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精品]中学历史教学中考试形式的改革.doc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中学历史教学中考试形式的改革

——江苏省现行高考制度改革利弊之我见

内容摘要:本文结合自己的实际和兄弟学校的真实情况对江苏省现行的高考 制度的改革进行了分析,总结了这种体制的利弊,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江苏省现行高考制度改革利弊

高考一直是社会长期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我国人才选拔机制中的重要一环,其扮演的 社会角色尤为重要,江苏省作为教育大省,在高考制度改革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 的前列。近十年来,江苏省的高考制度频繁改变,尤其是08年开始的具有改革创新精神的 “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高考方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也引发了许多 争议。

下面简单的回顾一下江苏近十年的高考制度改革: 1、 1999 年 “3+2” 模式

这个方案从1994年延续至1999年,分文理科,3即语文、数学和外语,2指的是文科考政 治和历史,理科考物理和化学。

2、 2000-2001 年 “3+小综合”

这种模式也分文理,3为语数外,另外文科再考政史地一张综合卷,理科再考理化生一张综 合卷。

3、 2002年“3+大综合”

这种模式在江苏只实行了一年,考生不分文理,除了考语数外3门外,还考政、史、地、 理、化、生6门的一张综合卷,实际上考生要考9门,该模式的出发点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 的素质全面发展,但实际上学生负担太沉重。

4、 2003-2007 年 “3+1+1”

此模式仍然是保留语数外3门必考的前提下,另外的2门在政、史、地、理、化、生6门中 任意选择,前一个1是在报考高校指定的选考科目,后一个1是考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选择。

5、 2008-2009年“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

学业水平测试为政、史、地、理、化、生、技术共7门,其中选修2门,必修5门科目,以 ABCD来划分等级,全得A者高考加10分。综合素质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质、交流与合 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个方面。

6、2010-2012年“3+学业水平测试”

这次与上一次基本一致,学业水平只保留政史地理化生6门,一门得A高考总成绩加1分, 除选修的4门都得A高考加5分。

2008年以来江苏省实行了这种新的高考方案,将语文、数学、外语列为统考科目,取 消了原有的高中会科考,高考综合考试,实行全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按照规定,学业 水平测试分A、B、C、D四个等级,附:必修学科等级计算方法:各科原始分满分为100 分。100分?90分为A级,89分?75分为B级,74分?60分为C级,59分及其以下为D 级。单科C级及其以上的比例一般控制在95%以上。选修学科等级计算方法:各科原始分 满分为120分,根据考生成绩按比例折换成相应的等级。A级为前20% (含20%)的考生(前 5%为A+丿,B级为前20%至前50% (含50%)的考生(前20%至25%为B+), C级为前50% 至前90% (含90%)的考生,D级为90%以后的考生。五门必修科目必须达到C级以上,。 才能参加高考,两门选修科目必须

到达B级以上,才能报考本科,高校录取,按语文、数 学、外语三门统考成绩,规定省最低控制分数线。

这种新的制度模式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平衡一下偏科的现象,有利于改变过去 那种填鸭式的教育模式,全方位考察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状况。高考作为高等教育的入口 环节,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的高级人才,高考筛选出的人才必然是国家的栋梁, 部分人因为乡土情怀,会再回到江苏,必定给江苏的发展带来充足的人力资源,各方面人才 的涌入,必然推动江苏的经济飞速发展。高考是一种社会管理制度,它的发育与发展充分体 现了社会进步的水平,江苏高考的多元化体现了江苏发展的多元化,考试的公开化、公平性 也体现了江苏社会管理的不断走向法治、公平的基本价值追求。

对于江苏2008年以来的高考方案实施好坏,各方反映不一,学生和家长觉得负担重, 高校招生部门感叹规则太复杂,操作起来难,还有人指出这个方案,对于不偏科的中等生, 上大学的机会最大,但这种考试的方法,是不是会让学生更累等等。但是总体来说,人们对 这新的模式较前几年的改革模式来看还是满意的。结合我所在的学校以及我所了解的兄弟学 校的实际情况,我总结了此模式有以下几弊端。

一、 给学校资源配置带来了麻烦

这个麻烦指的是,由于学生文科必选历史,理科必选物理,相对来说,物理和历史班级较多, 对应的物理和历史老师相对吃紧,而剩下的文科政治、地理老师,理科的化学、生物老师过 剩现象严重,很多老师面临没有书教,半下岗状态。例如我在的南京市六合区瓜埠高级中学, 我们高二年级14个班级,只有一个政治班,我校共有政治教师10位,高三有两个政治班, 那么就意味着有7位教师都得下高一,而高一政治课每周2节,那么这些政治老师基本上都 是一人两班,也就是一周就4节课,这样的话课时严重不足,严重影响到他们的经济利益, 纷纷牢骚满腹。我们的兄弟学校实验高中这届高二只有一个化学班,同样也面临着好多化学 老师课时不足,这些无疑是给学校的分班和教师管理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二、 给小科教学带来了麻烦

