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同步试题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同步试题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同步试题

一、选择题

1.殷人凡遇征战、田猎、疾病、行止等等,都要求于神,以测吉凶祸福。周人认为天之好恶与人之好恶一致,天命与人事息息相通。春秋时期,“天”已经开始从超验的神的地位下降到了现实世界。这些变化表明春秋时期

A.政治制度中的神权色彩消失 B.儒家天命观思想影响很深远 C.天人关系的重心发生了变化 D.出现贵贱、主从的人伦关系

【解析】材料的意思是说商人注重神,天人关系实际上是神人关系,人屈从于神;周人认为天人相通,基本平等;春秋时期注重人,天人关系的重心开始下移,人的份量加重,说明天人关系的重心发生重大转移,故C项正确。商朝时期是神权和王权的结合,材料说明的是天人关系的转移,不是消失,故A项错误。材料中天人关系,并不是儒家的天命观,故B项错误。材料论述的是天人关系,并不是人伦关系,故D项错误。 【答案】C

2.古代有学者论及中国早期国家的政治制度,谓:“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这反映了

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B.最高执政集团权力的高度集中 C.血缘关系亲疏不再作为权力分配依据 D.政治权力的分配采用分封制和宗法制 【解析】材料“周之子孙”可以看出这是宗法制,故C项错误;从材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来看,周朝的宗室子弟,那些不狂妄糊涂的人,没有不成为显达的诸侯的,这反映了政治权力的分配采用分封制和宗法制,故D项正确;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是从秦朝开始的。 【答案】D

3.据《史记》记载,周公旦灭古国唐国,成王得到消息后用刀削下一片桐叶,与弟弟叔虞开玩笑说:“用此桐叶作为珪(象征爵位的玉器)赏你”。史官因此请成王择日封赏礼,遂封叔虞于唐。此则故事反映出 A.成王分封时授予爵位 B.成王分封时以桐叶为封国之名

1 / 7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同步试题

C.成王分封时要举行仪式 D.成王分封时是国家授予的

【解析】本题为最佳选择题,其为上海真题。成王分封时授予爵位,是属于分封制的内容,但和题目联系不是太紧密,故A项是可选非最佳选项;成王分封时以桐叶为封国之名,题中不能反映,故B项错误;成王分封时要举行仪式,不能全面反映题中的信息,故C项是可选但非最佳选项;“史官因此请成王择日行封赏礼”体现了分封是国家的意志,故D项是最佳选项。 【答案】D

4.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这表明 A.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 B.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 C.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 D.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

【解析】由“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可以得出,西周建立之后,其分封的诸侯国主要有功臣和宗室贵戚统领,故选D;当时是贵族政治体制,故A不符合史实;题干说到的诸侯国不是以素养作为依据的,而且也不是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故排除B;分封制不是构建的国家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故C也不符合史实。 【答案】D

5.《周礼》记载:“诸公之地,封疆方五百里,其食者半。诸侯之地,封疆方四百里,其食者三之一。诸伯之地,封疆方三百里,其食者三之一。诸子之地,封疆方二百里,其食者四之一。诸男之地,封疆方百里,其食者四之一。”由此可见,在分封制下 A.按不同等级授予贵族土地 B.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结合 C.按血缘关系授予贵族土地 D.按封地全部面积征收租税

【解析】由材料“诸公之地,封疆方五百里,其食者半。诸侯之地,封疆方四百里,其食者

2 / 7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同步试题

三之一。诸伯之地,封疆方三百里,其食者三之一。诸子之地,封疆方二百里,其食者四之一。诸男之地,封疆方百里,其食者四之一”可知西周按等级分封土地,故A项正确;分封制下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等级而非血缘,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诸侯在封地内有征派赋役的权利,故D项错误。 【答案】A

6.《公羊传》中对“莒人灭鄫”的解释是:春秋时,鄫国国君立其外孙为继承人,其外孙是莒国国君之子,《春秋》遂书“莒人灭鄫”。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宗法观念根深蒂固 B.《春秋》记事秉笔直书 C.王位继承制度混乱 D.外戚干政影响深远

【解析】按照古代嫡长子继承制原则,外孙不能成为为合法的继承人,所以材料说“莒人灭鄫”,实质上体现出宗法观念的深厚,A正确;《春秋》显然是按照正史角度阐述,B正确;此时王位继承并不混乱,C错误;此时并没有出现外戚干政的事情,D错误。 【答案】A

