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全新世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全新世

全新世气候普遍转暖,中、高纬度的冰川大量消融,海平面迅速上升,喜暖动植物逐渐向较高纬度和较高山迁移,全球自然地理环境完全演进到现代面貌。农业的出现以及生产工具的不断进步,促进了社会发展,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日益密切。全新世气候变化具有一定的波动性。(期间当然也有气候的波动)

关于隋唐温暖期,是竺可桢首次提出来的,发生于约600---1000aAD期间的相对温暖期。但在其他前人研究中,则这一时期属于冷期。满志敏认为以8世纪中叶为界,前期气温与现今相当,后期寒冷,最寒冷时期甚至可以与明清小冰期相比较;他实际上否定了隋唐温暖期的存在。总之,有关隋唐温暖期的问题尚存在争论。可能这时期各地之间气候差别较大。从各地的研究结果来看,欧洲的中世纪暖期(930---1240aAD)在中国表现并不明显。

小冰期泛指1550~1850年间气候相对寒冷的时期。由于在11~10 ka BP期间发生新仙女木事件,那么把全新世的底界定在距今10 ka左右应是合适的;约在8 kaBP时开始了中全新世暖期,此年龄亦可作为早、中全新世分界。各地的证据表明,3kaBP是环境激烈变化的时间,似乎可作为晚全新世的开始时间

全新世分为早、中、晚期,全新世早期与中期在8.5~7 ka BP间过渡,中期和晚期在4~3 ka BP间过渡.

黄春长关于全新世的分期: 11500-8500 8500-3100 3100-至今 更新世分期:

早中更新世分界是73万年左右 晚中更新世分界是12.5万年左右 末次冰期

末次冰期是在第四纪的更新世内发生的最近一次冰期。末次冰期约于11万年前开始,于前9600-9700年完结。于这段期间,曾出现数次的冰进及冰退。冰退称为间冰段,格陵兰的冰芯钻探表明,过去十万年的末次冰期共有24个间冰段。[1] 这一现象称作但斯贾德-欧希格事件。末次冰期的最盛期发生于约1.8万年前。一般而言,全球冷却及冰川前进的模式相似,但也有局部的分野,这使得很难以大洲来比较。 末次冰期有时又会被俗称为“末冰河时期”,不过这并不正确。因为冰河时期是大部份地球被大冰原覆盖的一段持续上千万年的地质历史时期。冰河时期由多个交替出现的冰期与间冰期组成。另一方面,冰期是指冰河时期内部,在两次间冰期之间的一段较寒冷的时期。故此,末次冰期的终末并非末次冰河时期的终末。末次冰期约于1万年前完结,而末冰河时期的终结并未到来。几乎没有证据表明已经持续了数百万年的“冰期-间冰期循环”已告终结。 末次冰期是现今冰河时期所知最多的时期,在北美洲、欧亚大陆北部、喜玛拉雅山及其他结冰地区都有详细的研究。在这段时期的结冰作用覆盖了很多地区,主要都是在北半球,南半球则较少。传统上按地理分布,它们会有不同的名称,包括菲沙冰期(北美洲的太平洋山脉)、派恩代尔冰期、威斯康辛冰期(北美洲中部)、Devensian(不列颠群岛)、米德兰冰期(爱尔兰)、玉木冰期(阿尔卑斯山)、梅里达冰期(委内瑞拉)、威赫塞尔冰期(斯堪地那维亚及北欧)、维斯瓦冰期(中欧北部)、瓦尔代冰期(东欧)、济浪卡冰期(西伯利亚)、米兰科维奇冰期(智利)、大理亚冰期(中国)及奥蒂拉冰期(新西兰)。 从人类考古学看,末次冰期发生于人类的旧石器时代与中石器时代。随着地球走出末次冰期,人类历史也进入了新石器时代。 新仙女木事件

在公元前11000年前后,温度在数百年内突然下降6℃,使气候回到冰期环境。此强变冷事件因丹麦哥本哈根北部黏土层中发现的八瓣仙女木花粉命名。1.29万年前,北美长毛猛犸象、剑齿虎、骆驼和树獭、美洲狮突然灭绝,与此同时,克劳维斯人也突然消失。此后,地球经历了一个长达1300年的气候强变冷的“春寒期”,即新仙女木(YoungerDryas)期。

冰河世纪结束以后,地球气候于大约 17000年前开始变暖,气温逐渐回升,两极、北美和北欧的冰川开始消融,海平面逐渐上升,渤海、黄海、挪威海的草原又被水淹没。到了13000年前,北美和北欧的冰雪已经融化了相当大一部分,南北半球春暖花开,一片繁荣景象(很俗的描写,哈哈)。但是,就在这时,在12640年前,气温又骤然下降了,世界各地转入严寒,两极和阿尔卑斯、青藏高原等地的冰盖扩张,许多本来迁移到高纬度地区的动植物大批死亡。这一次降温是很突然的,在短短十年内,地球平均气温下降了大约7、8℃。这次降温持续了上千年,直到11500年前,气温才又突然回升。这就是地球历史上著名的新仙女木事件(The Younger Dryas Event,简称YD)。它的得名来由是,在欧洲这一时期的沉积层中,发现了北极地区的一种草本植物,仙女木的残骸。更早的地层里也有同样的两次发现,分别称为老仙女木事件和中仙女木事件。

