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童眸》有感
生活如此绝望,每个人却都兴高采烈地活着 ——题记
在上世纪70年代的苏中小镇“仁字巷”中,生活着朵儿、白毛、细妹子、马小五、大丫和二丫、双胞胎的卫南卫北、还有高门楼儿里从乡下来的闻庆来,他们在时代的朝晖夕阴里成长,感受着那个时代的荒凉与贫瘠,苦难贯穿了他们的生活,对于他们而言,“希望”这个词是无尽的奢求。可他们还是竭尽所能,把自己的日子过出了动静,弄出了一章又一章动人的诗篇。
作者通过孩子的眼睛看世界,在她的笔下,孩子的世界并非那么单纯。他们身上不光有善良、勇敢、勤劳,那些自私、懦弱、冷血、刁钻刻薄、蛮不讲理,他们身上也有。他们会因为一个参赛的名额勾心斗角、栽赃他人,也会因为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利用朋友。他们不是生活在象牙塔中纯洁无瑕的天使,他们生活在人间,身上有泥巴,脸上有伤痕。
白毛是个白化病患者,巷子里的孩子们疏远他,害怕他,说他是妖怪。因为外貌的怪异他饱受冷眼与嘲笑,承受着这个年纪不该有的落寞与凄凉。在得知自己得了绝症后,所有的不满,所有的怨恨都像火山一般喷发:“我恨!我恨你们!”他怎能不嗔恨呢?这个世界对他太不公平。他被剥夺了健康的身体,被剥夺了与同伴嬉笑的权利。所以他不管不顾地向这个伤害了他的世界索赔。他索要特权,索要与别人玩耍的权利;他故意找茬,故意激怒他人。可在这一切无理取闹的行径背后,他想要的,只是他人的关注啊,只是想享受他索不曾享受过的童年。纵使生活总是布满苦难,满是荆棘,他还是想要用自己拙劣的方式为生活增添一抹亮色。
细妹是个勤劳又能干的女孩子。她当海员的爸爸在一次海难中牺牲,正当全家人都沉浸在悲伤的氛围中,祸不单行地,妈妈也因劳累中风。这个原本殷实的家,在双重打击下,变得贫寒不堪。原本衣食无忧的细妹在此时主动担起家中的大任,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撑起这个家。她退了学,在朵儿妈妈的启发下,和从上海回来的马小五一起,开始卖芝麻糖。细妹心灵手巧,又踏实能干,生意逐渐红火了起来。细妹挣了钱第一个想到的,便是请老中医给妈妈治病。可好景不长,细妹和马小五毕竟还是半大的孩子,处事做人没经验,也不懂江湖上的规矩,不仅占道经营还在一次事故中得理不饶人,引发了众怒。摊子被人砸了,辛辛苦苦做的芝麻糖也散落一地。再一次地,生活给了细妹当头一棒,几乎要击垮了这个年仅16岁的姑娘。比起摊子被砸,家人的不理解,周围人的指责更像是一道道荆棘,刺得细妹满是伤痕。纵使生活总是令人绝望的,她并没有放弃快乐的权利。这一次,她选择了和马小五一起离开去上海,远离这个是非之地,在上海谋生活。所幸,命运对待积极乐观的人总是温柔的,她的芝麻糖店在上海又开起来了,生意还算红火,日子过得也不错。
《童眸》向我们展示了最真实的生活,这里有温暖人心的质朴与善良,也有被贫穷与疾病所扭曲的灵魂。也许生活中的苦难远远多于幸福,可是,正如奈保尔先生所说,游走在绝望之中的,却是我那些兴高采烈的长辈与朋友们,是他们皆成趣味的家庭琐事,让我们的生活五彩缤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