7.公元前656年,周惠王欲废太子郑而立王子带。管仲对齐桓公说:“今应具表周王,言诸侯愿见太子,请太子出会诸侯。太子郑一出,他与诸侯之间的君臣关系已定,王虽欲废立,也难行其事。”齐桓公从之。惠王不乐,但因齐国强大,只得许诺。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齐桓公恪守宗法分封制 B.诸侯僭越天子之礼 C.周王失去“共主”地位 D.礼乐制度荡然无存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王虽欲废立,也难行其事”“惠王不乐,但因齐国强大,只得许诺”,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是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走向崩溃,周天子已经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表述都不准确。 【答案】C

8.春秋战国时期,政治伦理观念中以亲亲为纽带的孝逐渐让位于以尊尊为纽带的忠,后者很快在政治伦理体系中成为重要道德规范,“忠为令德”频繁出现在春秋时期卿大夫口中。材料中的现象反映了 A.周天子的影响力增强

3 / 7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同步试题

B.宗法制不断遭到破坏 C.法家学说影响的扩展 D.中央集权政体的形成

【解析】根据“以亲亲为纽带的孝逐渐让位于以尊尊为纽带的忠”,说明宗法血缘关系被下级对上级的忠代替,并逐渐成为重要道德规范,宗法制不断遭到破坏,B正确;A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秦朝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D错误。 【答案】B

9.夏商的史官在职责上是史巫合一,既掌管天文术数,为统治者提供宗教式预言。又保管典籍、记录时事;周代史巫开始分离,史官被定位在“掌官书以赞治”的官僚位置上,以上史官角色意识的变化

A.反映出周代王权与神权实现脱离 B.影响了后世对历史记录的认识 C.取决于中央官僚机构职能的调整 D.体现了周代政治理性化的趋势

【解析】AB不符合史实,周代王权与神权没有实现脱离,上述史官定位的变化不会影响后世对历史记录的认识,故排除AB;C错在了“取决于”,应该是先有周代政治理性化的思考,才有史官角色意识的转变,故选D。 【答案】D

10.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皆称诸侯曰友邦君,是君臣之争亦未定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 A.分封制进一步明确君臣等级 B.宗法关系是维系皇权的纽带 C.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D.分封制的主体是王族和功臣

【解析】根据“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说明西周分封制明确君臣等级,故A正确;秦朝开始建立皇帝制度,B错误;夏商周时期权力尚未形成高度集中,C错误;

4 / 7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同步试题

D不符合材料“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排除D。 【答案】A

11.商朝的“外服”大都是迫于武力征服才承认商王的中心地位的,而西周的诸侯是周天子将姻亲等分派到各地形成的。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皇权专制得到加强 B.中央集权体制形成 C.血缘政治开始形成 D.统一国家初露端倪

【解析】商周时期还未建立皇帝制度,皇权专制局面始于秦,故A项错误;商周时期中央集权尚未形成,中央集权体制形成于秦,故B项错误;血缘政治始于夏朝,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故C项错误;据材料“将宗族姻亲等分派到各地形成的”可知,周朝通过血缘分封,管理扩大国土,说明统一国家初露端倪,故D项正确。 【答案】D

12.先秦到秦汉之际的史籍对早期华夏史的书写形成一种普遍的倾向,即将传说的古帝王及其他一些有来历或无来历的部族人物,都按血缘关系的远近编制谱系,特别是大量追本于黄帝,以构成自黄帝以来世代相传承的宗法系统。这表明了当时 A.华夏统一的意识逐渐形成 B.儒家思想影响史书记载 C.宗法制维系统治集团稳定 D.皇位世袭权力不可转移

【解析】根据“都按血缘关系的远近编制谱系,特别是大量追本于黄帝,以构成自黄帝以来世代相传承的宗法系统”,说明自先秦到秦汉史籍编写追本于黄帝,具有华夏统一的意识,A正确;重视血缘关系与儒家思想无关,排除B;C材料无法体现,排除;D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 【答案】A

13.有学者认为,春秋以前的中国是个族群社会,以封地为族姓、以族姓为地名是常见的现象。自秦以后,族群社会被官僚帝国的编户齐民社会取代,乡村聚落的命名也就彻底的非族姓化,其名大多取自“吉语”、地理方位或俚俗等。这种村落命名的变化,本质上体现了

5 / 7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同步试题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同步试题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同步试题一、选择题1.殷人凡遇征战、田猎、疾病、行止等等,都要求于神,以测吉凶祸福。周人认为天之好恶与人之好恶一致,天命与人事息息相通。春秋时期,“天”已经开始从超验的神的地位下降到了现实世界。这些变化表明春秋时期A.政治制度中的神权色彩消失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bpeo304hz3qhtz4wh2h1h1yk7phhy00sl6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