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学案5:第7课 诗三首《归园田居》(含答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诗三首《归园田居》

学习目标

1、了解“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生活经历,全面理解陶渊明其人。 2、反复吟咏,运用鉴赏诗歌的方法,把握意象,体会意境,感悟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3、充分发挥想象力,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田园风光,用心灵之笔描绘出心中的“世外桃源”。 4、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作者返璞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 学习重点:

1、感受田园风光构成的优美意境。

2、理解作者归田园前的心境,感受诗人的隐士情怀。 学习难点:

1、感受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

2、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的精神,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课前预习 教材助读: 1、走近作者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朝代)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人,自称为“五柳先生”,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我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家。

陶渊明出身于破落官僚家庭,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他幼年时,家道已衰落,家境贫寒。 青年时期,由于家庭和儒家思想的影响,他曾有“大济于苍生”的雄心壮志。 但是,他所生活的东晋时代,举贤不出士族,用法不及权贵,门阀制度极其严酷,使他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与抱负。 而且,左右政局的士族和军阀所热衷的是争权夺利,他们既不想整顿政治,也无意收复失地。在这样的政治局面下,想实现进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这种客观现实对陶渊明的生活道路以及思想变化有着深刻的影响。陶渊明的人生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28岁以前,由于父亲早死,他从少年时代就处于生活贫困之中。 第二时期,学仕时期,从他29岁到41岁。

第三时期,归田时期,归田后20多年,是他创作最丰富的时期。

陶渊明二十九岁,为谋出路,开始走上仕途。 以后十多年里,他几次做官,都不过是祭酒、

参军等职,不仅济世的抱负无法施展,而且必须降志辱身和一些官场人物周旋。这一切只使他感到“志意多所耻”和“违己交病”。在老庄思想和隐逸风气盛行的影响下,陶渊明早年就有爱慕自然、企羡隐逸的思想,当他仕途不得志时,便怀恋这种生活,所以,这十多年里他一直“一心处两端”,行动上也是仕隐无常。39岁时,他的思想有了更大的变化,他说:“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就是说本应该是“忧道”的,可是道不行,那就只好躬耕自给了。就在这一年他亲自参加了劳动。此后,因为“耕植不足以自给”,四十一岁时,在亲友的劝说下,出任彭泽令。任职八十余天,传来了妹妹死于武昌的噩耗,这时,又正逢郡派督邮来县巡视,县吏告诉他“应束带见之”,渊明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当天便解绶辞官回乡。他终于同黑暗官场彻底决裂,抛弃功名利禄,归隐田园。退隐之后,他曾躬耕陇亩,和父老乡亲共话桑麻,诗人一直过着隐居田园的清苦生活。这段时期,是他创作的丰收期,写出了大量的田园诗,艺术上也日臻成熟,终至炉火纯青。晚年,他写出了著名的《桃花源记并诗》,阐明社会理想。他所憧憬的桃花源社会,是没有君主,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食其力的社会。这虽然是一种乌托邦式的幻想,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农民的要求,也反衬了现实社会的黑暗。

陶渊明的思想较为复杂,但主要的是儒、道两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使他早期具有济世之志,几次出仕,正是儒家积极用世、兼济天下的思想的体现。退隐后,儒家的安贫乐道、君子固穷的思想又成为他的精神支柱。他的道家思想,继承了正始以后道家精神批判现实、否定现实的一面,但其中老庄的消极避世、清静无为、顺适自然的思想,又给予他以消极的影响。 2、作品简介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代表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归园田居》共5首,约作于从彭泽弃官归隐的第一年,时年42岁。《归园田居》写他摆脱污浊的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表现了超俗不羁的品质和闲适愉悦的心境。课文里选的是第一首,从内容上看,它带有开篇和总括的性质。 字词知识 1、字音字形

