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父母之道与科学发展观
论文摘要:1999年,我在对“望子成龙”之“望”进行20年研究的基础上,开始了“父母之道”理论体系构建的探索,阶段性研究成果陆续在《朝阳广播电视报》上连载4年,广泛征求社会意见后,于2004年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了家庭教育理论专著《父母之道》一书。
论文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父母“望子成龙”广播电视报教育出版社体系构建研究成果教育理论
该书出版后,很快受到学界和传媒的重视,新浪网率先向全国推介并连载了全书内容。紧接着,中国教育信息网、中国家庭教育网、中国家庭教育专业网、大洋网等各大网站陆续进行推介宣传,新华社、《中国家庭教育》学术季刊和《家教指南》等专业杂志,也都作了报道和评介。为进一步发挥其应有的社会作用,和在更广泛的社会实践中检验其效果,我还创办了“父母之道——王秉德个人主页”(http://www.fmzd.org.cn),借以进行社会交流。
从目前已知情况看,“父母之道”的命题及其理论体系,已经在一定范围内和相当程度上得到初步认可,全国已有3000多个网站作了不同程度的评介和传播;几年来我在全国各地的宣讲,也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中共中央关于科学发展观命题的提出,使我的研究思路更加开阔明朗,我觉得,我们完全可以把经过大家共同努力构建起来的、真正反映家庭教育客观规律的“父母之道”(并非指我现在所研究的这一点
1
点),视为科学发展观在家庭教育领域的具体化,因为它所揭示的正应该是为人父母者如何用科学发展观培育孩子和如何引导孩子学会按科学发展观指导自身发展的基本问题。
构建父母之道理论体系是社会发展要求
我从研究“‘望子成龙’应该怎么‘望’”,到探索构建父母之道理论体系,期间经历了一个由自发到比较自觉的复杂认识过程。最初,我只是想从别人培养孩子的经验教训和自己对孩子的憧憬中寻找点什么,后来渐渐进入到对宏观大问题的思考,一直到成书以至于现在,对此始终处于深深地思索之中。到目前为止,我对“构建一个关于如何当好父母的理论体系并把它普及到民众中间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已经概括成这样三层意思:一、社会发展进步与稳定和谐,取决于该社会成员的个体素质和整体质量;二、每个人的充分发展,都需要其父母认真履职尽责;三、为人父母者充分履职尽责需要科学理论的正确指导。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作为社会成员的每个人的个体素质都或多或少地对社会发生着影响,差异只在范围和程度的大小不同而已。一个出租车司机的服务态度能够影响到一个城市的形象,一个普通人随便扔掉的一个未彻底熄灭的烟头,就可能造成一大片森林的毁灭,这些都是不难理解的事实。因此人们早已得出这样的结论:“民族素质的提高要通过个人素质的提高,社会的进步要通过社会成员的进步来实
2
现。”由于这层意思的社会认同程度很高,这里我无须赘述。 “每个人的充分发展,都需要其父母认真履职尽责”,这层意思本来同样是简单而明确的,但是我却觉得,有许多人对此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尤其是对其中的许多关键性问题,认识模模糊糊,行动随随便便,没有把自己应尽职责按客观规律要求自觉担当起来——当然,这个要求确实是高了一些。
唤起全社会对这个问题的重视,正是我多年来奔走呼号的主要目的,也是我研究父母之道理论的追求所在。
在研究增强为人父母者使命感和责任心的时候,我发现有三句话很能说明问题。这三句话分别是:“只有用好未成年的18年,才能过好成年后的80年”;“7岁只约占人生的10%,却决定了人生的70%”;培养孩子要“力争从一开始就把一切都做对”。
“只有用好未成年的18年,才能过好成年后的80年。”这是我个人的感悟和反复倡导的观点。
人的一生可以大体划分为三段:未成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人在成年期里有四大任务:一是养活自己,二是赡养父母,三是培育子女,四是奉献社会。奉献社会这一条是最重要的,因为你如果不拿自己的劳动从社会换回报酬,另外那三件事都将很难办。奉献社会需要本领,本领只能通过自身发展获得,而且主要应该在未成年期里做好准备,准备的过程就是发展的过程,一切准备全靠发展来完成。未成年期是“成人”的准备期,也叫“依赖生活期”,“主题词”应该是“准备”这两个字。所以少先队的呼号为:“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
3