除了上面提到的教师分配上面带来影响外,由于除了语数外高考计算实际的分数外,其它的 两门不计算实际的分数,只是划等级,所以学生把语数外看成是主科,而把政史地理化生看 成是副科,重视程度明显不够,上课不专心,平时考试也不用心,就连节假日放假时,学校 明确规定小科不准布置作业,只允许语数外布置作业,小科目教学比较难进行,所以说实际 的教学成果与成绩也就不那么令人满意。

三、 给部分学生带来了升学困难

这种模式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公平问题,我们看看一个真实的例子,有这样一个学生,他的高 考

总分几乎是全省冠军,就是第一名了,但是用他排的方法,他有一个参考科目打了一个C, 按照规定差一点上不了重点大学,这样一个制度之下,是不是涉及到公平问题?比如还有人 也提出来说,比如说农村学生,他本来享有教育资源就不是很丰富,他抓住一门好好考,也 可以考出很优秀的成绩,但是现在整体都要考,他可能又会失去上学的机会,也涉及到公平 性问题。这就要求学生语数外三门必须都要优,还有小科目不能有太差的,因为学业水平不 达标是不可能参加高考的,无形中学生的负担加重,特别是高一高二阶段,尤其是高二阶段, 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保证语数外都优秀的前提下,还要学好必修的四门科目。只有 四门都拿A才可能再高考分数上加5分。当然,知识是不断积累的过程,高中阶段的优秀 的语数外成绩必然来源于小学初中阶段的日积月累。所以这也就给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要重基础,学生要避免严重偏科现象。

四、不利于高校选拔专业性的人才

此模式高考填报志愿系统管理不严密,有些专业是文理科考生都可以兼报的,如我们学校吕 老师家儿子选的是历史、地理学科,按道理讲他应该是属于文科生,但是他的大学专业志愿 报的是机械制造与维修,当然也被顺利的录取了,这纯理工科的专业竟然招文科生,不是说 他不优秀,而是说专业根本不对口,在实际的操作和运用过程中真的能学之所用吗?这种情 况还有很多,以及文科的专业可以招理科生,试问这些个高校你们真的招到你们要的专业人 才了吗?何为专业啊?即使在高校的录取阶段,新方案也遇到一些麻烦,出现了统考分数高, 而学业水平测试等级低的现象,08年高校录取进行到一半,江苏教育厅紧急修改录取方案, 规定低等级的考生,只要进入投档线,总分达到学校最低录取线,学校必须无条件录取。由 于江苏省的录取制度复杂,操作起来比较麻烦,有些高校纷纷减少甚至放弃在江苏招生,这 无形中给江苏的考生带来了损失。

以上四点只是本人结合实际总结出来的拙见,评价08年以来江苏高考制度改革到底是 不是成功,其实也有不同的标准,你要是问当时的学生,他可能会觉得,他学的学科多了, 他可能一定会说我觉得累了,但是你要从一个教育者去考察尝试是不是成功,可能就需要更 多的其它的坐标,他可能会考察整个学生所受的知识的全面性来说,是不是跟过去相比提高 了,我觉得这是一个参照物指标,我们不能简单用一个指标,一个纬度来看待这项改革,而 我们现在太简单的了,应该建立到一个相当科学的,周密的调查基础之上才能得出结论。我 们评价这项尝试,关键要看人才的质量,是不是有改变。老百姓最关注自己的孩子,高考对 于一个孩子一辈子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正因为如此高考才会成为公众最关注的、最关心 的一个问题。所以我们每个人,都会很关心高考,所以他很关注高考要不要变,如果高考要 变,他就关注高考怎么变。这种关注无非包括两方面的期待,一是通过这种改变使高考选拔 制度更加科学、合理,进而真正的为学生减负;二是通过这种改变淡化高考“指挥棒”效应, 或者说通过这种改变实现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

事物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但是前途是光明的。江苏的高考改革的序幕已经拉开,势在 必行!当然江苏的改革是一个新生事物,没有可以参考的例子,只能靠自主的研究和探索。 直到近3年(2010-2012年)的高考制度已经改革的很成熟了,当然还存在许多争议。如果 要使这种制度更完善,更加有利于考生的成长、成才,还需要有关教育部门继续努力,继续 创新和改进。作为江苏的一名普通高中教师,我期待江苏高考制度改革取得更大的成功!

[精品]中学历史教学中考试形式的改革.doc

中学历史教学中考试形式的改革——江苏省现行高考制度改革利弊之我见内容摘要:本文结合自己的实际和兄弟学校的真实情况对江苏省现行的高考制度的改革进行了分析,总结了这种体制的利弊,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关键词:江苏省现行高考制度改革利弊高考一直是社会长期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我国人才选拔机制中的重要一环,其扮演的社会角色尤为重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bu5a80gku9pg7z7hdvh6c4rp7oypx00ss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