羁(jī) 荫(yīn) 暧(ài ) 墟(xū) 2、词语解释

适:适应、迎合。 尘网:尘世的罗网,这里指仕途。 故渊:鱼原来生活的水潭。 罗:排列。 户庭:门庭。 尘杂:世俗的杂事,主要指过去官场的案牍和应酬一类的琐事。 虚室:虚空闲静的居室,比喻没有人事滋扰明净洞澈的心境。 余闲:闲暇。 自然:指田园生活,又指自然的本性。 预习自测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并释义。

羁鸟恋旧林( )________ 榆柳荫后檐( )________ 2、填空简答

陶渊明,一名________,著名________诗人,世称“________”,自号“________”。 3、简析诗歌的内容结构。 我的疑问

请将你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虑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课内探究 自主学习

1、本诗点题的句子是哪一句?说说你对它的理解。

2、“尘网”、“羁鸟”、“池鱼”、“樊笼”等词语各比喻什么?作者运用这些比喻,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3、找出描写田园生活情景的句子,用自己的话描述,并分析写景技巧。

4、诗人运用了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

感?

5、诗歌最后四句有什么作用? 合作探究

众眼看古人,所见各不同,真是“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关于陶渊明,自古以来就有分歧,有人说陶渊明的隐居生活为我们后世不如意的文人,提供了一个精神归宿。也有人说陶渊明的思想消极避世,假如我们都厌弃官场黑暗,归隐田园,那这个世界岂不更加污浊?我们应该勇于面对现实。还有人说那么大的一个社会,只凭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他的归隐是一种无言的抗争。再说,他不归隐,古代就少了一位大诗人了。你的看法呢? 当堂检测

按要求用课文原句填空。

1、《归园田居》中表现诗人厌恶官场,回归自然的心情的诗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园田居(其一)》里描写的农村生活景象,实际上很普遍,很常见,在作者笔下为什么显得那么美?

3、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采之欲为谁________ 长路慢浩浩________ 越陌渡阡________ 榆柳阴后檐________ 暖暖远人村________ 鸡鸣桑树巅________ 课后反思 拓展阅读

陶渊明的诗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造诣。他的诗给人的突出印象是平淡自然,平淡的田园风光、农村的日常生活,以及处于这种生活中的恬静心境;而又是通过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真率自然地抒写出来,使人感到真好像是从“胸中自然流出”,没有一点斧凿痕迹,读来十分亲切,还富有意境。《归园田居》中,我们不只看到榆柳桃李中的几间草房、村落中的几缕炊烟,听见深巷的犬吠、树头的鸡啼,所有这些还构成一种境界,它宁静安谧、淳朴自然。这种特点的形成与诗人的创作方法密切相关。诗人写作田园诗,目的并

不在于客观地描摹田园生活,而是要强调和表现这种生活中的情趣。因此,他在创作时,并不是随意摄取田园生活的影像,而是把那些最能引起自己思想感情共鸣的东西摄取到诗中来,在平凡的生活素材中含有极不平凡的思想意境,它潜移默化,使人感到亲切,又感到崇高。苏轼说:“观陶彭泽诗,初若散缓不收;反复不已,乃识其奇趣。”所谓“奇趣”正是从意境中产生的。由于他的诗有意境,因而也就全篇浑然一体。这在艺术上又与汉魏诗的“气象混沌,难以句摘”不谋而合。 课后训练

归园田居(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注释】①野外:这里指农村。人事:人际交往,这里主要指与官场的来往。②鞅(yāng):马驾车时颈上的皮带。轮鞅,这里指车马。这句是说居处僻陋,车马稀少。③尘想:入世做官的想法。④曲:隐僻之地。墟曲:犹乡野、村落。⑤披:拨开。披草:拨开野草。⑥我土日巳广:我开垦的田地一天天在扩大。⑦霰(xiàn)小雪珠。 1、在这首诗中诗人表达了什么样的感受?

2、诗人是怎样来表达乡村生活的宁静的?

0bwa392mde2i4cx3q5al1oirv327wf00pkx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