴索,轴索及其外面包裹的髓鞘或神经膜构成神经纤维。分类:

(按有无髓鞘分):有髓纤维和无髓纤维(根据传导速度分):

A类(α、β、γ、δ):有髓鞘的躯体传入和传出纤维,粗快B类(有髓):自主神经的节前纤维;

C类(无髓):自主神经的节后纤维,后根中的痛觉传入纤维,细慢

第二节 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一、神经元和神经纤维

1、神经元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神经元(neuron):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神经元功能:接受、整合、传导、输出信息。神经元结构:

胞体(soma):主体部分、内有细胞器。轴突(axon):轴丘、始段,AP发源地,末端形成突触小体-突触:传导冲动:感受刺激、综合信息、传导信息;营养作用:释放营养物质,调整被支配组织代谢。树突(dendrite):多,有棘突,接受冲动,传给胞体。

第二节 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神经元的种类

第二节 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

完整性:切断、麻醉-丧失完整性。绝缘性:纤维间存在结缔组织,互不干扰。

双向性:局部电流可在刺激点两端发生,冲动可向两端传导。不疲劳性:冲动传导耗能极少,传导具有相对不疲劳性。不衰减性:无论传播距离多远,AP幅度、频率和速度不变。确保传导及时、迅速、准确。

2

第二节 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神经纤维的兴奋传导速度

直径粗细:传导速度(m/s)= 6×直径(μm) 。有无髓鞘:有髓鞘神经传导速度更快。

温度:恒温动物比变温动物传导快,温度降低则传导速度减慢。状态:发生病变时传导速度减慢。

第二节 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二、神经元间信息传递方式(经典的突触传递)

1、经典突触 的结构与类型

突触(synapse):神经元轴突末梢与其它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

第二节 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突触类型 (三种基本类型)

轴突与胞体;轴突与树突;轴突与轴突;

第二节 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

顺向运输:自胞体向轴突末梢的运输;逆向运输:自轴突末梢向胞体的运输。

第二节 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超微结构:

突触小体:每个轴突末梢分支膨大呈球状。突触前膜:轴突末梢的轴突膜。突触后膜:与突触前膜相对的胞体膜或

树突膜。

突触间隙:两膜之间的缝隙为突触间隙。突触小泡:突触小体的轴浆内聚集的突

触囊泡。其内含有Ach和NE等神经递质。

囊泡栏栅:突触前膜内有致密的囊泡栏

栅,间隙容纳一个囊泡。

第二节 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支配数量:

一个轴突末梢可以作用于许多神经元;脊椎前角运动神经元胞体和树突接受2000个突触小体,一个大脑皮层锥体细胞约有30000个突触。任何部位:

无脊椎动物和低等脊椎动物神经元之间任何一部分都可以彼此形成突触,包括树突-树突型突触。

3

第二节 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2. 电突触(electrical synapse):

结构特点:

结构基础是缝隙连接;两个神经元膜间距仅2-3nm;

两侧膜上有沟通胞浆的水相通道蛋白质,允许带电离子通过;

无突触前、后膜之分,为双向传递;电阻低,传导速度快

功能意义:使许多神经元产生同步性放电或同步性活动。

第二节 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化学突触传递的过程AP引发钙离子通道开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递质被重吸收

放,囊胞移动破裂

离子通道开放

第二节 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

兴奋性递质作用突触后膜受体→膜对Na+或Ca2+通透性增加→产生内向电流→膜局部除极化

第二节 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3、化学突触传递的过程与原理过程:

突触前膜去极化,对Ca2+的通透性显著增加; ↓

Ca2+由突触间隙进入到突触小体内膜内; ↓

突触囊泡与突触前膜紧密融合-递质释放入突触间隙; ↓

递质弥散到突触后膜,与特异性受体结合,产生突触后电位。

第二节 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突触后神经元的电活动变化:

突触后电位: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释放兴奋性的神经递质。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

作用后的神经递质被降解或重新利用。

第二节 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

抑制性递质作用突触后膜受体→膜对Cl-和K+通透性增加→胞内进入较多Cl-,胞外增加较多K+→膜电位超极化

4

第二节 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三、神经递质

由神经元合成并经其末梢释放后扩散到突触后膜上,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完成信息传递的一系列化学物质为神经递质。

第二节 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中枢递质及其功能

(1)胆碱类(胆碱能纤维)

代表:乙酰胆碱(Ach),中枢中普遍存在,兴奋作用。 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广泛区域内存在大量胆碱能神经元、胆碱能通路和胆碱敏感神经元,统称为中枢胆碱能系统。功能:在运动、感觉、心血管活动、摄食、饮水、体温调节、睡眠与觉醒以及学习记忆中都起重要作用。

第二节 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肾上腺素(E, A)与去甲肾上腺素(NE,NA),称为肾上腺素能神经元。

分布:其胞体主要分布在脑桥和延髓,NE不易通过血脑屏障。

功能: NE能系统与血压、呼吸、神经内分泌调节功能有关。

第二节 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确认为神经递质应符合以下条件:

合成:突触前神经元有合成递质的原料和酶;贮存:合成物质储存在突触囊泡内,防止被酶破坏;释放:当冲动抵达末梢时,小泡内递质能释放入突触间隙;

受体: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发挥其生理作用;失活:发挥作用后递质失活或被摄取回收,防止痉挛;模拟:用递质拟似剂或受体阻断剂加强或阻断传递作用,模拟递质释放过程能引致相同的生理效应;

第二节 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2)单胺类(monoamines):

代表:属于儿茶酚胺类,主要有如多巴胺(DA)

分布:多巴胺除了作为去甲肾上腺素的前体存在于大脑皮层,其本身也是一个独立的神经递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胞体主要集中在中脑。

功能:调控锥体外系的运动,情绪和精神活动、促性腺激素、催乳激素、抗利尿激素及α-促黑素细胞素等的分泌调节,还参与认知、摄食等功能活动。缺少患帕金斯综合症。

第二节 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5-羟色胺(5-HT)

分布:动物体内的5-HT只有1%左右位于中枢神经系统内,5-HT很难透过血脑屏障,中枢和外周的5-HT属于两个独立的系统。5-HT能神经元主要集中在低位脑干的中缝核群和下丘脑内。脑的各个部位几乎都有5-HT能神经元的传入。 功能:与睡眠、情绪和精神活动、痛觉和镇痛、体温调节、心血管活动和躯体的运动功能有关,另外,还与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性激素的分泌以及性活动有关。

5

动物生理学3中枢神经系统[3]

第三章中枢神经系统学习目标掌握?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了解?中枢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机能的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感觉机能?中枢神经系统对内脏运动的调节第一节动物神经系统的演化一、神经系统概述是机体各种生命活动的主要调节机构。神经系统可分为中枢和外周。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外周神经包含有传入和传出神经纤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c5015y3tn4c2db011p1797950lq6e00fap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