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的学习BL在初中科学拓展性课程教
学中的应用研究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基于问题的学习(PBL)在初中科学拓展性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为例 一、初中科学拓展性课程教学现状。 1、拓展性课程的提出。
针对现行中小学课程统一学习内容过多、过分强调共同基础、对学生兴趣培养和个性发展重视不够的弊端,浙江省早在2015学年开始选择部分学校启动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下发《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首次把义务教育课程分成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两类,在培养学生兴趣特长的同时,给学校、教师和学生“松绑”,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基础性课程指国家和地方课程标准规定的统一学习内容,拓展性课程指学校提供给学生自主选择的学习内容。如何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合的课程和适合个性的教育,使每个学生得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的拓展性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2、初中科学拓展性课程教学的困惑和瓶颈。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的不断深入,教师对课改理念有了一定程度上的认识。目前,浙江省大部分中小学校都积极开设了形式多样的拓展性课程,内容涉及面广,教学教法多样化,学生对拓展性课程的评价也颇高。相对于一些条件有限的农村初中,实验性示范性初中、省市区城区学校在拓展性课程的开发和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些课程开发的经验,起到了很好的引领和表率作用,教师的教育理念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是,由于中考升学压力的影响,以“灌输”式和“填鸭”式的传统教育方式仍然存在,如八下科学中探究光合作用条件,原料和产物时,由于实验时间和条件限制,教师还是在课堂上讲实验的注意点和要求,看视频得出实验结论,无法真正实现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们急需一种既能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束缚,揭示学科科学本质,又能培养学生批判性和思维性能力的教学模式应用于科学拓展性课程教学中。 3、初中科学拓展性课程未来教学模式--------创设自主学习环境、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初中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它主要以“观察、实验、探究”为学习方法,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
此,在初中科学拓展性课程的教学中,采用基于问题学习(PBL)的教学模式可以优化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基于PBL的初中科学拓展性课程的实践,不但能够培养创新型的教师,而且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使学习变得具有探索性、主动性。 二、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教学模式简介 1、PBL教学模式的涵义。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作为一种教学模式,从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被称为驱动问题)开始学习,学生在一个真实的情境中对驱动问题展开探究,通过小组合作和自主学习,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探究能力。与传统的以学科为基础的教学法有很大不同,PBL 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而不是传统教学中的以教师讲授为主; PBL 将学生与学习的任务或问题挂钩,使学习者投入于问题中;它设计真实性任务,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PBL教学模式不仅符合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符合当前新时代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很好的补充和改良。
2、PBL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PBL教学模式的核心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提倡情境性教学。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网路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是最重要的环节或方面;协作: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交流:交流是协作过程中最基本的方式或环节。其实,协作学习的过程就是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想法都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交流对于推进每个学习者的学习进程,是至关重要的手段;意义的建构是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一切都要围绕这种最终目标来进行。与认知主义不同,建构主义更提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具有真实意义的问题学习情境,帮助学生不断通过学习,实践进行有意义的知识建构。 3、PBL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图示。
建立小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建立假设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组、明确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