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形象拷问企业良知(二)
文章来源:《当代经理人》
尊重本土民族情感是跨国公司树立良好公众形象的必要条件
在市场越来越全球化的今天,跨国公司要取得成功,就必须了解不同区域市场的风俗人情,尊重本土民族情感。“朝日啤酒涉嫌资助日本右翼势力篡改教科书”可以说跨国公司在尊重本土民族情感方面的败.
笔。“朝日啤酒”进入中国市场已经有很长一端时间了,但其市场占有率一直比较低,相关产品也一直没有打开市场,这和公司本身的立场有很大的关系。当今社会,消费者可以选择的同类产品很多,品牌很多,是完全的消费者主导的买方市场,“朝日啤酒”的这种行径最终将导致中国消费者唾弃。所有的日资企业必须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想在中国挣钱就必须尊重中国人的民族情感,惟有如此才能获得中国人民的谅 解,才有可能在中国长远发展。.
肯德基被认为是“最诚恳及时也最负责任”处理
危机事件的公司
不同国度文化的差异,不同企业文化的差异,导致了应对危机事件的不同,聪明的企业会努力将事件挽回,同时变不利为有利,做一次大范围的危机公关和广告,也是重新建立企业形象的大好机会。肯德基虽然是第一个被曝光和“苏丹红事件”有关的企业,但肯德基没有回避,而是认真配合调查并最终彻底解的消费者将44%决了问题,公众的眼睛总是雪亮的,
“最诚恳及时也最负责任处理危机事件的公司”的票投给了肯德基。
企业参与“公益事业”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是回报社会的当然之举
企业是社会的企业,企业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企业有责任担负起其社会责任,表现为企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4成公众认为“参与公益事业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一个企业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在观察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的差别时,有很重要的一点.
就是企业对“公益事业”参与的程度不同,比如国外很多企业设立了各种各样的基金,来资助或者参与“社会公益项目”,很多项目甚至是全球性质的,
但中国的企业,在这方面基本上处于起步阶段,常规的制度性质企业参与“公益事业”的机制还远远没有建立起来。
公众认为国家应该通过立法的方式限制或者处罚“没有环保意识”的企业
中国的经济发展在相当一段长的时间内,属于粗 放式经营,走的是“边发展,边污染,边治理”的路子,经过20多年的改革,中国经济对环保也欠下了很深的历史性债务,2005年国家环保总局重拳出击,通过立法的形式加强“环境保护的治理工作”,值得欣慰的是45%的公众明确支持“国家应该通过立法的方式限制或者处罚没有环保意识的企业”的做法,另有32%公众表示坚决反对“没有环保意识企业”。
高质量产品和完善的售后服务是公众信任一个企 业的主要原因.
建立企业的信用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企业信用建立和维护的过程贯穿整个企业的生命周期,从目前公众信任企业的原因来看,还主要局限于“高质量产品和完善的售后服务”,这也是消费者可以切身体会到的,目前发生问题比较多的是“售后服务”阶段,尤其是耐用消费品表现得比较突出。
值得关注的是1/4的公众指出:“有规范的现在企业制度和管理模式”也是公众信任一个企业的另一个主要原因,该原因可以理解为企业内部的保障措施,只有“有规范.
的现在企业制度和管理模式”的企业才可能提供“高质量产品和完善的售后服务”。
“人道主义”、“高度社会责任感”、“以人为本”、“勇于承担责任”是企业获得尊重的主要原因 企业获得尊重的途径可以很多,比如“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以人为本”、“勇于承担责任”、“人道主义精神”等。总而言之,当今社会仅仅依靠所谓的“高品质产品”已经不足以获得消费者尊重的目光了,就如同一个人一样,如果人品除了问题,其他方.
面再优秀恐怕也说明不了问题。
最佳企业公众形象评选应该排斥“任何有不良记录的企业”
作为最佳企业公众形象评选的标准,可能每个人内心都有自己的一套标准,公众认为至少存在如下行为的企业不能参与最佳企业公众形象评选:“污染环境破坏自然生态的企业”,在日益强调环境保护的今天,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环境的企业至少不是
一个负责任的企业;“从事食品生产但提供劣质不安全产品的.
企业”,食品安全关系到消费者的身家性命,绝对非同小可,对于这类企业必须采用“一票否决制度”;“做假账的不诚信企业”,目前除了上市公司以外,其他性质的企业在中国还很难做到比较高的透明度,“诚信”应该是一个具有良好公众形象企业的基本标准;同时公众指出:烟草、电信、医疗等垄断行业也不应该参与最佳企业公众形象评选。 企业公众形象应该建立多维评价标准
从公众评选企业公众形象的标准来看,应该包括 如下指标:“尊重消费者权益”、“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有完善的企业风险防范体系”、“主动及时披露信息”、“拥有高信任度品牌”、“尊重并保护股东权益”、“以人为本”等,由此可见,企业公众形象的评价维度是立体的,涉及消费者、合作伙伴、股东;包括企业外部,也包括企业内部。 企业公众形象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公众同时指出:企业公众形象建设是一个系统工 程,需要依靠企业自身、行业协会、政府监管部门、中介和媒体的共同努力。企业是主体和内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