小冰期

Little Ice Age。大约15世纪初开始,全球气候进入一个寒冷时期,通称为“小冰期”,在中国也称为“明清小冰期”,小冰期结束于20世纪初期。

冰河世纪,地球在1.3万年之前经历过一次大冰冻时期,这一时期持续了1000多年,导致整个北半球的平均气温下降了10度左右,当时一个冰盖融化造成大量的淡水如洪水一般突然涌入北冰洋,致使气候发生了重大变化。所以现在科学家担心全球变暖可能会造成另一场特大洪水,并最终致使地球进入另一个大的冰河世纪,冰盖融化加速或带来新冰河世纪。

晚冰期

晚更新世末次冰期的结束时期。约从距今15000年(或14000年)前至10000 年前。北半球大陆冰盖迅速消退,世界海平面开始回升,植被带逐渐向高纬度方向推移。

冰后期

晚更新世冰期结束之后的温暖时期,一般指全新世。

新冰期全新世中晚期发生的冰川进退变化。如距今4 000~1 500年发生的较强烈的冰川前

进。

《气候变化简史》

一、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

地质时期地球曾经经历过几次大冰期气候。其中最近的三次大冰期气候都具有全球性意义,发生的时间也比较确定。即震旦纪大冰期、石炭—二叠纪大冰期和第四纪大冰期。大冰期常持续数千万年。但地球气候发展过程中总体上以温暖气候为主,温暖时期约占整个地球气候史的90%.

二、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

44

大约1.8×10年前,末次冰期达到最盛。1.4×10年前冰盖开始迅速融化,从而进入冰后期即全新世。

有人把历史时期的四次比较寒冷的时期比拟为冰期。第一次寒冷时期距今约8000-9000年,主要冷期在距今8250年前后;第二次寒冷时期是距今6950-3450年,主要寒冷期在距今5350年左右;第三次寒冷时期发生在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100年之间(距今2950-1850年),主要寒冷期在公元前1300-公元前830年之间,成为第三新冰期;第四次寒冷期是在公元1550年到1850年间,主要寒冷时期在公元1725年前后,在欧洲成为“现代小冰期”。小冰期可能是近7000年来最冷的一段时间,温度比现在低1~2℃。

每两个寒冷期之间为相对温暖时期。第一次温暖时期的主要暖期发生在距今7000年左右,称为“气候适宜期”;第二次温暖时期发生在距今4000年左右;(这两次温暖时期合称“全新世大暖期”);第三次温暖时期发生在公元900-1300年之间,被称为“中世纪暖期”或“小气候适宜期”。

三、近代气候变化

这段时期始于小冰期末的冷期,以后,气温回升。 17Ka 阿尔卑斯山冰川消融 15Ka 温度突然回升

14Ka前 低温回归并持续近500年(即老仙女木事件) 13.5Ka前 气温回暖

大约12.9Ka前 气温急剧下降(新仙女木事件),森林后退到南部,冰原范围扩大 11.6Ka前 气温骤然变暖并持续(通常称为前北方期) 全新世气候适宜期

在大约6000年前,冰后期气温达到顶峰。

全新世早、中、晚期1万年、7000年左右、3000(4000)年以来。

中世纪暖期(Medieval Warm Period,简称为MWP ),又称为中世纪气候最佳期(Medieval Climate Optimum)

中世纪暖期是欧洲中世纪时代的一个不寻常的温暖期,从大约10世纪一直持续到14世纪(900-1300年)。也有人认为,更适合这个时期的名字是“中世纪气候异常期”(Medieval Climate Anomaly)。中世纪暖期通常与全球变暖和温室效应的讨论有关。 最初关于中世纪暖气和接下来的小冰期的研究大部分是在欧洲完成的,因为在那里大气资料保存得非常完善和清楚。最初人们认为温度的变化是全球性的。但是,这种观点已经被质疑。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小组)2001年的报告说:“当前的证据并不能证明在上述时间段中,气温的异常有着全球性的同步状况。而且传统的?小冰期?和?中世纪暖期?这样的术语看来,似乎已经在说明长大数个世纪的北半球或全球气温变化状况统一性时,产生了一些阻碍。”(注1)

在中世纪暖期中,欧洲和南部不列颠开始种植酿酒用的葡萄(注2),尽管种植量与今天相比差得很远(注3)。维京人利用解冻的海面,在格陵兰和其他北部的边远地区殖民。中世纪暖期之后是气温较低的小冰期,后者一直持续到全球变暖开始的十九世纪。

全新世

全新世全新世气候普遍转暖,中、高纬度的冰川大量消融,海平面迅速上升,喜暖动植物逐渐向较高纬度和较高山迁移,全球自然地理环境完全演进到现代面貌。农业的出现以及生产工具的不断进步,促进了社会发展,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日益密切。全新世气候变化具有一定的波动性。(期间当然也有气候的波动)关于隋唐温暖期,是竺可桢首次提出来的,发生于约600---1000aAD期间的相对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bwo63cb1l57eja0ptbm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